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7.中学德育
中学德育 一 品德 (一)品德(是心理概念)即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 个人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编辑于2022-10-07 21:41:58中学课程(zhōngxué)精品文档 考试大纲(kǎoshì)•1.了解不同课程流派的基本观点,包括学科中心课程论、活动中心课程论、社会中心课程论等;理解课程开发的主要影响...
中学教学一般指中学教育。 中学教育是小学教育的继续和进入高等院校或转入其它中等学校的预备阶段;是暂时不能升学的初、高中学生准备就业的学习阶段。中学教育的对象是年龄在11、12岁—17、18岁之间的青少年,他们正处在生理、心理迅速发展和突变的转...
中学生学习心理 第一节 认知过程 认知是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想、思维和语言。 一、感觉 1、概念:感觉是人们的感官对各种不同刺激能量的觉察,并将它们转换成神经冲动传往大脑而产生的。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中学课程(zhōngxué)精品文档 考试大纲(kǎoshì)•1.了解不同课程流派的基本观点,包括学科中心课程论、活动中心课程论、社会中心课程论等;理解课程开发的主要影响...
中学教学一般指中学教育。 中学教育是小学教育的继续和进入高等院校或转入其它中等学校的预备阶段;是暂时不能升学的初、高中学生准备就业的学习阶段。中学教育的对象是年龄在11、12岁—17、18岁之间的青少年,他们正处在生理、心理迅速发展和突变的转...
中学生学习心理 第一节 认知过程 认知是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想、思维和语言。 一、感觉 1、概念:感觉是人们的感官对各种不同刺激能量的觉察,并将它们转换成神经冲动传往大脑而产生的。
中学德育(考频高)
中学生品德心理与发展
♥品德概述
品德的实质 【了解】
品德(道德品质) , 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 是个体依据一定社会道德行为规范 行动时表现出来的的某些稳固的特征。
品德: 个人现象 道德: 社会现象
♥品德的心理结构(特征) 【单选、二级 简答:名称+地位】
道德认识(核心、基础)
道德情感(动力、催化剂)
对青少年、儿童来说 重点发展 :义务感、 责任感和羞耻感 A. 直觉的道德情感: 真实场景 B. 形象的道德情感 :看书、看视频 C. 伦理的道德情感: 理论、原则
道德意志(克服困难): 精神力量
道德行为(重要标志、关键作用)
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 【单选、 二级简答】
A.依从(盲目、被动、不稳定): 从众(随大流 )和服从 (被动) B.认同(自觉、主动、稳定): 实质上是对榜样的模仿, 出发点是试图与榜样一致 C.内化(形成自己的价值标准 高度自觉、具有坚定性): 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
按ABC的顺序
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单选、三级简答)
外部条件
同伴群体
社会风气
家庭教养方式
内部条件
认知失调; 现在的认识与之前的认识产生冲突
态度定势: 固定的看法
道德认知: 是品德的基础和核心
♥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单选、一级简答)
有效的说服: 摆事实、讲道理
树立良好榜样: 榜样
利用群体约定: 一起商讨、制定规则,要得出结论
价值辨析: 分辨价值
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惩罚
角色扮演: 换位思考
小组道德讨论: 集思广益、表达观点
道德发展理论
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论(单选、二级简答: 阶段名称+特点)
方法: 对偶故事法(他律➡自律, 10岁是分水岭)
儿童道德发展阶段

可逆性阶段: 是绝对的平等 公正阶段: 是相对的平等
♥重点是 权威阶段和可逆性阶段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单选、辨析】
方法: 道德两难故事法
三水平六阶段

习俗: 道德规范 后(超越)习俗 普遍原则(良心): 最高
按照前习俗➡习俗水平➡后习俗的顺序,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后习俗,大多数人能达到习俗水平
德育工作(考频低)
德育的含义【单选】
广义的德育: 社会德育、 社区德育、 学校德育、 家庭德育 狭义的德育: 学校德育
德育的基本内容【单选、辨析】
政治素质(方向)
♥道德素质(核心)
思想素质【三观】(基础)
民主法制(保障)
爱国主义教育: 德育的永恒主题
口诀: 思政道法
中学德育过程
德育过程的概念【单选】
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个体社会化(社会人)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独特的人)的统一过程
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单选】
教育者: 主导
受教育者: 客体(被教育)、主体(自我教育)
德育内容
德育方法
德育过程的矛盾【单选】
基本矛盾(别称: 最重要矛盾、主要矛盾、决定性矛盾) : 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德育内容)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这句话的别称: 德育内容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单选、一级简答、辨析】
♥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知(道德认识: 核心、基础)、情(道德情感: 动力、催化剂)、 意(道德意志: 精神力量)、 行(道德行为: 标志、关键)互动发展的过程【多端性】
互动发展的两方面: 1.统一性(多面性)2.多端性(多种开端)
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基础地位), 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教育合力)的过程
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把不正确的观念转为正确观点)
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 逐步提高的过程(教育者要有耐心)
中学德育的原则、方法与途径
♥中学德育的原则【单选、 简答、 材料】
导向性原则 (方向性原则)
关键词: 理想性与方向性
♥疏导性原则 (正面教育原则、循循善诱原则)
关键词: 循循善诱、 以理服人
名言: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博我以文, 约我以礼, 欲罢不能
♥贯彻要求(一级简答)
(1)讲明道理, 疏导思想。 (2) 因势利导, 循循善诱。 (3) 以表扬激励为主, 坚持正面教育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严慈相济原则)
关键词: 尊重信赖+严格要求
名言: 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 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马卡连柯
贯彻要求(一级简答)
(1 ) 尊重、 关心爱护学生; (2) 严格要求学生; (3) 合理而严格的道德要求。
♥知行统一原则
关键词: 理论+实践; 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名言
(1 )孔子: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2) 孔子: 始吾于人也, 听其言而信其行; 今吾于人也, 听其言而观其行
贯彻要求(一级简答)
(1) 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 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 (2) 注重组织实践活动, 培养道德行为习惯。 (3) 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 (4) 教育者要以身作则, 严于律己
正面教育与纪律(与规章制度有关)约束相结合的原则(考频低)
关键词: 引导、 说服+纪律约束
♥长善救失原则(依靠积极因素、 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关键词: 发扬优点, 克服缺点
贯彻要求(一级简答)
♥(1) 一分为二的看待学生(单选) (2) 将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3) 提高自我认识, 自我评价能力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关键词: 协调一致(教育合力: 家校社)、 前后连贯
♥因材施教原则
关键词: 个别差异
德育原则和教学原则共有的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平行教育原则)
关键词: 集体+个人
中学德育的方法与途径
♥中学德育的方法 【单选、 简答、 材料】

说服教育法【基本方法】(说)
分类: 语言说服(讲道理)、事实说服(摆事实、参观博物馆等)
贯彻要求(二级简答): 1. 明确目的性和针对性 2.富有知识性、趣味性 3.注意时机 4.以诚待人
榜样示范法贯彻要求(一级简答): 1.选好学习的榜样 2 激起学生对于榜样的敬慕之情 3. 引导学生调节自己的行为, 提高修养
情感陶冶法(陶冶教育法): 潜移默化、耳濡目染
例子: 孟母三迁、让每一面墙壁开口说话
品德评价法:(奖惩法)
道德修养法【别称有道德指导法、 自我指导修养法、个人修养法】: 自我反省、自我教育
例子: 座右铭、吾日三省吾身
中学德育的途径(单选、一级简答)
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基本途径 社会实践活动 课外、 校外活动 共青团及少先队组织的活动 班会、 校会、 周会、 晨会 班主任工作: 重要而特殊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