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02中美史(先秦美术)思维导图
#中国美术史史前美术思维导图#美术教师招聘思维导图,包括:青铜器、商代青铜器-凝重、西周-庄重、春秋-富丽、战国-精致、艺术风格、流行纹饰、战国绘画-帛画、书法。
编辑于2022-10-30 14:11:17 山西先秦美术(夏、商、周、春秋、战国)
青铜器
先秦美术以青铜器的艺术成就最为突出,故有青铜时代之称。青铜之乡陕西宝鸡
青铜器的分类
礼器(炊煮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工具及车马器
我国青铜器研究的主要对象:“藏礼于器”
“鼎簋之制
”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卿五鼎四簋,士三鼎二簋"
功能
分封、赏赐、战争、训诫的见证物
制作方法
六齐法
青铜是红铜加锡等的合金。 即六种不同性能的铜锡配制比例
块范法(或称土范法)
是商周时代最先采用的,是应用最广的青铜器铸造法。
失蜡法(春秋晚期出现)
失蜡法也称蜡模法,是铸造铜器的一种方法。先用蜡雕塑成所需器形后翻制成泥范,再用烘干的
商代青铜器-凝重
商代后期是整个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鼎是商代青铜器中最重要的器物之一
风格特点
在艺术风格上,形制凝重,多直线造型,中轴对称。纹饰特点以饕餮(tā otiè ) 纹、夔(kuí)龙纹为典型纹饰,风格沉稳雄浑
饕餮纹 夔龙纹
代表器物
《后母戊鼎》礼器
地位:镇国之宝 已知中国古代最重、最大的青铜器
重量:重832.84千克
出土于:1939年出土于河南安阳
纹饰:饕餮纹+云雷纹
《四羊方尊》
出土: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
地位:体现奴隶主贵族意志的礼器
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
《大禾人面方鼎》
出土:1959年出土于湖南宁乡
《虎食人卣》
出土:出土于湖南安化
《饕餮纹单柱爵》
出土:出土于河南郑州杨庄
《皿min方罍lei》
地位“方罍之王”
《龙虎纹尊》
《妇好鸮[xiāo]尊》
风格特点:形制凝重,多直线造型,中轴对称,风格沉稳雄浑。
西周-庄重
风格特点
形制庄重,纹饰清新简约,流行窃曲纹
流行纹饰
窃曲纹
代表器物
《毛公鼎》
出土:1843年出土于陕西扶风
铭文:499字
地位:古器中金文最长
称号:“抵得一篇尚书”记录了最多字数的铭文而著称
《大盂鼎》
出土:1849 年出土于陕西郿mei县(今宝鸡)
《虢季子白盘》
出土:陕西宝鸡
地位:迄今已知最大的青铜盘
《武王征商簋》(利簋)
出土:陕西临潼
地位:利簋是迄今能确知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
《何尊》
出土:1963年出土于陕西宝鸡
尊内底铸有铭文12行,122字
地位:刻“宅兹中国”为“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
风格特点:形制庄重,纹饰清新简约
春秋-富丽
风格特点
形制奇巧富丽,纹饰繁密剔透,流行蟠虺(hui三声)纹,长篇铭文习见
流行纹饰
蟠虺纹
代表器物
《莲鹤方壶》
出土:1923年出土于河南新郑
地位:青铜时代的绝唱
《云纹铜禁》(龙纹铜禁、楚国铜禁)
出土:1978年出土于河南淅川下寺子庚墓
地位:已知最早的失蜡法铸造精品
《王子午鼎》
《大克鼎》
战国-精致
风格特点
广泛运 用了鎏金、镶嵌、镂刻、金银错等工艺。有云纹、菱纹、勾连纹、三角纹等。纹饰流行生活气息的狩猎、采桑、宴乐、攻战等纹样。
第十一届全运会会徽中的几何形,其构成元素来源于战国时期几何勾连雷纹和西汉规矩纹饰
代表器物
《宴乐采桑狩猎攻战纹壶》(嵌错)
出土:四川成都
《蟠虺纹铜尊盘》(曾侯乙尊盘)
出土:1978 年于湖北随州
地位:最精美的青铜铸件(失蜡法的精品)
《曾侯乙编钟》
出土:湖北随州
编钟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
风格特点:广泛运用了鎏金、镶嵌、镂刻、金银错等工艺。有云纹、菱纹、勾连纹、三角纹等。
艺术风格 流行纹饰
陶器作品分析模板 ● 【背景介绍】 是流行于我国新石器时代 文化中的一种陶器。 ● 【作品内容】此器物为 颜色, 图案, 造型。 ● 【艺术特色】纹饰上,周身以 图案为主,色彩上 , 点、线、面搭配得当而有节奏,具有明朗、热烈、奔放的美感。 ● 【整体评价】这是 文化遗存中特有的陶器,设计美观,实用性很强。
战国 绘画-帛画
战国
《人物龙凤帛画》
1949年湖南长沙陈家大山1号楚墓
《人物玉龙帛画》
1973年湖南长沙子弹库楚墓
战国肖像画
1.人物皆做正侧面的立像,通过衣冠服饰表现其身份,有贵族气息。
2.比例匀称,仪态肃穆。
3.勾线流利挺拔,设色采用平涂与渲染兼用的方法,格调庄重典雅。
旌幡性质、引魂升天
书法
先秦时期的书法统称为大篆,主要有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等
甲骨文(卜辞)
甲骨文是殷商时期王室用于占ト记事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继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也称 “契文”“卜辞”“龟甲文字”“殷墟文字”等
地位
甲骨文(卜辞)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
金文(钟鼎文)
是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特别是西周时期,刻铸在青铜器上的铭文,故称“金文”“钟鼎文”
代表器物
毛公鼎 铭文:499字
地位
古器中金文最长,“抵得一篇尚书”
石鼓文(石刻文字)
商代妇好墓出土
雕塑
青銅
《青铜立人像》
《青铜面具》
出土于四川三星堆遗址
玉
《跽坐玉人》
《玉凤》
出土于安阳妇好墓
金箔
《太阳神鸟金饰》
2005年8月17日“四鸟绕日”,被称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
出土于四川成都金沙遗址
工艺美术
陶器
陶器主要为内蒙古敖汉旗大甸子夏家店下层文化墓地出土的彩绘陶鬲与陶罐明器
瓷器
瓷器于3000多年前商代中期萌生,制陶工匠在长期烧制陶器的基础上创制了青釉瓷器。这是一种半瓷质陶器,施有釉料,釉色青黄,虽然摆脱了陶器以陶土做胎、器表无釉、低温烧制的状况,但是还没有达到成熟瓷器的标准,因此被称为原始青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