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总论
康复功能评定学(第3版)第一章,康复评定是对病、伤、残患者的功能状况及水平进行定性和(或)定量描述,并对其结果作出合理解释的过程。
编辑于2023-03-23 16:25:12 福建省总论
概述
定义
康复评定是对病、伤、残患者的功能状况及水平进行定性和(或)定量描述,并对其结果作出合理解释的过程
康复评定是临床的、功能和障碍、综合性、多专业的评定
与临床检查区别
对象不同、病情不同、目的不同、检查手段不同、处理原则不同
评定的对象
残损
心理上、生理上或解剖的结构或功能上的任何丧失或异常,是一种在(器官水平)上的障碍
残疾
由于残损的原因使人的能力受限或缺乏,以致不能在正常范围内和以正常方式进行活动,是一种在(个体水平)上的障碍
残障
由于残损或残疾,限制或阻碍一个人充当正常社会角色,并使之处于不利的地位,是一种在(环境和社会水平)上的障碍
ICF(2001.5)
六类残疾
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精神残疾和多重残疾(P6)
康复评定方法
方法分类
定性评定
交谈、问卷调查和肉眼观察是常用的定性评定方法
半定量评定
等级量化(分值)大致程度,量表评定法,如MMT肌力分级标准、Barthel指数
定量评定
数值表示,便于精确性,如关节活动度、步态分析的步速
实施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量表法,仪器测量法,视觉模拟尺法
质量要求
信度(可靠性)
测量工具或方法的稳定性,可重复性和精确性
效度(有效性)
测量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测量工具在多大程度上反映测量目的
信度与效度之间关系
信度是效度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信度低,效度不可能高
信度高,效度未必高
效度高,信度必然高
康复评定内容
SOAP法
主观资料(subjective,S)
详细的病史
主诉
以症状为表现的损伤,也可能是残疾或残障的前期表现,预示着某种或某一组疾病
现病史
起病情况和发病的时间、主要症状的特点、起病的诱因、病情的发展和演变、诊治的经过、一般情况
功能史
康复病史的核心内容,日常生活活动一般包括交流、进食、修饰、洗澡、如厕、穿衣、床上活动、转移、运动
既往史
记录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关于神经系统、心肺系统、肌肉骨骼系统、心理和精神疾病
系统回顾
包括全身情况、头和颈部、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系统、肌肉骨骼系统(P18)
个人史、社会史、职业史、家族史
客观资料(objective,O)
体格检查
检查的范围有生命体征和一般情况、皮肤和淋巴、头、眼、耳、鼻、口腔和咽喉、颈、胸、心脏和外周血管系统、腹部、泌尿生殖系统和直肠、肌肉骨骼系统、神经系统检查(P21)
辅助检查
实验诊断、心肺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影像学评定、其他临床方法评定(尿流动力学检查、脑脊液检查、骨髓穿刺、病理检查)
功能评定(assessment,A)
认知功能评定,吞咽功能评定,感觉功能评定,言语功能评定,运动功能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职业能力评定,环境无障碍评定
障碍的三个层次
损伤的评定(包括评定人体形态,关节功能,肌肉功能,运动功能的发育,运动控制,感觉循环和呼吸功能,认知语言,情绪,行为)
活动受限的评定(包括评定日常生活活动等,治理能力,生产性活动,休闲活动)
参与限制(包括评定居住环境,社区环境,社会人文环境,生活质量等)
制定康复计划(plan,P)
设定康复目标
长期目标
长期目标是在康复治疗结束或出院时所期望的功能活动水平
短期目标
短期目标是实现远期目标的基础和具体步骤,是在治疗1~2周内可解决的问题
康复目标的描述
下肢功能
下肢的主要功能是支撑体重和步行、①不能步行,②乘坐轮椅,③平衡杆内活动,④用拐杖步行,⑤用手杖步行,⑥无手杖步行
上肢功能
完全实用手
不能主动或被动地用手指固定物品,放在桌子上面的手不能向下推动,但可以上臂、前臂或躯干固定物品
候补辅助手
握拳状态的手指可被动地使其张开且能够握物体
辅助手
不是实用手,但靠自己的力量能够抓东西、固定、放开
实用手
(左)吃饭时虽不集中注意力也能端端正正地拿饭碗,(右)吃饭时钥、叉、筷子可以较正常的使用,可以写出能读的字
治疗处方
包括治疗强度,使用方法,部位,时间,频率及保证治疗安全的预防措施
康复评定的实施
康复评定场所
医院
诊所
社区
康复评定过程
评定方法的选择
通过交谈、观察等手段,了解患者的主诉、现病史和相关的既往史;通过实验室检查、特殊检查和功能测量
选择评定量表需要可靠性、有效性、灵敏性和统一性
评定时间的选择
康复医师召集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心理治疗师、假肢和矫形器制作师、康复护师等
评定流程
评定康复需求→制定康复计划→实施康复治疗→修改康复计划
康复的基本目标
①增加患者的独立能力、②促进患者回归社会并进行创造性生活
注意事项
①选择合适的方法、②掌握恰当的时间、③争取患者和家属的配合、④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
总论
概述
定义
康复评定是对病、伤、残患者的功能状况及水平进行定性和(或)定量描述,并对其结果作出合理解释的过程
康复评定是临床的、功能和障碍、综合性、多专业的评定
与临床检查区别
对象不同、病情不同、目的不同、检查手段不同、处理原则不同
评定的对象
残损
心理上、生理上或解剖的结构或功能上的任何丧失或异常,是一种在(器官水平)上的障碍
残疾
由于残损的原因使人的能力受限或缺乏,以致不能在正常范围内和以正常方式进行活动,是一种在(个体水平)上的障碍
残障
由于残损或残疾,限制或阻碍一个人充当正常社会角色,并使之处于不利的地位,是一种在(环境和社会水平)上的障碍
ICF(2001.5)
六类残疾
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精神残疾和多重残疾(P6)
康复评定方法
方法分类
定性评定
交谈、问卷调查和肉眼观察是常用的定性评定方法
半定量评定
等级量化(分值)大致程度,量表评定法,如MMT肌力分级标准、Barthel指数
定量评定
数值表示,便于精确性,如关节活动度、步态分析的步速
实施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量表法,仪器测量法,视觉模拟尺法
质量要求
信度(可靠性)
测量工具或方法的稳定性,可重复性和精确性
效度(有效性)
测量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测量工具在多大程度上反映测量目的
信度与效度之间关系
信度是效度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信度低,效度不可能高
信度高,效度未必高
效度高,信度必然高
康复评定内容
SOAP法
主观资料(subjective,S)
详细的病史
主诉
以症状为表现的损伤,也可能是残疾或残障的前期表现,预示着某种或某一组疾病
现病史
起病情况和发病的时间、主要症状的特点、起病的诱因、病情的发展和演变、诊治的经过、一般情况
功能史
康复病史的核心内容,日常生活活动一般包括交流、进食、修饰、洗澡、如厕、穿衣、床上活动、转移、运动
既往史
记录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关于神经系统、心肺系统、肌肉骨骼系统、心理和精神疾病
系统回顾
包括全身情况、头和颈部、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系统、肌肉骨骼系统(P18)
个人史、社会史、职业史、家族史
客观资料(objective,O)
体格检查
检查的范围有生命体征和一般情况、皮肤和淋巴、头、眼、耳、鼻、口腔和咽喉、颈、胸、心脏和外周血管系统、腹部、泌尿生殖系统和直肠、肌肉骨骼系统、神经系统检查(P21)
辅助检查
实验诊断、心肺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影像学评定、其他临床方法评定(尿流动力学检查、脑脊液检查、骨髓穿刺、病理检查)
功能评定(assessment,A)
认知功能评定,吞咽功能评定,感觉功能评定,言语功能评定,运动功能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职业能力评定,环境无障碍评定
障碍的三个层次
损伤的评定(包括评定人体形态,关节功能,肌肉功能,运动功能的发育,运动控制,感觉循环和呼吸功能,认知语言,情绪,行为)
活动受限的评定(包括评定日常生活活动等,治理能力,生产性活动,休闲活动)
参与限制(包括评定居住环境,社区环境,社会人文环境,生活质量等)
制定康复计划(plan,P)
设定康复目标
长期目标
长期目标是在康复治疗结束或出院时所期望的功能活动水平
短期目标
短期目标是实现远期目标的基础和具体步骤,是在治疗1~2周内可解决的问题
康复目标的描述
下肢功能
下肢的主要功能是支撑体重和步行、①不能步行,②乘坐轮椅,③平衡杆内活动,④用拐杖步行,⑤用手杖步行,⑥无手杖步行
上肢功能
完全实用手
不能主动或被动地用手指固定物品,放在桌子上面的手不能向下推动,但可以上臂、前臂或躯干固定物品
候补辅助手
握拳状态的手指可被动地使其张开且能够握物体
辅助手
不是实用手,但靠自己的力量能够抓东西、固定、放开
实用手
(左)吃饭时虽不集中注意力也能端端正正地拿饭碗,(右)吃饭时钥、叉、筷子可以较正常的使用,可以写出能读的字
治疗处方
包括治疗强度,使用方法,部位,时间,频率及保证治疗安全的预防措施
康复评定的实施
康复评定场所
医院
诊所
社区
康复评定过程
评定方法的选择
通过交谈、观察等手段,了解患者的主诉、现病史和相关的既往史;通过实验室检查、特殊检查和功能测量
选择评定量表需要可靠性、有效性、灵敏性和统一性
评定时间的选择
康复医师召集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心理治疗师、假肢和矫形器制作师、康复护师等
评定流程
评定康复需求→制定康复计划→实施康复治疗→修改康复计划
康复的基本目标
①增加患者的独立能力、②促进患者回归社会并进行创造性生活
注意事项
①选择合适的方法、②掌握恰当的时间、③争取患者和家属的配合、④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