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心电图测量及过波段变化的临床意义
诊断学心电图测量及过波段变化的临床意义,心电图(ECG)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的电活动变化图形的技术。
抗胆碱药分为直接作用的拟胆碱药,抗胆碱酯酶药。导图详细的阐述了两者的区别等知识点。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下载收藏。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心电图测量及过波段变化的临床意义
心电图测量方法
心电图记录纸的组成
正方形小格子边长1mm
横线(时间)一般25mm/s 0.04s/格
纵线(电压)1mv=10mm 0.1mv/格
心率的计算
常用导联PP间期或RR间期
心率(次/mm)=60/PP(或RR)间距平均值(s)
若心律不齐就取多次的平均值
心电轴
左右心室除极向量环中最大向量在额面导联轴上投影的角度。以QRS环总向量与I导联轴正侧段(0°)所构成的夹角的度数来表示。
目测法:一般根据I与III导联QRS波群的主播方向。若I、III的QRS主波均向上,为心电轴不偏。若I导联主波向上、III导联主波向下,为电轴左偏;若I导联主波向下、III导联主波向上,为电轴右偏。(尖对尖向右偏,口对口向左走)
振幅法,查表法
临床意义:0°~90°为正常心电轴 ﹣30°~﹣90°为电轴左偏 90°~180°电轴右偏
心电图各波段的测量方法
向上或向下的波的到等电位线的垂线
从波的起始部内缘到终末端内缘,若双向p则应该测两个波的总时间
R峰时间的测量R峰时间成为室壁激动时间。QRS波群的起点量到R波定点与电位线的垂直线之间的距离
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范围及其变化的意义
P波
形态:正常P波在多数导联呈钝圆形
方向:在I、III、aVF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立
时间:P波≤0.11s
电压:肢导联<0.25mv 胸导联<0.2mv
PR间期
代表新房开始激动到心室开始激动的一段时间
时间:PR 0.12s~0.20s(心率60~100)
QRS波群
心室除极产生的电位变化
若波幅震动<0.5mv就用小写字母,若>0.5mv就用大写字母
时间:0.06s~0.10s V1导联<0.03s,V5导联<0.05s
形态与电压:a胸导联V1V2导联多呈rS型,Rv1<1.0mv ;V3V4导联呈RS型(过渡区图形);V5V6以R波为主Rv5<2.5mv;胸导联自V1至V5,R波逐渐增大,而S波逐渐变小。b肢导联:RavR<0.5mv RI<1.5mv RavL<1.2mv RavF<2.0mv
若过渡的心电图出现在V5V6则为顺时针转位,若过度的心电图出现在V1V2则出现逆时针转位。
J点
QRS波群终末部与ST段起始部的交接点
ST段
心室复极平台期
在任何导联ST段下移不能超过0.05mv
T波
左右心室复极3期的电位和时间变化
形态:前肢较缓,后肢较陡
方向:与QRS波群的主波方向一致
电压:在以R波为主的导联中,T波不应该低于通道连R波的1/10
QT间期
为心室除极复极所需要的总时间
QT间期0.32s~0.44s
电压总结:P波:在I、III、avF导联直立,在avR导联倒立。肢导联<0.25mv 胸导联<0.2mv QRS波群胸导联在V1V2导联Rv1<1.0mv 在V5V6导联Rv5<2.5mv 肢导联RavR<0.5mv RI<1.5mv RavL<1.2mv RavF<2.0mv
时间总结:P波<0.11s PR间期0.12~0.20s QRS波群0.06s~0.10s V1导联<0.03s,V5导联<0.05s QT间期0.32s~0.4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