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儿科】03疾病论-新生儿疾病
新生儿疾病知识点总结,包括新生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黄疸,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败血病,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编辑于2023-01-12 19:10:02 江西新生儿疾病
新生儿
胎龄(GA):37-42周
♦<28周:流产(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28≤胎龄<37周:早产 ♦37≤胎龄<42周:足月产 ♦≥42周:过期产
早产儿:坏 足月儿:好
体重:2.5-4.0kg
♦>4000:巨大儿(大四毕业:8斤叫大) ♦<2500:低体重儿(小于5斤叫低) ♦<1500:极低体重儿 ♦<1000:超低体重儿(1个超人)
♦适于胎龄儿:第10-90百分位之间 ♦小于胎龄儿:<10百分位 ♦大于胎龄儿:>90百分位
时间:产后1月→新生儿
♦早期:产后<1周→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 ♦晚期新生儿:产后2-4周
特殊生理状态
♦生理性体重下降
因奶量摄入不足加之水分丢失,胎粪排出
生后1周内(3-4天), 体重下降3-9%(<10%) 第7-10天可恢复
♦生理性贫血
生后2~3个月,RBC及HB↓; 12岁时达成人水平
♦生理性黄疸
生后2~3天出现,消退足月2周/早产4周
♦马牙和螳螂嘴 ♦乳腺肿大和假月经 ♦新生儿红斑及粟粒疹
新生儿窒息
♦胎儿宫内窒息
早期:胎动增加,胎心率≥160次/分 晚期:胎动减少/消失,胎心率<100次/分
♦Apgar评分
对刺激的反应(好),心率(>100),肌张力(好), 呼吸(好,哭声响),皮肤颜色(全身红)
"刺心肌呼皮":8~10分正常; 4~7分轻度窒息;0~3分重度窒息
•1min评分:反映窒息严重程度,是复苏的依据 •5min评分:反映复苏的效果,判断预后
ABCDE复苏方案
♦A是根本,B是关键 ♦三大指标:呼吸,心率,皮肤颜色
A清理呼吸道;B建立呼吸; C维持正常循环;D药物治疗;E评估
新生儿缺氧 缺血性脑病(HIE)
各种围生期窒息引起的部分或完全缺氧,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或新生儿脑损病。是引起新生儿急性死亡和慢性神经系统损伤的原因之一
病因
新生儿窒息:缺氧是HIE发病的核心→脑最敏感
轻度:24h内
意识清醒,肌张力正常,无肌阵挛 反射正常,瞳孔扩大
中度:24-72h
嗜睡,肌张力降低,常有肌阵挛, 反射减弱,瞳孔缩小
重度:出生-72h
昏迷,肌张力软,持续性肌阵挛, 反射消失,瞳孔不等大
♦内容:意识、肌张力、原始反射、 惊厥、瞳孔改变、病程及预后 ♦体征:缺氧→脑水肿→前卤饱满
检查
♦首选:B超(最廉价) ♦脑CT:生后4-7天→反映病变类型和范围 ♦脑MRI:矢状窦→(更准确) ♦脑电图:生后1周内→反映严重程度、判断预后
治疗
♦支持疗法:核心→维持良好的通气功能 ♦控制惊厥:首选苯巴比妥 ♦颅内高压/脑水肿:首选呋塞米,一般不用糖皮质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RDS:肺透明膜病)
是由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而导致,以生后不久出现呼吸窘迫并呈进行性加重的临床综合征,多见于早产儿。
病因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 糖尿病母亲所娩出的婴儿 严重缺氧及混合性酸中毒 肺功能异常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28周开始出现,35周达高峰 ♦早产儿(孕28≤胎龄<37周):活性物质缺乏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维持肺泡稳定性→嗜红色透明膜
临床
♦进行性呼吸困难(频率>60次/分) ♦顽固性低氧血症(血氧饱和度↓↓) ♦鼻扇,呼吸呻吟,吸气性三凹征,发绀
生后6h内出现呼吸窘迫, 24-48h最严重
检查
♦首选/确诊:X线→(肺透明膜形成) ♦泡沫试验(-)→无表面活性物质;(+++)→排除RDS
治疗
♦对症治疗: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代替物(固尔苏)
新生儿黄疸
是因胆红素在体内积聚引起的皮肤或其他器官黄染。 新生儿血中胆红素超过5~7mg/dl; 成人超过2mg/dl即可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
病因
♦胆红素生成过多:新生儿RBC↑,寿命短 ♦转运胆红素能力不足:白蛋白结合胆红素↓ ♦肝功能发育差:肝细胞处理胆红素↓ ♦肠肝循环增加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肉眼黄疸: 新生儿血清胆红素>5-7mg/dl
生理性黄疸
特点: 一般情况良好 足月儿生后2~3天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5~7天消退,但最迟不超过2周; 早产儿黄疸生后3~5天出现,5~7天达高峰,7~9天消退; 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85umol/L
♦出现:生后2~3天出现 ♦消退: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 ♦黄疸退而消失 ♦每日胆红素<85umol/L(5mg/dl)
来得晚,走得早 →持续时间短"<"
病理性黄疸
a.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 b.血清胆红素足月儿>12.9mg/dl,早产儿>15或每日上升>5 c.黄疸持续时间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 d.黄疸退而复现; e.血清结合胆红素>2mg/dl 1) 胆红素生成过多: 红细胞增多症;血管外溶血;同族免疫性疾病;感染; 肠肝循环增加;红细胞酶缺乏红细胞形态异常;血红蛋白病 2) 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 缺氧和感染;先天性UDPGT缺乏;药物 Gilbert综合征(先天性非溶血性未结合胆红素增高症); Lucey-Driscoll综合征(家族性暂时性新生儿黄疸) 3) 胆汁排泄障碍: 新生儿肝炎;先天性代谢性缺陷病;胆管阻塞 Dubin-Johnson综合征(先天性非溶血性结合胆红素增高症)
♦出现:生后<24h出现 ♦消退: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 ♦黄疸退而复现 ♦每日胆红素>85umol/L(5mg/dl)
来得早,走得晚 →持续时间长">"
新生儿溶血病
病因
♦ABO溶血:母亲O型+胎儿A型/B型→第一胎就可发生
♦Rh溶血:母亲Rh(-)+胎儿Rh(+)→只发生在第二胎
母亲(阴)圆圆的肚子 →"O型血";"Rh(-)"
临床
♦黄疸+贫血+肝脾大 ♦ABO溶血可发生第一胎;Rh溶血只发生第二胎
ABO溶血:黄疸生后2-3天 Rh溶血:黄疸生后<24h内
检查
♦母婴血型检查:血型不合 ♦确诊:改良Coombs>抗体释放>游离抗体试验
并发症
胆红素脑病(核黄疸) →最严重:分四期
♦警告期:嗜睡、反应低下、拥抱反射减弱 ♦痉挛期:痉挛、惊厥 ♦恢复期:
♦后遗症期(四联症):手足徐动;听觉障碍; 眼球运动障碍;牙釉质发育不良
治疗
♦产前治疗
提前分娩;血浆置换;宫内输血;苯巴比妥
♦新生儿治疗
轻症:光照疗法(蓝光425-475、绿光510-530);药物 重症:换血疗法(病情重:胆红素脑病、">")
换血疗法的指征 1)产前已明确诊断,出生时脐血总胆红素>4mg/dl血红蛋白低于120g/L伴水肿,肝脾大和心力衰竭者 2)生后12小时内胆红素每小时上升>0.7mg/dl者 3)总胆红素已达到20mg/dl者 4)不论血清胆红素水平高低已有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者 5)小早产儿,合并缺氧,酸中毒或上一胎溶血严重者,应适当放宽指征
新生儿败血症
病因
感染(金葡菌多见) ♦早发型(生后<7天):大肠杆菌→母亲垂直传播 ♦晚发型(生后>7天):葡萄球菌→水平传播
临床
早期:缺乏特异性(精神不佳) 晚期:不吃不动、不哭不闹、体温不升、体重↓ 其他:黄疸,休克,出血,肝脾大
五不一降低 →"东方不败"
检查
血培养(最有价值)
感染性心内膜炎、伤寒、血源性肺脓肿 新生儿败血症
治疗
♦原则:早期、联合、静脉给药,10~14天 ♦G+(葡萄球菌):首选青霉素 ♦G-:首选三代头孢(头孢曲松,头孢他定) ♦青少年和孕妇:禁用喹诺酮
脐部分泌物:2种 ♦败血症:前囟平软 ♦化脑:前囟饱满
新生儿坏死性 小肠结肠炎(NEC)
病因
♦早产和低出生体重: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其他:感染、药物等
病理
♦早期:肠壁粘膜层及下层水肿 ♦进展:肠壁破坏→肠穿孔、肠出血、腹膜炎
临床
♦早产儿多见,生后2~3周内 ♦无特异性:反应差,拒食、嗜睡;腹痛、血便 ♦重症:黄疸加重、青紫、休克
检查
腹部X线:肠壁囊样积气→对诊断NEC非常重要 (早产儿症状不典型,要多次随访)
治疗
♦对症支持治疗 ♦肠穿孔:手术的绝对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