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2.中学课程
中学课程(zhōngxué)精品文档 考试大纲(kǎoshì)•1.了解不同课程流派的基本观点,包括学科中心课程论、活动中心课程论、社会中心课程论等;理解课程开发的主要影响...
中学教学一般指中学教育。 中学教育是小学教育的继续和进入高等院校或转入其它中等学校的预备阶段;是暂时不能升学的初、高中学生准备就业的学习阶段。中学教育的对象是年龄在11、12岁—17、18岁之间的青少年,他们正处在生理、心理迅速发展和突变的转...
中学生学习心理 第一节 认知过程 认知是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想、思维和语言。 一、感觉 1、概念:感觉是人们的感官对各种不同刺激能量的觉察,并将它们转换成神经冲动传往大脑而产生的。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正面管教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资:教育目的
儿童文学的编创
学前课程
教育综合:认知发展教育中的感觉和知觉
儿童发展心理学思维导图
遵循教育规律下的教育创新
教育与教育学思维导图
中学课程
课程
课程概述
“课程”一词的由来【单选】
唐朝:孔颖达“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依法制”(了解) 朱熹:“宽着期限,紧着课程”(了解) 斯宾塞:西方最早提出“课程”一词 专门术语 博比特:专门领域
“课程”的概念【了解】
广义的课程是指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它包括各门学科和课外活动。
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如语文、数学等。
♥课程类型(单选)
内容属性
学科课程
知识
间接经验
活动课程
学生
直接经验
组织方式
分科课程
综合课程
整合性、关联性、联系性
实施要求
必修课程
选修课程
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
国家课程
教育部
地方课程
省教育厅
校本课程
教师
课程任务
基础性课程
双基: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三基: 读写算
拓展性课程
拓展视野(知识广度)
研究性课程
呈现方式
显性课程:计划之内
隐性课程:计划之外
两者关系: 相互转化,不是对立关系
课程理论流派(单选、简答)
学科中心课程(三级简答)
赫尔巴特
主张以学科逻辑体系为核心
主张分科教学
活动中心课程(二级简答)
杜威
课程应以儿童活动为中心
课程的组织应心理学化(学生心理)
课程要考虑到儿童的需要和兴趣
社会中心课程
社会问题为中心(布拉梅尔德)
制约课程开发的因素(单选)
学生(儿童)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发展水平对课程开发的影响
学科(知识)特征影响课程的编制
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概念(单选)
课程设计是以一定的课程观为指导,制定课程标准、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安排合成学习活动方式的活动。
课程设计的两种模式(单选)
目标模式(泰勒: 课程评价之父、现代课程理论之父)
1.确定目标(目标)地位:最关键的环节 2.选择经验(内容) 3.组织经验(方法) 4.评价结果(评价)
过程模式(斯滕豪斯)
关注过程 鼓励探索
课程内容(单选)
课程内容组织形式(单选)
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知识广度)
逻辑顺序(知识逻辑)与心理顺序(学生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
♥直线式与螺旋式
♥课程内容的文本表现形式(单选、一级简答、辨析)
课程计划
概念: 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整体规划、学校
构成:教学科目的设置(课程计划的核心)
作用: 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
课程标准
概念:每门学科的指导文件
作用
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前)
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中)
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标准(后)
内容: 课程目标(课程标准的主体)
教材
教材的主体:教科书和讲义
教科书的主体:课文
编写原则与要求(一级简答)
①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教材编写的首要原则) ②强调内容的基础性与适切性; ③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统一; ④理论与实践统一; ⑤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⑥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纵向和横向联系。
编写的作用
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
越往上越抽象,越往下越具体。上一级是下一级的制定依据, 下一层次是上一层次的具体化
课程评价(单选)
目标评价模式
泰勒
关注计划 关注预期
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斯克里文
关注实际 关注非预期
CIPP评价模式(常年不考)
背景评价 输入评价 过程评价 成果评价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单选】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就是教育以人为本,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理论基础(了解)
建构主义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
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单选、三级简答】
♥课程功能(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双基变三维)
课程内容
生活化、时代化
课程评价
甄别➡发展
♥课程结构
均衡性(学科比例要均衡)、综合性(综合课程)、选择性(选修课)
♥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探究学习
♥课程管理
三级管理: 国家、地方、学校
新课程改革的课程结构【重点:单选、一级简答】
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1.小学:综合;初中:分科与综合相结合 2.高中:分科 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必修课) 4.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服务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三级简答):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自小学3年级开始设置 17年《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自小学1年级开始设置
新课程改革的职业理念【单选】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评价观【单选、三级简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