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综合素质 职业理念
小学教资第一章:职业理念知识梳理,包括学生观、教育观、教师观三部分内容,有需要的同学可以收藏下哟。
中小学教资综合素质,包含教师职业道德概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行为、教师职业道德培养。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正面管教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资:教育目的
儿童文学的编创
学前课程
教育综合:认知发展教育中的感觉和知觉
儿童发展心理学思维导图
遵循教育规律下的教育创新
教育与教育学思维导图
职业理念
教育观
素质教育
概念
两个依据
人的发展
社会的发展
根本目的
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根本素质
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
最终目地
形成人的健全人格
适应范围
横向
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
竖向
幼儿教育
中小学教育
职业教育
成人教育
高等教育
内涵
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面向全体学生
正:一视同仁
反:偏爱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正:应村施教
反:一刀切,一锅煮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提素个性创两全
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宏观一国家政策保障
中观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
新课改的具体目标
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核心目标)
注重知识传授→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课程和生活与时代的联系
改善学生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探索学习
评价和考试制度
评价主体多元性
评价内容综合性
评价过程动态化
评价方式多样性
实现课堂三级管理
国家一地方一学校
新课改的教学观
学习者为中心
正:引导,启发
反:一言堂,灌输式教育
教会学生学习
授人以渔
重结论更重过程
正:引导,思考,
反:唯分数论
关注人
关注每位同学,关注情绪
学习过人
微观一学校改革
学习管理
课外,校外教育活动
班主任
教师业务水平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区别
对象
应:面向少数学生
素:面向全体学生
目的
应:传授知识
素:全面发展
能力培养
应:技能训练
素:各种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
应:死记硬背
素:启发,引导,主动学习
学生评价
应:成绩
素:评价多元性
教学内容
应:学科体系
素:综合学课
着眼点
应:学校
素:终身学习
学生观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核心:一切为了每一位同学的发展
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顺序性
由…到…/从…到…(方向、顺序→不可逆)
阶段性
…阶段…特点(不同年龄不同任务)
不平衡性
同一方面不同时期(身高)
不同方面不同时期(生理和心理)
互补性
生理之间(盲人一看不到听觉非常好)
身心之间(身残志坚)
差异性
有的…有的…
顺段不补差
学生具有巨大潜能
不能因为小错误就完全否定,要看到未来潜能
学生是发展过程中的人
学生是不成熟的
学生是独特的人
学生是完整的人
学生具有全部的智慧和人格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独特性
一把钥匙一把锁
学生和成人存在巨大差异
把孩子看做孩子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学生是独立的个体
老师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在教学中的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
独立性
选择性
调控性
创造性
自我意识性
学生是责权主体
勇于承担责任
两独一发展
全面发展一“以人为本”的实现目标
德一灵魂和统帅(保证方向,保持动力)
智一知识基础和智力支持
体一物质基础(增强学生体质)
美一动力作用
劳一综合体现
教育公正一“以人为本”的实现准则
原则
保证原则一每个人受教育权
机会平等原则一平等对待每一位同学
补偿原则一甄别劣势补偿教育
实现途径
宏观:制度公正和政策公正一基础和前提
中观:教师对于学生公正一关键
微观:教师首要德行
公正人格修养
公正理解、评价学生
树立公正的人才观
强化“慎独”
教师观
教师观的概念
人们对教师职业的认识,看法和期望的反应
教师职业的劳动特征
劳动特征
复杂性和创造性
复杂性
教育目的的全面性
教育任务的多样性
教育对象的差异性
创造性
因材施教
教育方法不断更新
教育机制
随机应变
因势利导
掌握分寸
对症下药
连续性和广延性
时间的连续
空间的广延
长期性和间接性
人才培养的周期较长
不直接创造财物,以学生为中介创造价值
主体性和示范性
主体性:教师自身就是榜样
示范性: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学习的对象
个体性和群体性
劳动方式的个体性
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教师劳动的特殊性
教育劳动主体的特殊性
教师是“教”的主体 ,学生是“学”的主体
教育劳动对象(学生)的特殊性
多样性
在教学关系中的两重性-教育和自我教育
向师性
发展性
目的和任务的特殊性-培养人
工具的特殊性-物质工具还有教师本身的才能
过程的特殊性-空间和时间
方式的特殊性
劳动力付出的特殊性
劳动成果的特殊性
新课改下的教师观
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正:引导,帮助,启发学生
反:灌输,填鸭式教育
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教师应该有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教师对出现的教学问题进行研究,总结经验
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终身教育,强调与社区的互动
建研放促
教师行为的转变
师生关系-尊重,赞赏
教学上-帮助,引导
自我上-强调反思
其他教育者-强调合作
赞助思合
教师专业发展
专业素质的基本结构
教育理念和师德修养
专业知识结构
本体性知识-学科内容知识
条件性知识-教育学和心里行知识
实践性知识
文化知识-人文 社会 自然科学和艺术素养
专业能力结构
基本能力-阅读 逻辑思维 信息处理 口头和书面表达
实践能力
反思和研究能力
心理素养
良好的情感特征
积极稳定的情绪特征
良好的性格特征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
富勒和布朗-教师成长三阶段
关注生存阶段-关注自身
关注情景阶段-关注学生成绩,关心班集体建设
关注学生阶段-考虑学生个别差异性
斯德菲-教师生涯发展阶段
预备生涯阶段-新任教师和重新任职的教师
专家生涯阶段-对学生抱有高度期待
专家退缩阶段
更新生涯阶段
退出生涯阶段
叶澜和白益民-自我更新取向
非关注阶段-师范生
虚拟关注阶段-实习期
生存关注阶段-正式教师的起始阶段
任务关注阶段-我如何才能行
自我更新阶段-追求自我发展
专业发展途径
培养和培训
职前培训-师范教育
职后培训-入职培训 在职培训 自我教育
教育反思
美 波斯纳---成长=经验+反思
内省反思
反思总结
录像反思
档案袋反思
交流反思
校本教研
同伴互助
专业引导
教育呀研究---重要途径
终身学习---法 保罗 朗格朗(终身教育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