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形成和发展(上)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三版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批判与继承内容,主要介绍了原始社会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特点及启示,以及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三版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获取方法中,主要介绍了观察体验法中的特征,原则类型和方式程序局限性,注意事项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三版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获取方法下介绍了社会调查法的重要性原则以及调查的具体方式方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三版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主要内容包括思想信息的本质,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获取的重要性,思想信息获取的途径,思想进行获取的实际以及获取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基本要求。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思政的形成和发展(上)
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批判与继承
(一)原始社会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特点及启示
拓展
华师:侧重教育(德育、教育者)
武大、人大:治党治国、宏观意识形态(大思政)
1.原始社会道德教育的实施方式
氏族会议
巫术
禁忌
确定行为得当
减少道德原则混淆
将舆论集中到正义的方面
对犯错者形成一种震慑力量
神话和传说
传说主要是借助人们对过去发生事件进行讲述和记忆,以维系群体的历史和当下的连续性
集体记忆和政治认同之间的关系
图腾崇拜
原始歌舞
2.原始社会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
生存性
渗透性
民主平等性
手段的单一性
权威性
3.原始社会思想道德教育对当今思想道德教育的启示
发扬协作精神;向现代生活回归,与实践结合;实现民主化 注重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寻求各种有效途径
(二)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
不同时期:1.先秦时期: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发轫;2. 汉唐时期: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化;3.宋元时期: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化发展;4.明清时期: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衰微
1.自我教育的方法
必要性:
反映在人性善恶的假设
反映在儒家“内圣外王”的价值目标上
可能性
集中体现在道德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
方法论
自我教育方法
学思结合
话语
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
问题
学而不思:逻辑、思维、比较、迁移、转化
思而不学
不学不思
方法
环节:学懂、弄通、会用、做实
对知识本身的掌握;迁移和转化;处理一般规则和特殊境遇的实际应用问题
自省内求
求其放心
反求诸己
反身而诚
克己自律
人所不欲,勿施于人
朱熹
天理是善的,人欲是恶的
王夫之
人欲要符合“大公”
慎独
积善成德
长期积累
强调“重行”
迁移
渐学、渐悟、渐成的过程
思政特点
有序性、连续性、持久性
2.教育这对受教育者的教育方法
教育灌溉
化民成俗
“三老”制度
重视身教示范作用
圣人、君子
最高统治者
地方官吏的榜样示范
家庭成员自身的榜样示范
社会知名人物的榜样示范
礼乐结合
践履笃行
强调环境陶冶的方法(胎教——蒙学——家庭——社会)
提倡“因材施教”的方法
注重塑造理想人格的方法
3.中国古代传统教育方法的特点
伦理方法的传承性
补充
局限
专制性、等级性、保守性、封闭性
教育方式的内在性
儒家伦理的核心,是强调人格意识
对民众的内在控制
强调“以德教民”
个人的内在控制
内修圣人之道,外施王者之政
使用方法的强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