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二章:两晋诗坛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考研复习,两晋诗坛上承建安、正始,下启南朝,呈现出一种过渡的状态。其表现特点西晋诗风繁缛、东晋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编辑于2023-02-07 16:35:36 广东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二章:两晋诗坛
第一节 陆机、潘岳与太康诗风
陆机、潘岳是西晋诗坛的代表。
陆机(261~303)
生平:(《晋书》有传)字士衡,吴郡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出身士族,祖逊,父抗,皆叁国吴重臣。少时曾任吴牙门将,吴亡,退居旧里,闭门勤读。太康十年(289)左右,与弟云同至洛阳,为著名诗人张华所爱重,名动一时,时称“二陆”。歷仕为太子洗马、著作郎、中书郎等职,后成都王荐为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太安二年(303),成都王司马颖举兵伐长沙王,以机为后将军、河北大都督;战败受譖,为颖所杀。
诗集
原有集,已佚。
南宋徐民瞻得遗文十卷,与陆云集合刻为《晋二俊文集》,明代陆无大据以翻刻,即今通行之《陆士衡集》。
中华书局刊有点校本《陆机集》。
今存诗107首,文127篇(包括残篇)
潘岳(247~300)
字安仁,滎阳中牟(今属河南)人。少以才颖见称,乡邑号为神童。曾任河阳令、著作郎、散骑侍郎、给事黄门侍郎等职。諂事贵戚贾謐,预贾謐“二十四友”之列。及赵王伦专政,中书令孙秀诬其谋反,族诛。
今存诗18首,《悼亡诗》叁首为其代表作;另存文61篇。
所谓太康诗风就是指以陆、潘为代表的西晋诗风。
宋人严羽《沧浪诗话•诗体》有“太康体”,注云:“晋年号,左思、潘岳、叁张、二陆诸公之诗。”即举张协、张载、张亢兄弟,陆机、陆云兄弟,潘岳、潘尼叔侄以及左思作为西晋诗坛之代表人物。
两个方面
一是拟古
摹拟《诗经》、汉乐府和《古诗》,成为当时的风气。
陆机的《拟古诗》十二首,基本上都是拟《古诗十九首》的,在内容上皆沿袭原题,格调上变朴素为文雅,显示出诗歌文人化的倾向
二是追求形式技巧的进步,幷表现出繁縟的诗风
“繁縟”,本指繁密而华茂,后用以比喻文采过人。
繁,指描写繁復、详尽,不避繁琐。縟,指色彩华丽。《说文》曰:“縟,繁彩也。”
曹植《七啟》:“步光之剑,华藻繁縟。”写宝剑被装饰得五彩斑斕,非常华丽。
陆机在《文赋》中强调:“或藻思綺合,清丽芊眠。炳若縟綉,凄若繁弦。”
《文心雕龙•体性》:文体有八,五曰繁縟。“繁縟者,博喻酿采,煒燁枝派者也。”
《晋书•夏侯湛潘岳张载传论》
夏侯湛“时标丽藻”,“縟彩雕焕”;
“机文喻海,韞蓬山而育芜;岳藻如江,濯美锦而增绚”
“岳实含章,藻思抑扬”
“尼标雅性,夙闻词令”
“载、协飞芳,棣华增映”
指出潘、陆、夏侯湛、张载、张协等人 诗歌繁縟的特徵。
与汉魏古诗相比,太康诗风“繁縟”的特徵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言由朴素古直趋向华丽藻饰
△古诗•西北有高楼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交疏结綺窗,阿阁叁重阶。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叁嘆,慷慨有餘哀。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愿为双鸿鵠,奋翅起高飞。 △拟西北有高楼 陆机 高楼一何峻,迢迢峻而安。綺窗出尘冥,飞陛躡云端。佳人抚琴瑟,纤手清且闲。芳气随风结,哀响馥若兰。玉容谁能顾,倾城在一弹。伫立望日昃,躑躅再叁嘆。不怨伫立久,但愿歌者欢。思驾归鸿羽,比翼双飞翰。
二、描写由简单趋向繁復
《猛虎行》古辞: 饥不从猛虎食,暮不从野雀栖。野雀安无巢,游子为谁骄。 陆机拟作: 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恶木岂无枝,志士多苦心。整驾肃时命,杖策将远寻。饥食猛虎窟,寒栖野雀林。日归功未建,时往岁载阴。崇云临岸骇,鸣条随风吟。静言幽谷底,长啸高山岑。急弦无懦响,亮节难为音。人生诚未易,曷云开此衿?眷我耿介怀,俯仰愧古今。
三、句式由散行趋向駢偶
陆机名作《赴洛道中作诗》二首: 总轡登长路,呜咽辞密亲。借问子何之,世网婴我身。永嘆遵北渚,遗思结南津。行行遂已远,野途旷无人。山泽纷紆餘,林薄杳阡眠。虎啸深谷底,鶏鸣高树巔。哀风中夜流,孤兽更我前。悲情触物感,沉思鬱缠绵。伫立望故乡,顾影凄自怜。 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振策陟崇丘,安轡遵平莽。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顿轡倚嵩岩,侧听悲风响。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想。
总之,追求华辞丽藻、描写繁復详尽及大量运用排偶,是太康诗风“繁縟”特徵的主要表现。从文学发展的规律来看,由质朴到华丽,由简单到繁復,是必然的趋势。正如萧统所说:“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物既有之,文亦宜然。”(《文选序》)陆、潘发展了曹植“辞采华茂”的一面,对中国诗歌的发展是有贡献的,对南朝山水诗的发展及声律、对仗技巧的成熟,有促进的作用。
第二节 左思与刘琨
左思
生平: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属山东)人。出身寒微,不好交游,貌丑口訥而博学能文。《晋书》本传谓其构思十年,写成《叁都赋》,“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泰始八年(272)左右,曾任秘书郎。惠帝时依附贾謐,为“二十四友”之一。謐被诛,乃退隐,专攻典籍。晚年举家迁冀州,数年后病终。
《咏史》诗八首
第五首: 皓天舒白日,灵景耀神州。列宅紫宫里,飞宇若云浮。峨峨高门内,蔼蔼皆王侯。自非攀龙客,何为欻来游?被褐出閶闔,高步追许由。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
开创了咏史诗借咏史以咏怀的新路,成为后世诗人效法的范例,这是他对中国诗歌史的独特贡献,所以前人评云:“创成一体,垂式千秋。”(陈祚明《採菽堂古诗选》卷十一)
评价
钟嶸《诗品》置左思于上品,评其诗曰:“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諭之致。”
他的诗多引史实,故曰“典”
借古讽今,对现实政治持批评态度,故曰“怨”
而借古讽今又能做到深刻恰当,故曰“精切”
他的诗能起到讽諭作用,故曰“得讽諭之致”
钟嶸《诗品》还说左思的诗“出于公干”,公干即建安诗人刘楨。
“左思风力”——钟嵘在论及陶渊明时则说“又协左思风力,”“风力”与“风骨”义近。钟嶸标举“左思风力”,含有左思再现了建安风骨的意思,这是很有道理的。
《咏史》八首,开创了咏史诗借咏史以咏怀的新路。
“创成一体,垂式千秋。”(陈祚明《採菽堂古诗选》卷十一)
“闻鸡起舞”刘琨(271~318)
生平: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县)人。少时豪纵,后任并州刺史等职,多次与刘聪、石勒作战,兵败,投奔幽州刺史段匹磾,因故为段所杀。
创作
原有集,已佚。明人辑有《刘中山集》。今存诗四题11首。
《扶风歌》是刘琨的代表作之一。永嘉元年(307)他任幷州刺史,募兵千餘人,歷尽艰辛才到达任所晋阳,诗写途中经歷和激愤、忧虑之情
朝发广莫门,暮宿丹水山。左手弯繁弱,右手挥龙渊。顾瞻望宫闕,俯仰御飞轩。据鞍长嘆息,泪下如流泉。系马长松下,发鞍高岳头。烈烈悲风起,泠泠涧水流。挥手长相谢,哽咽不能言。浮云为我结,归鸟为我旋。去家日已远,安知存与亡?慷慨穷林中,抱膝独摧藏。麋鹿游我前,猿猴戏我侧。资粮既乏尽,薇蕨安可食。揽轡命徒侣,吟啸绝岩中。君子道微矣,夫子故有穷。惟昔李騫期,寄在匈奴庭。忠信反获罪,汉武不见明。我欲竟此曲,此曲悲且长。弃置勿復陈,重陈令心伤。
被段匹磾拘时作绝命诗
《答卢諶》和《重赠卢諶》
《晋书•刘琨传》说二诗“托意非常,攄畅出愤”,后一首感慨尤深。
刘琨的诗感情深厚,风格雄峻,亦与建安风骨一脉相承。
第三节 郭璞的游仙诗
游仙诗溯源
诗歌以“游仙”名篇始于曹植,但以游仙为题材则可上溯到战国时期。
清人朱乾《乐府正义》将早期的游仙诗分为两类:
前一类游仙诗出于屈原之《远游》
“悲时俗之迫厄兮,将轻举而远游”二句是此类诗之主旨
后一类起于秦代,《史记•秦始皇本纪》:“叁十六年,使博士为《仙真人诗》。”(原诗已佚,其内容当不出求仙访药、追求长生之类。)
郭璞(276~324)
生平:字景纯,河南闻喜(今属山西)人。博洽多闻,好经术,擅词赋,通阴阳历算、卜筮之术。东晋初官著作佐郎,后为王敦记室参军。以劝阻敦起兵,被杀。追赠弘农太守。
创作
今存辞赋10篇,较完整的诗18首。
他的《游仙诗》写隐居高蹈,乃是仕宦失意的反映,而非如道家之鄙弃仕途;他所抒发的不是庄子的那种逍遥精神,而是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精神
文学地位
独树一帜:西晋后期至东晋初年,诗道不振,孙楚、潘尼、曹攄、枣腆诸人之诗,玄理渐多,平淡寡味,故钟嶸说其“理过其辞,淡乎寡味”(《诗品序》)。而郭璞《游仙诗》则以文采富丽见称于时。
钟嶸《诗品》说郭璞的《游仙诗》“辞多慷慨,乖远玄宗”,“坎壈咏怀”,这是很确切的评价。
郭璞借游仙写其坎壈之怀,继承了《诗》、《骚》的比兴寄托传统。
最能显示其“坎壈”之怀的是第五首: 逸翮思拂霄,迅足羡远游。清源无增澜,安得运吞舟?珪璋虽特达,明月难暗投。潜颖怨青阳,陵苕哀素秋。悲来惻丹心,零泪缘缨流。
朱自清说:“后世的比体诗可以说有四大类。
咏史
游仙:“游仙之作以仙比俗,郭璞是创始的人。”(《诗言志辨•比兴•赋比兴通释》)
艶情
咏物
第四节 王羲之与兰亭唱和
王羲之(303~361)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瑯琊临沂(今属山东)人,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司徒王导从子。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
《兰亭集序》与兰亭诗
王羲之与朋友们倘佯于会稽的明山秀水之间,诗酒风流,逍遥度日。其中最有名的一次聚会,便是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叁月叁日的兰亭之会。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羣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觴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故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殤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此序的前半记述这次盛会概况,写山水之美,饮酒吟咏之乐,后半由眼前之乐想到人生短促,以感慨作结,令人遐思无限。
文人雅集诗酒唱和及其对后代的影响
内容:或抒写山水游赏之乐,表现山水审美的情趣;或由山水直接抒发玄理。写游赏的乐趣,包括山水之美、饮酒之乐、临流赋诗之雅兴,其中心内容是在美好的自然与人文环境中得到的审美愉悦。
“欣此暮春,和气载柔。咏彼舞雩,异世同流。”
兰亭诗无论是写山水还是写玄理,艺术水平都不高,但标志着诗人已开始留意山水审美,幷从山水中体悟玄理。这种尝试预示着山水诗将要兴起。兰亭雅集对中国文人生活情趣有重大影响,同时对诗歌流派的形成也有推动作用。
第五节 孙绰、许询与玄言诗
兴盛原因
东晋文人的心态
玄释合流
特点
钟嶸《诗品序》说:“永嘉时,贵黄老,稍尚虚谈,于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爰及江表,微波尚传,孙绰、许询、桓、庾诸公诗,皆平典似道德论,建安风力尽矣。”
孙绰(314~371)
孙绰(314~371),字兴公,太原中都(今山西平遥)人,家於会稽。少以文才著称。初为章安令,转永嘉太守,后至廷尉卿,领著作。东晋玄言诗的代表作家。
玄言诗中也有形象性较强的作品,大都借山水以抒情,试以孙绰《秋日诗》为例: 萧瑟仲秋月,飂戾风云高。 山居感时变,远客兴长谣。 疏林积凉风,虚岫结凝霄。 湛露洒庭林,密叶辞荣条。 抚菌悲先落,攀松羡后雕。 垂纶在林野,交情远市朝。 淡然古怀心,濠上岂伊遥。
许询
生卒年不详,字玄度,高阳(今河北蠡县)人。司徒府召为掾属,不就。曾为道士,隐居永兴(今浙江萧山县),早卒。
支遁的《咏怀诗》五首也是典型的玄言诗
东晋玄言诗本身的艺术价值幷不高,但它对后世的影响却相当深远,如谢灵运的山水诗,白居易诸人的说理诗,宋明理学家之诗,都或多或少受其熏染。玄言诗在东晋百年间佔据主导地位,毕竟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一环。玄言诗为诗歌说理所积累的正反面经验值得注意。
摘要
两晋诗坛上承建安、正始,下启南朝,呈现出一种过渡的状态。
西晋与东晋又各有特点
西晋
以陆机、潘岳为代表,讲究形式,描写繁復,辞采华丽,诗风繁縟。
左思的《咏史》诗,喊出了寒士的不平,在当时独树一帜。
郭璞的《游仙诗》借游仙写其坎壈之怀,文采富艶。
东晋
被玄风笼罩,以王羲之、孙绰、许询为代表的玄言诗人,作品“理过其辞,淡乎寡味”,虽在当时被视为正宗,却无生命力。
东晋末年的伟大诗人陶渊明,开创了描写田园生活的风气,成为魏晋古朴诗风的集大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