导图社区 肺结核
结核病是青年人容易发生的一种慢性和缓发的传染病。潜伏期4~8周。其中80%发生在肺部,其他部位(颈淋巴、脑膜、腹膜、肠、皮肤、骨骼)也可继发感染。人与人之间呼吸道传播是本病传染的主要方式。传染源是接触排菌的肺结核患者。随着环境污染和艾滋病的传播,结核病发病率越发强烈。除少数发病急促外,临床上多呈慢性过程。常有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和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统表现。
编辑于2022-10-05 21:30:19 湖北省肺结核
结核分枝杆菌
抗酸染色
可抗盐酸酒精脱色作用
抗酸杆菌
成分
类脂质
主要为蜡质
与组织坏死、干酪液化、空洞发生及结核变态应有关
蛋白质
诱发皮肤变态应
多糖类
与血清反应等免疫应答有关
传播与发展
传播
传染源
结核病人
痰直接涂片阳性者
传播途径
飞沬传播
传染性大小
病人排出结核杆菌量的多少
空间含菌密度及通风情况
减少肺结核传播有效措施
通风换气
根本措施
治愈结核病人
接触密切程度及个体免疫
发展
原发感染
原发病灶
结核杆菌存活
在肺泡巨噬细胞内外生长繁殖
出现炎症病变的肺组织
原发综合征
原发病灶和肿大的气管支气管淋巴结合
结核病
原发灶继续扩大
经血流播散到邻近组织器官
免疫
机制
细胞免疫
感染→肺泡巨噬c反应→分泌白介素→吸引淋巴、单核c→形成肉芽肿→限制细菌扩散并杀细菌
T淋巴细胞
宿主获得抗结核保护最主要机制
与巨噬细胞相互作用和协调
Th1促进巨噬c功能
白介素诱导Th1免疫作用
迟发型态反应
宿主对细菌及其代谢产物的超常反应
发生于结核菌入侵人体的4-8w后
由T细胞介导
以巨噬c为效应c
koch现象
机体对结核杆菌再感染和初感染表现出不同反应的现象
继发性结核
发病类型
发病慢
症状少而轻
多发于肺尖或锁骨下
痰涂片阴性
发病快
有广泛病变、空洞和播散
痰涂片阳性
发病方式
内源性复发
原发感染时遗留下潜在病灶中结核重新活动而发生
外源性重染
由受到结核分枝杆菌的再感染而发病
治疗
化学治疗
菌群特征
A群
快速繁殖,占绝大部分
部位
巨噬细胞外+肺空洞干酪液化部分
敏感药物
异烟肼>链霉素>利福平>乙胺丁醇
B群
处于半静止状态
部位
巨噬细胞内+空洞壁坏死组织
敏感药物
吡嗪酰胺>利福平>异烟肼
C群
处于半静止状态,可突然间歇生长繁殖
部位
干酪灶
敏感药物
利福平>异烟肼
D群
处于休眠状态
部位
病灶中
敏感药物
常用药物
异烟肼(H)
特点
杀菌
早期最强
口服吸收快
可通过血脑屏障
部位
细胞内外
机制
抑制DNA合成
副作用
周围神经炎
偶发药物性肝炎
利福平(R)
特点
杀菌
特别是对C菌群
部位
细胞内外
机制
抑制mRNA合成
副作用
肝功能受损
大小便、眼泪为橘红色
吡嗪酰胺(Z)
特点
杀菌
主要为B菌群
部位
细胞内
机制
吡嗪酸抑菌
副作用
高尿酸
肝损害
关节痛
乙胺丁醇(E)
特点
杀菌
机制
抑制蛋白质合成
副作用
耳毒性、肾毒性、前庭功能损害
链霉素(S)
特点
抑菌
部位
细胞外
机制
抑制RNA合成
副作用
视神经炎
对氨基水杨酸(P)
特点
抑菌
机制
干扰叶酸合成
副作用
胃肠不适
临床表现和诊断
临床表现
症状
呼吸系统
咳嗽、咳痰两周以上或痰中带血
病灶累及病膜时
胸膜性胸痛
呼吸困难
见于
干酪样肺炎
大量胸腔积液
全身
发热
多为长期午后潮热
倦怠乏力
盗汗
体征
较大范围纤维条索形成时
气管向患侧移位
结核性胸膜炎时
有胸腔积液体征
气管向健侧移位
患侧胸廓望诊饱满
结核样风湿病
少数有类风湿热样表现
常累及四肢大关节
在受累关节附近可见结节性红斑或环形红斑
间歇出现
青年女性多见
诊断
诊断方法
影像学诊断
常规首选
X线检查
特点
多发生于
血流不充分,抗体少
上叶尖后段
下叶背段
后基底段
呈多态性
浸润
增殖
干酪
纤维钙化
可同时存在
边缘较清楚和病变变化慢
易形成空洞和播散病灶
方法
正、侧位胸片
痰结核分枝杆菌检查
痰涂片检查
培养法
结核病诊断金标准
培养时间长
2-8 W
纤支镜检查
常用于
支气管结核
淋巴结支气管瘘
结核菌素试验
对未接种卡介苗者有参考意义
感染后 4-8 w才建立充分变态反应
在此前,试验为阴性
结核病分类和诊断要点
原发型肺结核
多见于少年儿童
临床特点
症状轻微
类似感冒
X线
典型原发综合征
原发病灶+淋巴管炎+肺部淋巴结肿大
哑呤型阴影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急性血行播散(急性粟粒型肺结核)
多见于婴幼儿和青少年
临床特点
起病急,有全身毒血症
一半以上合并结核性脑膜炎和其他脏器结核
X线
发病2W可见满肺大小、密度、分布均匀粟米粒状结节
亚急性血行播散
多见于青少年、成人
临床特点
起病缓,症状轻或无
X线
双肺见分布不均的粟粒状结节
继发型肺结核
浸润性
多发于肺尖和锁骨下
X线
小片状或斑点状阴影
可融合形成空洞
空洞性
多有支气管播散症状
临床症状
发热
咳嗽、咳痰
咯血
干酪性
多发于免疫力↓又受结核杆菌感染时
多发于肺尖和锁骨下
大叶性干酪性肺炎
大叶性密度均匀磨玻璃状阴影
出现溶解区
呈虫蚀样空洞
小叶干酪性肺炎
多发在双肺中下部
呈小叶斑片播散病灶
纤维空洞性
双侧或单侧出现厚壁空洞和广泛纤维增生
肺门抬高/肺纹理呈垂柳样
患侧肺收缩
纵隔向患侧移位
常见于
胸膜粘连
代偿性肺气肿
肺结核
结核分枝杆菌
抗酸染色
可抗盐酸酒精脱色作用
抗酸杆菌
成分
类脂质
主要为蜡质
与组织坏死、干酪液化、空洞发生及结核变态应有关
蛋白质
诱发皮肤变态应
多糖类
与血清反应等免疫应答有关
传播与发展
传播
传染源
结核病人
痰直接涂片阳性者
传播途径
飞沬传播
传染性大小
病人排出结核杆菌量的多少
空间含菌密度及通风情况
减少肺结核传播有效措施
通风换气
根本措施
治愈结核病人
接触密切程度及个体免疫
发展
原发感染
原发病灶
结核杆菌存活
在肺泡巨噬细胞内外生长繁殖
出现炎症病变的肺组织
原发综合征
原发病灶和肿大的气管支气管淋巴结合
结核病
原发灶继续扩大
经血流播散到邻近组织器官
免疫
机制
细胞免疫
感染→肺泡巨噬c反应→分泌白介素→吸引淋巴、单核c→形成肉芽肿→限制细菌扩散并杀细菌
T淋巴细胞
宿主获得抗结核保护最主要机制
与巨噬细胞相互作用和协调
Th1促进巨噬c功能
白介素诱导Th1免疫作用
迟发型态反应
宿主对细菌及其代谢产物的超常反应
发生于结核菌入侵人体的4-8w后
由T细胞介导
以巨噬c为效应c
koch现象
机体对结核杆菌再感染和初感染表现出不同反应的现象
继发性结核
发病类型
发病慢
症状少而轻
多发于肺尖或锁骨下
痰涂片阴性
发病快
有广泛病变、空洞和播散
痰涂片阳性
发病方式
内源性复发
原发感染时遗留下潜在病灶中结核重新活动而发生
外源性重染
由受到结核分枝杆菌的再感染而发病
治疗
化学治疗
菌群特征
A群
快速繁殖,占绝大部分
部位
巨噬细胞外+肺空洞干酪液化部分
敏感药物
异烟肼>链霉素>利福平>乙胺丁醇
B群
处于半静止状态
部位
巨噬细胞内+空洞壁坏死组织
敏感药物
吡嗪酰胺>利福平>异烟肼
C群
处于半静止状态,可突然间歇生长繁殖
部位
干酪灶
敏感药物
利福平>异烟肼
D群
处于休眠状态
部位
病灶中
敏感药物
常用药物
异烟肼(H)
特点
杀菌
早期最强
口服吸收快
可通过血脑屏障
部位
细胞内外
机制
抑制DNA合成
副作用
周围神经炎
偶发药物性肝炎
利福平(R)
特点
杀菌
特别是对C菌群
部位
细胞内外
机制
抑制mRNA合成
副作用
肝功能受损
大小便、眼泪为橘红色
吡嗪酰胺(Z)
特点
杀菌
主要为B菌群
部位
细胞内
机制
吡嗪酸抑菌
副作用
高尿酸
肝损害
关节痛
乙胺丁醇(E)
特点
杀菌
机制
抑制蛋白质合成
副作用
耳毒性、肾毒性、前庭功能损害
链霉素(S)
特点
抑菌
部位
细胞外
机制
抑制RNA合成
副作用
视神经炎
对氨基水杨酸(P)
特点
抑菌
机制
干扰叶酸合成
副作用
胃肠不适
临床表现和诊断
临床表现
症状
呼吸系统
咳嗽、咳痰两周以上或痰中带血
病灶累及病膜时
胸膜性胸痛
呼吸困难
见于
干酪样肺炎
大量胸腔积液
全身
发热
多为长期午后潮热
倦怠乏力
盗汗
体征
较大范围纤维条索形成时
气管向患侧移位
结核性胸膜炎时
有胸腔积液体征
气管向健侧移位
患侧胸廓望诊饱满
结核样风湿病
少数有类风湿热样表现
常累及四肢大关节
在受累关节附近可见结节性红斑或环形红斑
间歇出现
青年女性多见
诊断
诊断方法
影像学诊断
常规首选
X线检查
特点
多发生于
血流不充分,抗体少
上叶尖后段
下叶背段
后基底段
呈多态性
浸润
增殖
干酪
纤维钙化
可同时存在
边缘较清楚和病变变化慢
易形成空洞和播散病灶
方法
正、侧位胸片
痰结核分枝杆菌检查
痰涂片检查
培养法
结核病诊断金标准
培养时间长
2-8 W
纤支镜检查
常用于
支气管结核
淋巴结支气管瘘
结核菌素试验
对未接种卡介苗者有参考意义
感染后 4-8 w才建立充分变态反应
在此前,试验为阴性
结核病分类和诊断要点
原发型肺结核
多见于少年儿童
临床特点
症状轻微
类似感冒
X线
典型原发综合征
原发病灶+淋巴管炎+肺部淋巴结肿大
哑呤型阴影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急性血行播散(急性粟粒型肺结核)
多见于婴幼儿和青少年
临床特点
起病急,有全身毒血症
一半以上合并结核性脑膜炎和其他脏器结核
X线
发病2W可见满肺大小、密度、分布均匀粟米粒状结节
亚急性血行播散
多见于青少年、成人
临床特点
起病缓,症状轻或无
X线
双肺见分布不均的粟粒状结节
继发型肺结核
浸润性
多发于肺尖和锁骨下
X线
小片状或斑点状阴影
可融合形成空洞
空洞性
多有支气管播散症状
临床症状
发热
咳嗽、咳痰
咯血
干酪性
多发于免疫力↓又受结核杆菌感染时
多发于肺尖和锁骨下
大叶性干酪性肺炎
大叶性密度均匀磨玻璃状阴影
出现溶解区
呈虫蚀样空洞
小叶干酪性肺炎
多发在双肺中下部
呈小叶斑片播散病灶
纤维空洞性
双侧或单侧出现厚壁空洞和广泛纤维增生
肺门抬高/肺纹理呈垂柳样
患侧肺收缩
纵隔向患侧移位
常见于
胸膜粘连
代偿性肺气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