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考研近代史第二章
这是一篇关于考研近代史第二章的思维导图,包括:太平天国的起落、洋务运动的兴衰、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这是一篇关于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的思维导图,两个凡是不符合实事求是,而后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成为了正本清源,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等等
这是一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的思维导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伟大意义,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等等
这是一篇关于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从争取和平民主到击退国民党的军事进攻、全国解放战争的发展和第二条战线的形成、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不同社会力量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太平天国的起落
诞生的原因
1.政府加重了赋税的征收科派,农民的负担更加沉重
2.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3.残酷的压迫和剥削,迫使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群众走上反抗斗争的道路
兴起
1843,洪秀全截取基督教教义反应下层民众要求的平等思想和某些宗教仪式,并利用它发动和组织群众。
1851年1月,洪秀全在金田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953年3月,占领南京,正式宣告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建立。
天朝田亩制度
1853年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农民起义特色纲领性文件
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这制度实际上是起义农民提出的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进步性、空想性
资政新篇
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的方案,符合时代潮流的救国方案,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突出特点。
历史意义
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撼动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有力的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失败原因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主观: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根本原因)
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
太平天国以宗教来发动和组织群众的,它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斗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危害
太平天国没能正确地对待儒学
太平天国不能把西方侵略者和人民群众区别开来。
教训
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洋务运动的兴衰
产生:19世纪60年代初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产生
目的:镇压农民起义,加强海防、边防,并乘机发展集团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意图。
指导思想:中体西用
目的:前期:自强 后期:求富
主要活动
兴办军用工业:上海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 兴办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都是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
建立新式海军:福建水师、广东水师、南洋水师、北洋水师。
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失败:甲午中日战争
原因: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对列强具有依赖性,管理具有腐朽性。
历史作用
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
开学习西方风气之先,中国近代教育得以开始
伴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工商业者的地位上升,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
启示
在维持封建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前提下求强求富,这条道理是走不通的。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历史条件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2.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造成了新的民族危机,激发了新的民族觉醒。
3.代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要求的知识分子站在救亡图存和维新变法的前列,把西方学习推向新的高度。
4.在内忧外患中,人民逐步形成一个共识,要救国,就得维新,要维新,就得学外国
活动
1.向皇帝上书,公车上书
2.著书立学
3.介绍外国变法的经济教训
4.办学会
5.设学堂
6.办报纸
维新派和守旧派的论战
要不要变法
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从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的合理性,为实行政治制度变革提供了理论基础。
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交锋。
百日维新
1898年6月11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
主要内容
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机构,裁决冗员,提倡廉政,提倡向皇上上书言事,准许旗人自谋生计
经济方面:保护,奖励农工商业,各省设立商务局,提倡开办事业,注重农业发展,建立新式农场,广办邮政,修筑铁路,开办商学、商报,设立商会
军事方面:改练新式陆军,采用西洋兵制
文化教育方面:创设京师大学堂。提倡西学,废除八股,派人出国留学,奖励新著
意义:
1.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2.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
3.思想启蒙运动,有利于民主思想在中国传播,开始打破封建文化独占文化阵地的局面。
原因
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社会基础相当狭窄。
维新派本身的局限性
1.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2.是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3.惧怕人民群众
教训:不但暴露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走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行不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