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血液(2)
人卫第九版生理学知识点总结,涵盖血细胞生理,生理性止血,血型和输血原则的内容。帮助小伙伴快速掌握生理学,血液的知识点!
人卫第九版生理学知识点总结,详细的总结了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器官循环。框架清晰,内容丰富,小伙伴们赶快学习起来吧~
人卫第九版生理学,血管生理知识点总结,包括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血流动力学,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希望对小伙伴有所帮助!
人卫第九版生理学知识梳理~心脏的电生理学及生理特性,本篇导图详细的总结了分类,心肌细胞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心肌的生理特性,体表心电图。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血液(2)
血细胞生理
血小板生理
数量:100~300*10^9/L
寿命:7~14天,只在开始两天有生理功能
在生理止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生理特性
粘附:血小板与非血小板表面的黏着称为血小板黏附
释放:血小板受刺激后可分泌某些物质
eg.血栓烷A2:具有强烈的聚集血小板和缩血管作用
聚集: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的相互黏着称为血小板聚集
作用
释放缩血管物质
粘着,聚集,形成血栓
修复受损的内皮细胞
参与血液凝固过程
保持毛细血管壁的完整性
促进凝血
致聚剂
生理性致聚剂:ADP、肾上腺素、5-羟色胺、组胺、胶原、凝血酶、血栓烷A2等
病理性致聚剂:细菌、病毒、免疫复合物、药物等
药物
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
前列环素:抑制血小板聚集,舒张血管
NO:同上
收缩:血小板发生收缩时可使血块回缩
可挤出其中的血清:清澈淡黄色不凝固液体,与血浆相比,缺乏纤维蛋白原和少量参加血凝的其他血浆蛋白质,但又增添了少量血凝时由血小板释放出来的物质
吸附:血小板表面可吸附多种凝血因子,有利于血液凝固和生理止血
生成和调节
TPO(血小板生成素)
生理性止血
基本过程(正常人出血时间为1~3分钟,不超过9分钟)
血管收缩
血小板止血栓的形成
血液凝固
血液凝固(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为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凝血因子(14种,罗马数字编号12种,此外还有高分子量激肽原、前激肽释放酶等)
除FIV是Ca2+外,其余均为蛋白质
除FIII外,其他凝血因子均存在于新鲜血浆中,且多数在肝内合成
2、6、8、9需要维生素K参与
缺乏FVIII(血友病A);缺乏FIX(血友病B)
凝血过程:两源三步,相继激活,逐级放大(结合p75图3-8)
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形成
内源性凝血途径(血管内皮受损→胶原纤维暴露→激活FXII→激活FXI形成FXIa→FXIa激活FIX形成FIXa,再激活FX生成FXa→FXa在Ca2+存在的情况下与FVa形成凝血凝血酶原酶复合物)(12→11→9→10→10+5+Ca2+)
表面激活:从FXII结合于异物表面到FXIa的形成过程
外源性凝血途径(组织因子途径)(组织损伤→释放组织因子→→→)
在体内生理性凝血反应的启动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组织因子是生理性凝血反应过程的启动物
凝血酶原的激活和纤维蛋白的形成:凝血酶原在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作用下催化形成凝血酶,凝血酶促进纤维蛋白原向纤维蛋白转化
体内生理性凝血机制
血液凝固的调控
促凝
表面粗糙
适当加温
局部使用凝血酶
儿茶酚胺类(缩血管)
抗凝(负性调控)
除去血液中Ca2+:柠檬酸钠、草酸盐
维生素K拮抗剂:华法林
肝素:使抗凝血酶III的抗凝作用放大2000倍(血浆中最主要的抗凝物质)
血管内皮的抗凝作用
纤维蛋白的吸附、血流的稀释、单核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纤维蛋白的溶解(结合p78图3-11)
意义
维持血液于流体状态
溶解血栓使血液畅通
血型和输血原则
血型与红细胞凝集
血型: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红细胞凝集:本质是抗原-抗体反应,血型不相容的两个人血滴混合红细胞可凝集成簇
红细胞血型
ABO血型
“血型=抗原”eg.红细胞膜上只含A抗原为A型
ABO血型抗体
天然抗体IgM,不能通过胎盘
免疫性抗体IgG,可穿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
Rh血型
红细胞膜上缺乏D抗原者为Rh阴性
Rh阴性第一次接受Rh阳性的输血不会出现输血反应
血量和输血原则
同型输血
交叉配血
主侧:供体红细胞与受体血清
次侧:受体红细胞与供体血清
1.均无凝集反应,配血相合,可以输血 2.主侧凝集,不可输血 3.主侧不凝集,次侧凝集,基本相合(多见于O型给其他血型输血)
自体输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