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马原4唯物史观
考研政治唯物史观部分,选择题考的几率大于主观题,选择题抓关键词要梳理关系!主观题考人民群众的概率更大,不过171819三年大题都没考唯物史观部分,后面考研的同学们注意啦
唯物论和认识论部分是马原中最重要的部分,而且考主观题的几率更大,这两个部分关系到选择题10分左右的成绩,学会了蛮好得分的。悲催的是我整理的唯物论部分电脑bug吃掉了,想当初我唯物论整理的相当详细呜呜呜
这两年在马克思主义部分相关的知识点意外的考的频率比较高,而且有的真题部分知识点看似有些超纲但基本有规律可循。大家加油!
政治经济学主要是第56章,每年选择题大概考6分左右,偶尔出计算题。政治经济学要提前学明白,要懂逻辑、关键词、运算,后面突击比较辛苦效果不好,建议早学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唯物史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一个问题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两个规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生产力(人与自然的关系-物质内容)
含义
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是和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人类社会生活和全部历史的基础。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具有客观现实性和社会历史性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的重要因素,是第一生产力
结构
劳动资料(劳动手段)
生产工具(最重要)
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
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客观依据(物质标志)
劳动对象
现实生产的必要条件
劳动者
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关系
劳动+劳动对象=生产力
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生产资料
生产资料+劳动者=生产力
生产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社会形式)
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具有客观性和历史性
内容
狭义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最基本、决定性的)
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前提
构成全部生产关系的基础
区分不同生产方式、判定社会经济结构性质的客观依据
生产中的人与人的关系
产品分配关系
广义
人们在再生产的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辩证关系
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两者有机结合)=社会的生产方式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居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当不变更生产关系,生产力就不能发展的时候,生产关系的变更就起了主要的决定的作用
矛盾运动规律(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经济基础
社会的经济结构。指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内涵
社会的一定发展阶段上往往存在多种生产关系,但决定一个社会性质的是其占支配地位的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的性质:由占支配地位的生产关系性质决定
经济基础与经济体制具有内在联系,经济体制是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
上层建筑
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观念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应的制度、组织、设施(政治上层建筑)
构成
观念上层建筑
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
政治上层建筑
居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核心
国家政治制度、立法司法制度和行政制度、以及国家政权机构、政党、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政治组织形式与设施。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归根到底取决于它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一个一般
五种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
三个特殊
必然性和选择性
统一性和多样性
前进性和曲折性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客体角度)
五种动力
根本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直接动力
阶级斗争
重要动力
社会革命
改革
科学技术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主体角度)
历史创造者问题
唯物主义群众史观
唯心主义英雄史观
人的本质
劳动是人的本质活动
人的现实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历史人物的特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