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发展战略
这是一篇关于发展战略战略管理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电子商务战略、虚拟经营战略、博弈论与合作战略、标准战略等。
编辑于2022-11-26 17:56:09 江西发展战略
电子商务战略
电子商务的种类
企业:B2B、B2C、B2M、B2G
消费者:C2B个性化定制、C2M定制化生产、C2C
线上线下结合:O2O、OAO全过程结合、OMO全时空体验营销
发展阶段
数字技术支撑
云计算
云平台
电子商务模式融合
从信息服务阶段到智能服务阶段
数字化技术需要把握的趋势
智能延申:模糊虚拟与现实的边界,为用户创造沉浸式体验
无界企业:用户发展为企业的劳动力
数据供应链的打造
硬件回归:大规模运算能力
APP开发
基础设施的架构弹性:针对故障而非规范设计
平台经济
网络外部性:用户数量变化导致其所受效用的变化
直接网络外部性
间接网络外部性
市场产品更丰富从而带来效用升高
实质:提供交易环境,降低交易成本
共享经济
狭义:获利为目的,暂时转移物品使用权
广义:以社会资源为客体,个体与企业等参与者为主体,借助网络平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利用
虚拟经营战略
核心思想
企业只控制核心环节,把低增值部分交给其他人完成,即只做自己擅长的事情
运作形式
虚拟工厂
借用别的工厂或网络空间的工厂
虚拟职能部门、虚拟销售网络、虚拟战略业务单元
企业共生、策略联盟(大企业合作)、动态企业联盟(中小企业合作)
关键点
可以不有,但可以用;掌握关键性资源;保护知识产权;
平衡价值链各个环节;突出互补性;
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强化核心竞争优势;发挥无形资产力量
博弈论与合作战略
博弈论
交互式决策条件下的最优理性决策,博弈者在分析对手价值、思想后实施策略达成均衡
纳什均衡:考虑博弈各方利益
囚徒困境:纳什均衡点落在非合作策略上
双寡头价格竞争模型
(H,H)(4,4)
(H,L)(0,5)
(L,H)(5,0)
(L,L)(1,1)
竞合理论
核心逻辑:共存共生共和共赢,克服过度关注竞争,强调合作
基于博弈论视角,受长期利益驱动,在重复博弈过程中,博弈双方会默契的将价格维持在合适水平
典型形式
供应链合作
增加链上信息可视性,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对市场的相应速度
战略联盟
企业间形成优势互补、风险共担、资源共享的合作体
产业集群网络
空间组织形式,本地企业间的合作
PARTS竞合模型
参与者
替代者;客户;供应商;补充者
附加值
企业自身在合作中创造的那部分价值
规则
改变规则实现共赢,途径是激励机制,要遵循“激励相容”原则,个人利益与企业价值最大化重合
策略
影响参与者看待博弈的方式来影响行为
范围
适当调整分析的博弈范围,可以改变企业的战略和条件
标准战略
企业的三个标准
技术标准
针对企业产品生产的技术要求统一制定标准
管理标准
协调统一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是贯彻与实施技术标准的保证
工作标准
人员职责和应有权限,是对各种工作量、质、期及考核要求做的规定
作用
提升企业社会声誉
降低企业成本
有利于企业之间形成战略同盟、产业集群和业务协同
有利于优化产业发展生态和企业成长环境
有利于打破技术贸易壁垒
实施要点
从战略高度重视标准化
聚焦国内外主流标准化组织
积极参与各层级标准的制定
加强标准协同、推动产业联盟、助力产业变革
将技术创新与标准化相结合
创新战略
技术推动创新
特定技术具备实用价值和科技含量,以此为基础生产的产品投放市场就会有商业价值
弊端
过分注重技术的先进性和引领性,忽视最终产品和服务能否被顺利出售
市场拉动创新
顾客的需求带动新产品的设计和开发
弊端
过分听信顾客,短视行为
产品创新:新发展产业
全新
改进
以市场拉动为主
流程创新:成熟企业
技术或生产活动中的生产工艺、操作程序、方式方法和规则体系的创新
商业模式创新
结构化活动来管理收益和成本
创新机会存在领域
产品:改善现有产品和服务
流通:改变销售和分销形式,改变企业收益模式
价值创新战略
改变创新逻辑:从竞争主导变为价值创新;关注点从供给侧专向需求侧
侧重点在顾客,以及所有利益相关者的价值
可以同时实现差异化战略和低成本战略
途径
定义新目标市场;建立客户联盟;
创新商品组合;引进新科技;在平台化、生态化系统中找准生态位
重组价值链,创新价值活动来增加产品的价值优势;
自主创新
通过自己的研发机构创新:保密
合作创新
各单位联合创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但成功率不高
开放创新
依靠外界力量创新:委托、引进、授权许可、兼并收购
开源创新
开放创新的极致
原始创新
一切都是新的,有垄断地位的先行者
模仿创新
对现有创新的消化吸收、学习借鉴和发展利用
做第一个跟随原始创新的追随者
创客
概念:出于兴趣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变为现实的人
创意者
发现问题,创造需求
设计者
将创意和点子具象化
实施者
具有行动力和执行力,把创意变成现实
创新2.0
创新主体从科研人员变成大众;消费者从受众变成参与者
创新载体从实验室变成社会实践平台
从集中制造变成分散生产,个人制造
产业集群
内涵
产业内部和相关企业以及社会机构为达到资源共享、风险分担、低成本、高收益的目的,在地理上集中空间上集聚的现象
运作机制
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机制
企业专注于价值链的某一环节,实现企业内部规模经济,分享集群的聚集效应
协作与配合是该机制的必然要求
竞争与合作机制
加剧内部竞争,但会反哺提升集群的总体竞争力,比外界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
集群效应
外部经济效应
从集群获得的好处:协同创新的环境、共享的劳动力市场、辅助工业服务
规模经济效应
企业集中精力于特定环节达成创新
扎堆效应
地区集中
知识溢出效应
领先企业的技术扩散到其他企业
网络效应
集群内部企业通过生产形成紧密的关系网络
创新效应
内部竞争带来创新;人才集中形成创新;创新成果迅速采纳
风险与成本分摊效应
品牌与广告效应
战略联盟
概念:两个及以上的企业为达成共同的战略目标采取的合作行动,并建立相对稳固的合作伙伴关系,联盟之间以契约形式联系在一起,“合则聚,不合则散”
联盟类型
股权性联盟:追求投资汇报滋生短视行为
合资
相互持股
非股权性联盟
技术开发联盟
组合二者知识共同研发产品;从另一方得到新技术
OEM协议
承接方为委托方定牌生产
合作生产联盟
共同购买设备生产
市场营销与服务生产联盟
制定合作者当地市场营销计划或形成新市场
特许经营
一方有高价值无形资产
多层次合作联盟
以上联盟的组合
关键环节
明确联盟意图
选择合作伙伴
联盟设计、谈判
联盟实施和风险控制
经营运作的有效性
控制权问题
同行业竞争问题
二者应当寻求风险收益的最佳平衡点,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