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诊断学-0190肝疾病常用实验室检测
诊断学:血清胆固醇和胆固醇酯测定:内源性胆固醇80%是由肝合成,血浆中卵磷脂胆固醇脂肪酰基转移酶( LCAT )全部由肝合成,在 LCAT 作用下,卵磷脂的脂肪酰基转移到胆固醇羟基上,生成胆固酯。
目的:病史采集是疾病诊治的重要步骤,要做到准确、完整,同时重视沟通技巧及尊重患者隐私。包含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妇科疾病常见症状的鉴别要点。
外科学下肢骨、关节损伤思维导图,总结了 解剖特点、 分类、 临床表现、 影像学检查等。
外科学下肢骨、关节损伤思维导图,介绍了概述、 解剖特点、 临床表现、 影像学检查、 洽疗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肝疾病常用实验室检测
蛋白质代谢功能检查
血浆蛋白质的来源
正常人血清总蛋白60-80g/L,癌蛋白40-55g/L。球蛋白20-30g/L,A/G为(1.5-2.5):1
血浆蛋白的分类
血浆蛋白的临床意义
A / G 倒置:见于严重肝功能损伤及 M 蛋白血症,如慢性中度以上持续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
脂质代谢功能检查
概述
血清胆固醇和胆固醇酯测定:内源性胆固醇80%是由肝合成,血浆中卵磷脂胆固醇脂肪酰基转移酶( LCAT )全部由肝合成,在 LCAT 作用下,卵磷脂的脂肪酰基转移到胆固醇羟基上,生成胆固酯。
当肝细胞损伤时,胆固醇及 LCAT 合成减少,由于 LCAT 的减少或缺乏,导致胆固醇酯的含量减少。
参考值范围
总胆固醇2.9~6. Ommol / L ;胆固醇酯2.34~3.38mmol/ L ;胆固醇酯:游离胆固醇=3:1。
临床意义
肝细胞受损时, LCAT 合成减少,胆固醇的酯化障碍,血中胆固醇酯减少;在肝细胞严重损害如肝硬化、暴发性肝功能衰竭时,血中总胆固醇也降低。
胆汁淤积时,由于胆汁排出受阻而反流人血,血中出现阻塞性脂蛋白 X ,同时肝合成胆問醇能力增加,血中总胆固醇增加,其中以游离胆固醇增加为主。胆固醇酯与游离胆固醇比值降低。
营养不良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血中总胆固醇减少。
血清结合胆红素与 非结合胆红素测定
三种黄疸的鉴别
内胆红素的来源
来源衰老的红细胞(主要成分,占80%~85%)、非血红蛋白物质(肌红蛋白、过氧化氢酶、细胞色素酶)及骨髓中无效造血的血红蛋白。
旁路性高胆红素血症
旁路性高胆红素血症在恶性贫血、地中海贫血、铅中毒等疾病,由于造血功能紊乱,有较多的血红蛋白在骨髓内尚未成为成熟的红细胞之前就发生崩溃,称“无效造血”。
胆红素的代谢
先天性黄疸
Dubin - Johnson 综合征(体质性高结合胆红素血症):指结合胆红素排出受阻或从肝内向血液反流。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和结合正常,血清结合胆红素增高,尿胆红素阳性,
Gilbert 综合征:指肝细胞摄取游离胆红素障碍及微粒体内葡糖醛酸转移酶不足。血清非结合胆红素因转变为结合胆红素发生障碍而升高,肝功能正常,尿胆红素阴性。
Crigler - Najar 综合征:指肝组织内缺乏葡糖醛酸转移酶,使非结合胆红素不能转变为结合胆红素。尿胆红素阴性,血中非结合胆红素很高,并有核黄疽,预后差。
(Rotor 综合征:指肝细胞摄取游离胆红素和排泄结合胆红素先天性缺陷,使血清结合胆红素增高。肝组织活检正常,尿胆红素阳性。
胆汁酸增高
见于肝细胞损害,胆道梗阻,门静脉分流时,肠道中次级胆汁酸经分流的门静脉系统直接进人体循环,进食后可一过性增高。
血清酶及同工酶检查
与肝功能有关的酶
从胆汁中排泄的酶:碱性磷酸酶( ALP )、 y 谷氨酰转移酶( GGT )。
分布于肝细胞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乳酸脱氢酶( LDH )、醛缩酶。
由肝细胞合成的酶:凝血酶。
与肝纤维化有关的酶:单胺氧化酶( MAC )、皿型胶原肽( PlP )、透明质酸酶( HA )、脯氨酰羟化酶( PH )。
主要酶学
血清氨基转移酶
是一组催化氨基酸与小酮酸之间的氨基转移反应的酶类(表19-6),用于肝功能检查主要是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旧称谷氨酸丙酮酸转移酶, GPT )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旧称谷氨酸草酰乙酸转移酶, GOT )。
血氨
参考值——为18~72umol/ L 。
升高——进食高蛋白饮食、运动后,严重肝损害、上消化道出血、尿毒症、肝外门静脉系统分流形成。
降低——低蛋白饮食、贫血。
凝血因子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