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血液循环(3)
人卫第九版生理学,血管生理知识点总结,包括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血流动力学,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希望对小伙伴有所帮助!
人卫第九版生理学知识点总结,详细的总结了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器官循环。框架清晰,内容丰富,小伙伴们赶快学习起来吧~
人卫第九版生理学知识梳理~心脏的电生理学及生理特性,本篇导图详细的总结了分类,心肌细胞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心肌的生理特性,体表心电图。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血液循环(3)
血管生理
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
血管的功能性分类
弹性贮器血管:是指主动脉、肺动脉主干及其发出的最大分支
分配血管:是指中动脉
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包括小动脉和微动脉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是指环绕在真毛细血管起始处的平滑肌
交换血管:毛细血管
毛细血管后阻力血管:微静脉
容量血管:即为静脉系统
短路血管:是指血管床中小动脉和小静脉之间的直接吻合支
血管的内分泌功能
血流动力学
血流量和血流速度
泊肃叶定律:血流量主要取决于血管直径(eg.2倍直径,16倍流量)
层流和湍流:层流,越靠近管壁流速越慢;泊肃叶定律不适合湍流,速度快口径大粘度低易发生湍流
血流阻力:主要产生阻力部位是小动脉及微动脉
影响黏度主要因素
血细胞比容↑,黏度↑
切率↓,黏度↑
血管口径↓,黏度↓
温度↓,黏度↑
血压
延迟顺应性:血容量突然增加,血压先迅速升高,由于管壁平滑肌的缓慢延伸,后来恢复到正常水平
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
动脉血压
动脉血压的形成
心血管系统要有足够的血液充盈(前提条件):用平均充盈压来表示,血量↑或者循环系统容积↓,平均充盈压↑
心脏射血:动能+压强能(形成血压99%)
外周阻力:小动脉和微动脉对血流的阻力(血流过程中,血压逐渐降低)
必要条件
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辅助作用)
动脉血压的测量和正常值
收缩压:心室收缩期中期达到最高值时的血压
舒张压:心室舒张末期动脉血压达到最低值时的血压
脉搏压=收缩压-舒张压
平均动脉压=舒张压+1/3脉压
高血压与高血压前期: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
低血压:收缩压低于90mmHg或舒张压低于60mmHg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心脏每搏输出量↑,收缩压↑
心率↑,舒张压↑
外周阻力↑,舒张压↑
弹性贮器作用↓,收缩压↑或舒张压↓→脉压增大
循环血量与血管系统容量的匹配情况
动脉脉搏
波形
上升支
下降支
传播速度
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
静脉血压:通常将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血压称为中心静脉压(很小),各器官静脉的血压称为外周静脉压
若静脉回心血量↑,或回流速度↑,中心静脉压↑
重力对静脉压的影响:平卧→直立,足部静脉压增高;跨壁压是指血液对管壁的压力与血管外组织对管壁的压力之差,具有一定的管壁压是血管保持充盈扩张的必要条件,跨壁压↑,静脉容积↑
静脉回心血量
静脉对血流的阻力
影响静脉回心血流的因素
体循环平均充盈压↑,回心血量↑
心肌收缩力↑,回心血量↑
骨骼肌的挤压作用,使得回流加快
体位改变:平卧→直立,回心血量↓
呼吸运动:呼吸泵,吸气有利于回流,呼气回心血量↓
静脉脉搏
微循环:进行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
微循环的组成
微循环的血流通路
迂回通路(又称营养通路),是血液和组织液之间交换的主要场所
直捷通路:多见于骨骼肌,血流阻力小流速快,保证静脉回心血量,也可和组织液进行少量物质交换
动-静脉短路:非营养通路,主要参与体温调节
微循环的血流动力学
微循环血流阻力:微动脉阻力对控制微循环血流量起主要作用
微循环血流量的调节
微循环的物质交换方式
扩散
滤过和重吸收
吞饮(概率小)
组织液
生成:滤过的力量和重吸收的力量之差,称为有效滤过压(EFP),正值表示有液体从毛细血管滤出,负值表示有液体被重吸收回毛细血管
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
毛细血管有效流体静压↑
有效胶体渗透压↓
毛细血管壁通透性↑
淋巴回流↓
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
组成:淋巴管、淋巴结、脾和胸腺等
生理功能
回收蛋白质,吸收营养物质
清除组织中红细胞、细菌、异物
平衡组织液的生成和吸收
影响因素↑
毛细血管血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
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和组织液胶体渗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