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军事理论
军事理论提纲,包括中国国防、军事思想、国际战略环境、军事高技术、信息化战争五部分内容。
编辑于2022-10-19 14:35:23 广东军事理论
中国国防
五大收获:认识战争理念;爱国主义情怀;崇军尚武精神;国家安全意识;科技强军信心
几千年中国战略思想的两大遗憾:重守非攻、重路轻海
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活动,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
国防新内容
1、维护国家的发展利益 2、要应对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威胁
非传统安全
信息安全、科技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海外利益安全等领域不受威胁的状态
最重要的手段
军事手段
1、具有威慑作用 2、唯一能够有效对付武装侵略的手段 3、解决国家冲突的最后手段
类型
自卫型(代表国:中国)
主要是依靠自己的力量维护国家的安全与发展
联盟型
以结盟形式,联合一部分国家来弥补自身力量的不足
中立型(瑞士)
采取和平中立的国防和外交策略,制定总体防御战略,建立相应国防体系,以保障本国的安全
扩张型(美国)
以国家安全和防务需要为幌子,将其他国家和地区纳入自己的涉猎范围,对别国侵略、颠覆和渗透。
中国古代国防政策和理论建设
国防指导思想:
以民为本,居安思危
建设:
富国强兵,寓兵于农
教育:
爱国教战,崇尚武德
斗争:
不战而胜,安国全军
中国国防的启示:
国防的强弱取决于国家的政治状况
经济实力是国防建设的物质基础
必须建设一支数量足、质量高的军队
武器装备的优劣是国防强弱的重要因素
全民的国防意识是强大国防的精神根基
树立国防意识
正确看待国防意识的地位作用
改正国防意识的错误认识
树立与时代想要求相适应的现代国防观念
自觉投身于国防建设的伟大实践
国防法规
处罚措施的严厉性
规范效力的优先性
公民应履行的国防义务
覆行兵役义务
接受国防教育
保守国防秘密
保护国防设施
协助国防活动
国防战略
立足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
注重遏制危机和战争
着力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
坚持和发展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
国防政策
维护国家安全统一,保障国家发展利益
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加强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军队质量建设。
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
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
营造有利于国家和平发展的安全环境。
中国人民解放军(1949年4月23日)
海军
主要是水面舰艇部队
航空母舰、驱逐舰、护卫舰、导弹舰、气垫船
潜艇部队
岸防部队
导弹、岸炮
空军
地空导弹部队
S400防空导弹系统、红旗9、12防空导弹系统、反隐身雷达、远程预警雷达
空降兵部队
伞兵战车、火炮、反坦克导弹、狙击步枪、运输机
火箭军
东风系列
联勤保障部队
2016年9月13日,基地位于武汉
武装警察部队
内卫部队、海警部队、特殊部队
民兵
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武装组织
国防动员
武装力量动员是主体和核心
政治动员
人民防空动员
国防动员的意义:
国防动员是慑止和遏制战争的战略威慑力量
是战争潜力转化为实力的基本保障
是影响战争进程和结局的关键环节
科技动员
国家安全
概述
经济安全:是指一国维护国民经济发展和经济实力处于不受根本威胁的状态和能力。 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国家安全的方方面面都与经济密切相关
文化安全
国家的主流文化价值体系免于内部或外部敌对力量的破坏,确保文化主权的独立与完整。
社会安全
对社会造成冲击的形式,犯罪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以及恐怖活动等“公共安全”问题。
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网络安全、资源安全、生态安全、
国家安全形势
1、陆上邻国多,边境线长,安全压力长期来自陆上
2、海岸线岛屿岸线长,海洋安全环境复杂,海洋方向安全威胁大
3、强邻环伺,地缘战略交汇,我国安全环境处于不利境界
4、地缘环境多样性突出,热点矛盾较多,我国周边安全环境较为复杂
1、美国的战略遏制
2、俄罗斯、日本、印度等对中国局部安全环境构成重要影响
3、朝鲜半岛、中亚、东南亚等构成潜在的安全压力地带
4、外层空间国际竞争加剧对中国安全构成新挑战
5、特殊领域的安全问题风险不减
国际战略形势
现状
国际政治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世界经济全球化推进(喜忧参半)
战略动向
全面推行以“美国优先”为统领的外交安全政策
主导经济外教
将中俄定位为“最主要的战略对手”
调整地缘战略
践行以实力求和平
坚持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
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
坚持共同安全
坚持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军事思想
6个基本特征
政治性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国防是战争的体现
实践性
时代性
古代:冷兵器和早期火器 近代:热兵器和机械化武器装备
民族性
各民族、国家所处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的差异,直接或间接影响战争和国防等军事活动
创造性
发展沿革
萌芽成型时期
夏,商,西周
《军志》和《军政》专门兵书的问世,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萌芽的重要标志
成熟繁荣发展时期
春秋战国
《孙子兵法》
揭示了以“道”为首的战争致胜条件—重战,慎战,计战,备战,知战
提出了“致人而不致于人”为核心的一系列作战原则
反映了战争问题上的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
曲折发展时期
秦汉至五代
战略战术、整理兵书和注释《孙子兵法》
系统完善时期
宋、元、明、清代前期
西方近代军事思想
典型
海权论
主张拥有并运用优势海军和其他海上力量,以确立对海洋的控制权力
空军致胜论
主张建设一支独立空军进行空中战争
机械化战争论
主张以坦克为主体的机械化陆军在航空兵配合下主宰战场和决定战争结局的理论
总体
军事战略思想
遏制战略思想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
联盟战略思想
结成一定形式的安全合作关系,以保证自身安全和其他利益
威慑战略思想
通过显示武力
核战略思想
战术思想
联合作战思想
信息作战思想
太空作战思想
夺取制天权,太空威慑,太空作战的样式
网络中心战思想
空海一体战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含义
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他是中国革命战争,反侵略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他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他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毛泽东军事思想
历史地位
现代战争
战争的内涵
战争是政治都继续
经济利益是战争的基本动因
军队是进行战争的组织形式
战争是解决矛盾冲突的最高形式
战争都特点
根源的阶级性
组织的严密性
工具的特殊性
行为的爆烈性
结果的破坏性
战争的类型
1、社会形态
奴隶社会的战争
封建社会的战争
资本主义的战争
2、战争性质
正义战争
非正义战争
3、战争规模
世界大战
全面战争
局部战争
战争的起源、发展与消亡
起源:毛泽东写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消亡:私有财产和私有制的出现是战争得以产生的决定性因素,没有私有制和阶级社会的出现,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战争,因此,要从根本上消灭战争,就必须消灭私制,消灭私有制产生而形成的阶级和国家。
战争的本质、性质和对待战争的态度
本质:
性质:是指战争在政治上的本质属性,是战争本质的具体表现,以正义性和非正义性来划分。
态度: 1、对待不同性质的战争,采取不同的态度维护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 2、最终目的是消灭一切战争,实现永久和平
机械化战争的历史发展
形成阶段:从20世纪初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快速发展阶段: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成熟阶段: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80年代末
新军事革命
新军事革命的内涵和特点
军事技术:创新的军事技术是军事革命的物质技术基础和前提条件
军事理论:创新的军事理论是军事革命的主导要素和灵魂
军事组织:创新的军事组织是军事革命的组织保证,是将创新的军事技术与创新的军事理论结合起来,并付诸行动的纽带和桥梁
军事管理:军事管理的变革则贯穿在上述三个方面的变革之中,被认为是军事变革的重要手段
特点
1、深刻性
2、广泛性
3、不平衡性
①,各军事要素的变革不平衡
②革命的进程不平衡,发达国家变革早,发展中国家进展缓慢
4、快速性
主要内容
1、信息化是新军事革命的核心
2、武器装备的变革是新军事革命的基础
3、体制编制的变革是新军事革命的关键
4、军事理论的创新是新军事革命的灵魂
信息化战争
内涵
1、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这一时期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在战争领域的客观反映
2、信息化战争的主体力量是信息化军队,机械化或半机械化军队之间进行的战争不能称其为信息化战争
3、信息化战争的主要作战工具是信息化,智能化和综合化的武器装备平台
⒋信息要素起主导作用,即信息化战争的核心资源是信息
5、信息化战争在空前广阔的多维空间进行,尤以信息空间,航天空间,认知空间为主
信息化战争产生与发展动因
社会形态转型的必然
高新技术的强力推动
发展战略需求的牵引
现代战争实现的催化
信息化战争的特征
①武器装备信息化
信息化武器系统
单兵数字化装备
C4ISRK系统
是战场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侦察和杀伤系统的简称
②战场空间的多维化
③作战要素一体化
⑴作战力量一体化
⑵作战行动一体化
⑶作战指挥一体化
⑷作战保障一体化
④作战效果精确化
1、作战反应精确化
2、指挥控制精确化
3、打击精确化
4、保障精确化
⑤作战样式多样化
情报战
太空战
精确战
信息战
心理战
电子战
网络战
⑥战争行动快速化
作战指挥快
部队机动快
打击速度快
信息化战争的历史演变组典型战例
历史演变:
1、初始孕育: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军事技术革命
2、初步形成:在海湾战争中的信息化的雏形初露端倪,在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中得到推进,在伊拉克战争中首展其貌
3、伊拉克战争所显示出的信息、信息系统、信息化武器装备的巨大威力,极大的刺激了世界各国竞相发展先进武器装备,必将加剧世界范围内的军备竞赛,推动作战理论的创新和发展,牵引信息化战争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伊拉克战争
过程
1、火力突袭与快速突进阶段(2003年3月20日→3月25说)
2、战场控制与消耗作战阶段
3、主要城市进攻与战局转折阶段
4、扩展战果与搜剿稳定阶段
主要特点
1、注重斩首,直接打击要害
2、空地并举,多种力量协同作战
3、因情变阵,实施灵活指挥
4、注重信息化手段的运用与随机作战保障
启示
1、居安思危,提高遏制战争和打赢战争的能力
2、消除恐高症,树立敢打必胜的坚定信心
3、突破高新技术瓶颈度,夺占航天和信息制高点
4、推进新军事革命,以作战需求牵引理论创新
信息化战争发展趋势
1、战争的暴力性减弱
why?
软打击和硬摧毁
2、战争主体多元化
3、战争的层次更加模糊
why?
1、战役或战术行动具有战略意义,战争与战役甚至战斗在目地上的趋同性更加突出。
2、作战行动将主要在战略层面展开,战争将不再是从战术突破到战役突破,再到战略突破
4、战争指导更加追求速决取胜
信息化装备
信息化装备概述
战斗装备、电子信息装备、保障装备
特征:
网络化
集成化
精确化
隐身化
智能化
信息化装备是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单一或多种信息功能的装备。具有信息探测、传输、处理、控制、制导、对抗等多种功能
分类:
信息化作战平台
是武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发挥战效能的重要因素
类型:
陆上信息化作战平台
发展趋势:
1、全面应用先进信息技术
2、进一步提高机动性能
3、进一步提高生存能力
4、发展系列化、通用化作战平台
海上信息化作战平台
典型平台:
航母
驱逐舰(055型驱逐舰)
核潜艇(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
发展趋势:
大力发现各类无人系统
积极发展水下通信、水下网络等水下装备
动力和能源技术将引发未来舰船动力的重大变革
高能武器正逐渐走向成熟
新型通讯技术等将大幅提升通信速率
超材料技术大幅提升声学隐身能力
空中信息化作战平台
典型平台:
战斗机
预警机
轰炸机
发展趋势:
体系化
智能化
隐身化
高速化
远程化
太空信息化作战平台
导航定位系统
指挥控制系统
战略级指挥控制系统
战役╱战术级指挥控制系统
指安装有大量电子信息设备的高度信息化的作战平台。
新概念武器
高功率微波武器
动能武器
粒子束武器
非致命武器
单兵数字化装备
信息化弹药
综合电子信息系统
对现代作战的影响
1、获取信息优势成为作战取胜的关键
2、精确打击成为战场打击的主要手段
3、一体化联合作战成为现代作战的基本形式
4、指挥信息系统成为现代作战的力量“倍增器”
5、制电磁权成为争夺一体化联合作战胜利的重要基础
6、作战空间空前扩大,作战效能大幅度提高
信息化杀伤武器
1、精确制导武器
导弹
防空导弹(红旗—9)
空地导弹
空空导弹(中国的霹雳系列)
反舰导弹(中国的鹰击(Y))
2、精确制导弹药
“灵巧弹药”
激光制导炸弹
制导炮弹
制导地雷
末敏弹
征兵宣讲和串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