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管理学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编辑于2020-02-09 03:59:08中外早期管理思想
中国早期管理思想
儒家法家道家兵家
外国早期管理思想
亚当斯密劳动分工观点和经济人观点
《国富论》自由经济之祖 对劳动分工能够带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做了全面的分析。
马萨诸塞州车祸事件管理权与所有权相分离
历史上第一次在企业管理中实行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
查尔斯巴贝奇的作业研究和报酬制度
丹尼尔麦卡勒姆的管理制度
为实现有效的管理,要制定明确而严密的规章制度
亨利·汤收益共享制度和哈尔西的奖金制度
现代管理理论
数量管理理论
系统管理学派
经验管理学派
权变管理学派
核心是研究管理与环境的联系 强调管理方法应根据管理环境随机应变 代表人卢克斯 伍德沃德 权变理论认为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普遍适用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要根据管理的环境权责应变地处理问题。 权变管理理论最终的目标是根据具体情境提出最适应的组织设计和管理活动。
全面质量管理
代表人:戴明和朱兰 实质是:由顾客的期望值和需求不断驱动企业的持续改善的管理理念 五个要点:关注顾客 注重持续改善 关注程序 精确测量 授权与员工
20世纪90年代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学习型组织
是指具有持续不断的学习 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
与传统型组织的区别 1.在对待变革的态度上传统型组织认为能不变就不变,学习型组织谋求变革2.在对待创新的态度上,传统型组织全盘接受当下的思想和实践,学习型组织拒绝接受当下不合时宜的观点和实践。3.在对待创新由谁做,传统型组织认为创新是研发部门的事情,学习型组织认为创新是组织中每位成员的事4.传统型组织担心发生错误,学习型组织担心不学习不适应。5.传统型组织认为产品和服务是他们的竞争优势,学习型组织认为学习能力 知识 和专门技术是他们的竞争优势。6.在管理者的职责上,传统型组织控制说,学习型组织调动和授权说。
精益思想
业务流程再造
核心能力理论
核心资源:有价值的 稀缺的 不能被模仿的 不能被完全替代的资源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资源
核心能力:是指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生产技术的能力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
企业核心能力的五要点:1.不是单一的技术或技能,而是一簇相关的技术和技能的整合2.不是物理性资产3.能够创造顾客所看重的价值4.与对手相比,具有竞争的独特性5.能够超越特定的产品或部门范畴为企业提供通向新市场的通道
三检验 用户价值 独特性 延展性
管理理论丛林
哈罗德孔茨发表了《管理理论的丛林》 总结了管理的各个流派,标志着管理理论现代化的形成 6派扩展到11派 “穿梭在管理丛林中的游侠”
行为管理理论
人际关系学说
梅奥 霍桑实验
四个实验 工厂照明试验 继电器装配室试验 大规模访谈 接线板接线室试验
著作《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
三个观点 1.工人是社会人不是经济人2.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3.生产效率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和他与周围人的关系
评价:梅奥等人在霍桑实验中所创立的人际关系理论,弥补了古典管理理论的不足,开辟了管理理论的一个新领域,为后来的行为科学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行为科学
古典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
泰罗的贡献
科学管理之父,1911《科学管理理论》奠定了科学管理理论基础,标志着科学管理理论的发展。四个实验 工时研究实验 搬运生铁块实验 铁锹实验 金属切削试验
八个原理 工作定额原理 标准化原理 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原理 差别计件工资制 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例外原则 职能工长制 雇主与职工的心理革命
对泰罗的评价
将科学引进管理领域,并创立出一套具体的管理方法,为管理理论的系统形成奠定了基础2.将管理职能从企业生产职能中独立出来,使得有人从事专职的管理工作,进一步促进了人们对管理实践的思考,从而有利于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3.泰罗制在现场组织的推广方面也去得了显著的效果,由于采用科学的作业,和管理方法,推动了生产的发展,企业的效率提高了两到三倍,在二十世纪初的美国和西欧受到了普遍欢迎。
泰罗制的缺陷:不重视人群社会因素 视人为经济人 机械人
其他人的贡献
弗兰克吉尔布雷斯 动作研究之父
莉莲 吉尔布雷斯 管理第一夫人
甘特 甘特图 计件奖励工资制
组织管理理论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五项职能
计划职能
预测未来,并制定计划
组织职能
建立企业的物质结构和社会结构
指挥职能
指使企业人员发挥作用
协调职能
企业人员团结一致,使企业中的所有活动和努力统一和谐
控制职能
保证企业中的所有活动符合制定的计划和所下达的命令
六项基本活动
技术活动
即生产 制造 加工等活动
商业活动
即采购 销售 交换等活动
财务活动
对资金的筹储运用和控制
安全活动
设备的维护和人员的保护
会计活动
货物盘点,成本统计和核算
管理活动
即计划、组织、 指挥、协调 、控制
十四条基本原则
1.分工2.权力与责任3.纪律4.统一指挥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7.报酬合理8.集权与分权9.等级链与跳板10.秩序11.公平12.人员稳定13.首创精神14.集体精神
介绍
一般管理之父,管理过程理论之父,法国人,是古典管理理论的奠基人
评价
法约尔提出的十四条基本原则,使管理具有了一般性,从而成为管理理论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对管理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不足之处:法约尔的管理原则缺乏弹性,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原则可能在当代并不完全适合,正如法约尔所说,这些原则并不完整。
韦伯的行政管理理论
简介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 韦伯认为等级 权威 行政制是一切社会组织的基础。 权威有三种 个人崇拜式权威 传统式权威 理性合法 权威 其中理性合法的权威才是理想组织形式的基础
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的特点
1.存在明确的分工
2.按等级原则对公职或职务进行法定安排,形成自上而下的指挥链或等级体系
3.根据正式考试或教育机构所获得的技术资格进行选拔员工,并完全根据职务要求来任用。
4.除个别需要通过选举产生的公职以外,所有的公职都是任命的。
5.行政管理人员是专职的管理人员,领取固定的薪金,由明文规定的升迁制度。
6.行政管理人员不是其所管辖企业的所有者,只是其中的员工
7.行政管理人员必须遵循组织中的规则 纪律 和办事程序。
8.组织中的人员关系以理性准则为指导,不受个人情感的影响。
韦伯认为
高度结构化的、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是强制控制的合理手段,是达到目标,提高效率的最有效形式。
巴纳德的贡献
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
正式组织具备的三个条件 明确的目标 协作的意愿 良好的沟通
为“社会系统学派”奠定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