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骨关节与肌肉系统基本病变的影像
骨关节与肌肉系统基本病变的基础知识及部分影像整理,包括:关节基本病变、软组织基本病变、骨骼基本病变。
编辑于2022-10-30 21:33:33内科学,呼吸系统部分疾病简略思维导图,介绍了支气管哮喘 bronchial asthma、肺炎、肺结核 Pulmonary Tuberculosis、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Primary Bronchogenic Carcinoma、呼吸衰竭 Respiratory Failure、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支气管炎的知识,一起来学习吧。
骨关节与肌肉系统常见疾病及部分影像:股骨头缺血性坏死(ischemic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是指在无菌的状态下,由于血供不足或中断,股骨头发生坏死。多由于创伤、皮质激素治疗和酗酒等因素所致。
骨关节与肌肉系统基本病变的基础知识及部分影像整理,包括:关节基本病变、软组织基本病变、骨骼基本病变。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内科学,呼吸系统部分疾病简略思维导图,介绍了支气管哮喘 bronchial asthma、肺炎、肺结核 Pulmonary Tuberculosis、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Primary Bronchogenic Carcinoma、呼吸衰竭 Respiratory Failure、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支气管炎的知识,一起来学习吧。
骨关节与肌肉系统常见疾病及部分影像:股骨头缺血性坏死(ischemic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是指在无菌的状态下,由于血供不足或中断,股骨头发生坏死。多由于创伤、皮质激素治疗和酗酒等因素所致。
骨关节与肌肉系统基本病变的基础知识及部分影像整理,包括:关节基本病变、软组织基本病变、骨骼基本病变。
骨 关 节 与 肌 肉 系 统 基 本 病 变 的 影 像 表 现
关节基本病变
关节肿胀
节肿肿胀(swelling of joint)指关节积液、关节囊及其周围软组织的充血、水肿。常见于关节炎症、外伤、出血性疾病。
X线表现:①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密度增高,软组织层次不清;②大量关节积液可见关节间隙增宽。
关节肿胀 x 线表现 右肘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 软组织密度增高, 软组织层次不清
CT表现:①关节囊肿胀、增厚;②关节腔内水样密度影,合并出血或积脓时密度可较高;③关节附近的滑液囊积液表现为关节邻近含液的囊状影。
MRI表现:①关节囊增厚,T2WI 可见关节囊滑膜层的高信号;②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T1WI 呈低信号,T2WI 呈高信号,合并出血时T1WI 和T2WI 均为高信号。对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关节腔内的液体、关节囊增厚的显示优于CT。
关节破坏
关节破坏(destruction of joint)是关节软骨及其下方的骨性关节面骨质被病理组织侵犯、代替所致。见于化脓性关节炎、关节结核、类风湿关节炎、骨肿瘤等。
X线、 CT 表现①关节软骨破坏时,仅见关节间隙狭窄;②骨性关节面破坏时,可见相应区域的骨破坏和缺损 ;③严重时,可引起关节半脱位和变形;④ CT 检查可发现关节软骨下细微的骨质破坏。
关节破坏 X线表现 图A正位,右足第一、二、三跖趾关节面下骨破坏(箭头); 图B斜位,关节破坏显示更清(长箭头),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短箭头)
MRI表现:①早期可见关节软骨表面毛糙,凹凸不平,表面缺损致关节软骨变薄;②严重时关节软骨不连续,呈碎片状或大部分破坏消失;③骨性关节面破坏表现为低信号的骨性关节面中断、不连续。
关节退行性病变
关节退行性变(degeneration of joint)是关节软骨变性、坏死、溶解,逐渐为纤维组织或纤维软骨所代替,出现关节间隙狭窄,继而引起骨性关节面骨质增生硬化,并于关节面边缘形成骨赘,关节囊肥厚,韧带骨化。多见于老年、运动员、长期负重患者,以承重的脊柱和髋、膝关节为明显。某些职业病和地方病也可引起继发性关节退行性变。
X线、 CT 表现①早期表现为骨性关节面模糊;②中晚期表现为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质囊性变;3骨性关节面边缘骨赘形成;④关节面增生硬化。
关节退行性变X线表现 右膝关节间隙变窄, 骨性关节面增生硬化, 关节面下囊性变, 关节面边缘骨赘形成
.MRI表现:①关节面下的骨质增生 TWI 和T2WI均为低信号;②骨赘的表面是低信号的骨质,其内为高信号的骨髓;③关节面下囊变 TWI 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大小不等,边界清晰。
关节强直
关节强(ankylosis of joint)是骨组织或纤维组织连接于相应骨性关节面,使关节失去了正常活动功能,是关节破坏的结果。分为骨性强直和纤维性强直,分别见于急性化脓性关节炎愈合后和关节结核后期。
X线、CT表现:①骨性强直表现为关节间隙消失,并有骨小梁通过关节连接两侧骨端;②纤维性强直可见关节间隙狭窄,构成关节的两侧骨端无骨小梁通过。
关节强直X线表现 右膝关节间隙消失, 骨小梁连接两侧骨端
关节脱位
关节脱位(dislocation of joint)是指构成关节的骨骼失去了正常的对应关系。分为完全脱位和半脱位。多见于先天性、外伤性,关节疾病造成关节破坏后亦可引起关节脱位,称为病理性关节脱位。
X线表现:①完全脱位为组成关节的骨骼完全失去正常的对应关系,原来相对的关节面彼此不对应 ;②半脱位为相对的关节面有部分对应。
关节脱位 x 线表现 右肱骨头向内下方脱位, 肩胛孟空虚(箭头)
CT表现:易于显示一些平片难以发现的关节脱位,例如胸锁关节前后脱位、胝髂关节脱位,骨三维重建易于多方位观察脱位详情。
MRI表现:除显示关节脱位,还可显示关节脱位合并的损伤如关节内积血、囊内外韧带和肌腱断裂、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
软组织基本病变
软组织肿胀
软组织肿胀( soft tissue sweling )主要指软组织的充血、水肿、出血改变。见于炎症、外伤等。
X线表现:软组织密度增高,层次模糊不清,肌间隙消失,皮下组织可见网状影。
CT表现:明显优于 X 线, CT 可清晰显示 X 线不能显示或显示不清的一些病变。①水肿表现为局部肌肉肿胀,肌间隙模糊,密度正常或略低,邻近的皮下脂肪层密度增高并出现网状影;②血肿表现为边界清晰或不清晰的高密度区;③脓肿边界较清晰,内可见液体密度影。
MRI表现:分辨血肿、水肿、脓肿优于CT 。①水肿、脓肿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②出血或血肿形成时期不同呈现不同信号,多表现为T1WI 低信号,T2WI 高信号。
软组织肿块
软组织肿块(soft tissue mass)多见于软组织肿瘤或恶性骨肿瘤,某些炎症也可形成软组织肿块。
X线检查观察软组织肿块有一定限度, CT、MRI检查易于观察。一般良性肿块边界清楚,密度或信号均匀,形态较规则;恶性肿瘤边界不清,密度或信号可不均匀,形态不规则。含脂肪组织肿块有特殊的密度和信号,有助于定性诊断。
软组织内钙化和骨化
软组织钙化和骨化(ossification)可发生在肌肉、肌腱、关节囊、韧带、血管及淋巴结等处。见于出血、退变、坏死、结核、肿瘤、血管病变和寄生虫感染等。 X线表现: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的高密度影。骨化性肌炎多呈片状钙化;成骨性肉瘤多呈云絮状或针状钙化。 CT 检查显示软组织内钙化、骨化最佳。
软组织内钙化X线表现 双侧股骨髁上方软组织内见团状钙化(箭头)
软组织内气体
正常软组织内无气体存在。外伤、手术或产气菌感染时,软组织间隙内可见气体,X线平片和 CT 上呈不同形状的低密度影,MRI各序列均呈低信号。
骨骼基本病变
骨质疏松
X线、CT表现:①骨密度减低;②骨小梁变细、减少,骨小梁间隙增宽;③骨皮质变薄,骨髓腔扩大;④疏松的骨骼易发生骨折。
骨质疏松 X 线表现 右踝关节各骨密度减低,骨皮质变薄,骨小梁 稀疏,骨髓腔增宽
骨质疏松( osteoprosis )是单位体积内正常骨组织含量减少,骨组织内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的含量比例仍正常。可分为广泛性与局限性骨质疏松。广泛性骨质疏松常见于老年人、绝经期妇女或营养不良、代谢或内分泌障碍等疾病;局限性骨质疏松多见于肢体失用,如骨折后、炎症、恶性骨肿瘤、关节功能障碍等引起的继发性骨质疏松。
MRI表现:2.MRI表现①骨外形的异常;②老年性骨质疏松表现为骨髓 T1Wl 和 T2WI 信号增高,骨皮质变薄,其内见线状高信号影,为哈氏管扩张、黄骨髓侵入的表现;③炎症、外伤等周围骨质疏松表现为边界模糊的长T1(T1WI低信号)、长T2(T2WI高信号)信号影。
骨质软化
骨质软化( osteomalacia )是指单位体积内骨组织的矿物质含量减少,但有机成分仍正常。多系全身性疾病所致骨的改变,常见于佝偻病、骨软化症、多种代谢性骨疾病。 X 线、 CT 表现:①骨密度减低;②骨小梁变细,边缘毛糙;③骨皮质变薄,干骺端边缘不光整;④常出现承重骨骼变形,可出现假骨折线( Loose 带),表现为宽1~2mm的光滑透明线,与骨皮质垂直,边缘略致密,好发于耻骨支、股骨颈、肋骨等;⑤骨骺未闭合前,表现为骺板增宽,临时钙化带不规则或消失,干骺端呈杯口状,骨骺发育小,边缘模糊。
骨质软化X线表现 股骨、胫腓骨呈”X“形,骨密度减低,骨小梁稀疏, 边缘模糊,骺板增宽,股骨干骺端呈杯口状。
骨质破坏
骨质破坏( distruction of bone )是局部正常骨组织被病理组织所取代而造成的骨组织消失。常见于炎症、结核、肿瘤或肿瘤样病变、神经营养性障碍。
X线表现:①骨质局部密度减低,骨质缺损,其内无骨质结构。②早期破坏表现为斑片状骨小梁中断或消失,骨皮质呈筛孔状、虫蚀状改变;骨破坏发展到一定程度可出现骨皮质和骨松质的大片缺失③破坏区骨容易出现病理性折。
溶骨性骨质破坏X线表现 右髂骨大片状骨破坏,边界模糊(短箭头), 伴软组织肿块(长箭头)
CT表现:比 X 线更早、更易显示骨质破坏。易于区分骨松质和骨皮质的破坏。松质骨的破坏为斑片状或大片状骨质缺损;皮质骨的破坏为其内筛孔样破坏,内外表面不规则虫蚀样破坏,后期呈斑片状缺损。
腰椎骨质破坏CT表现 图 A 软组织窗; B 骨窗 椎体内不规则骨质破坏,伴右侧软组织肿块(箭头)
MRI表现:低信号的骨质被不同信号强度的病理组织所取代。骨皮质破坏表现与 CT 表现相同,破坏区的骨髓呈模糊的长 T 、长 T 信号,骨松质破坏常表现为高信号的骨髓被较低信号或混杂信号所取代。
骨质增生硬化
骨质增生硬化( hyperostosis and osteosclersis )是单位体积内骨量的增多。包括局限性与全身性骨质增生硬化。局限性骨质增生硬化见于慢性炎症、退行性骨关节病、外伤后的修复、成骨性骨肿瘤,或见于老年性改变等。全身性骨质增生硬化少见,见于某些代谢、内分泌障碍或中毒性疾病,如肾性骨硬化、氟中毒、铅中毒。
X线、CT:表现①骨密度增高;②骨小梁增粗、扭曲,或骨小梁间隙变窄、消失;③骨皮质增厚,边缘不光整,呈波浪状,骨髓腔变窄或消失 。骨质增生还可表现为骨刺、骨桥、骨赘或骨唇等,常发生于骨端边缘,肌腱、韧带等附着处。
骨质硬化 X 线表现 右胫骨中段局限性骨密度增高,骨皮质增厚, 骨髓腔变窄消失,其内见死骨(箭头)
MRI表现增生硬化的骨质 TWI 和T2WI均为低信号。
骨质坏死
骨质坏死(necrosis of bone)是骨组织血供中断、局部代谢的停止,坏死的骨质称为死骨。骨质坏死多见于慢性化脓性骨髓炎、骨缺血坏死、外伤骨折后、服用激素类药物后、放射性损伤等。
X线、CT 表现:①早期骨小梁和钙质含量无变化时,X线无异常表现;②中期死骨表现为相对骨密度增高;③随后坏死骨组织被压缩,新生肉芽组织侵入并清除死骨,死骨周围出现骨质疏松区和囊变区;④晚期,当死骨被清除,新骨形成,表现为骨密度绝对增高;⑤ CT检查能更早发现骨质坏死,更易发现细小的死骨。
骨质坏死 X 线表现 双侧股骨头密度不均,其内见不规则死无骨及囊性透光区, 右侧明显,右股骨头变形,边边缘不光滑
MRI表现:对骨质坏死的显示早于X线和 CT。在骨密度和形态尚无变化前即可显示骨髓信号的改变,坏死区T1WI上呈均匀或不均匀的等信号或低信号, T2WI为等信号及稍高信号。死骨外周为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的肉芽组织和软骨化生组织带;最外侧为T1WI和T2WI均呈低信号的新生骨质硬化带。晚期,坏死区出现纤维化和骨质增生硬化, T1Wl 和 T2WI 一般均呈低信号。
骨膜增生
骨膜增生(periosteal proliferation )又称骨膜反应,是因骨膜受到刺激,骨外膜内层成骨细胞活动增加形成骨膜新生骨。多见于炎症、肿瘤、外伤、骨膜下出血等。
X线、CT表现:表现为骨皮质外新生骨,形式有多样,常见的有与骨皮质平行的细线状、层状、花边状、针状和放射状致密影, CT 检查显示重叠部位的骨骼、扁平骨、不规则形骨的骨膜反应优于X线。
骨膜增生影像表现 图A X线平片,左肱骨上段放射状骨膜增生(箭头); 图B T2WI,同一病例,骨膜增生呈高信号(箭头); 图C X线平片(另一病例),骨膜增生呈层状(箭头)
MRI表现:表现早于X线和CT检查所见。①早期骨膜反应T1WI为中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②骨膜形成新生骨在各序列均为低信号。
骨骼变形
骨骼变形多与骨骼大小改变并存,可累及单骨、多骨或全身骨骼。多见于局部或全身性疾病,如某些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可引起骨的局部膨大,垂体功能亢进可引起全身骨骼增大。
矿物质沉积
铅、磷、铋等矿物质进入体内,大部分沉积于骨内,生长期主要沉积于生长较快的干骺端。X线表现为干骺端多条平行致密带。
先柏奇 118504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