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广义的教育(家、学、社、自我教育、自然形态教育)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更狭义的教育(德育),欢迎一起来学习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已整理成知识导图们可以下载。
这是一篇关于近世代数思维导图的思维导图。该思维导图比较系统全面地归纳总结了关于这一部分的知识点,快收藏起来。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概念(内容)
社会角度:广义的教育(家、学、社、自我教育、自然形态教育)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更狭义的教育(德育)
个人角度(个人学习与发展的过程)
综合个人和社会: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最早见于《孟子 尽心上》,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属性
本质属性是育人,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根本区别)
质的规定性:解决受教育者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相对稳定的质的特点:1.有目的的培养人;2.教育者引导受教育者传承经验的互动活动;3.激励与教导受教育者自觉学习和自我教育(自觉性、选择性、针对性)的活动。
社会属性:永恒性、阶段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长期性、生产性、民族性
基本要素
教育者(主导作用,教的主体)
受教育者(主体作用,教的客体)
教育媒介/影响(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客体)
形态
教育系统自身形式
非制度化教育:没有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教育与生产生活一体化)
制度化教育:由专门教育人员、机构及运行制度所成的教育形态(教育高级形态)
空间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时间
农业社会教育特征:1.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2.教育阶级的出现和强化;3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脱离
工业社会教育特征:1.现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2.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3.教育生产性和公共性突出;4教育复杂性和理论自觉性越来越高。
信息社会教育的特征:1.学校变革;2.教育得到全面理解;3.教育国际化和本土化;4终生性、全民性和全纳教育成为教育改革基本理念。
规范度
正规教育:学校教育
非正规教育:不是学校的教育,像教育机构,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功能
教育功能作用对象
个体发展功能
个体正向功能
发展功能
个体个性化
个体社会化
谋生功能
享用功能
社会发展功能(教育派生功能)
变迁(政治、经济、文化)
流动(社会成员的变迁)
功能作用方向
正向功能
负向功能(克服要以人为本)
教育功能作用呈现形式
显性功能:有计划性
隐形功能(伴随显性功能所出现非预期性的功能)可以转为显性功能
教育的功能性质
保守功能:内在稳定性和逻辑性,不会变化,教育重复封闭保守
超越功能:自我更新和变革促进引领社会发展。
教育功能的特征:客观性、社会性、多样性、整体性、多样性、条件性
起源
神话起源说(最古老,朱熹)
生物起源说(本能生利西):第一个正式提出教育起源的学说,利托尔诺是教育史上第一个将教育起源问题进行研究的学者
心理起源说(心理仿孟禄):否认教育的社会性和目的性
劳动起源说(米凯爱劳动)
历史发展
原始社会的教育:1.非独立性(教育和社会生活劳动一体化)2.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无阶级性(教育机会均等)3.原始性(主要传授生活经验、规范艺术和宗教教育,方法单一 耳濡目染)
古代社会教育
古代中国
奴隶社会
夏(出现最早的学校)痒、序、校
商(大学、小学、痒、序)
西周(政教合一、学在官府、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封建社会
春秋(官学衰私学兴,主要儒墨百家争鸣,里程碑式冲破学在官府)
战国(养士风盛行,齐桓公官办私持的稷下学宫)
两汉(汉武帝罢百家独尊儒,设最高教育机构太学,汉灵帝设专门的研究文学艺术学校鸿都门学)
魏晋南北朝(国子学、九品中正制,阶级严重)
隋唐(科举制、六学二馆等级严重)
宋(程朱理学:四书五经)
明(八股文成固定格式)
清(1905年科举制废除)
古代埃及
宫廷学校(世界最早的学校)
文士学校(开设最多,最低级)
僧侣学校(学术中心,以僧为师,以吏书为师)
寺庙学校(古埃及最高学校)
古代希腊
雅典:最早形成体、德、智、美和谐发展的教育,培养政治家和商人
斯巴达:主要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培养军人
中世纪欧洲
骑士学校:骑士七技
教会学校:培养教士和僧侣,内容是七艺和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和四学(算数、几何、天文、音乐)都贯注神学
都脱离生产劳动,为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服务
古代教育特征:等级性、阶级性、道统性、刻板性、专制性、象征性、教育与生产相脱离
近代教育:1.教育国家化 2.初等教育义务化 3.教育世俗化 4.教育法制化(初等义务教育小学,德国资本主义社会最早实行)
20世纪以后世界教育特征:全民化、民主化(对教育等级化 特权化 专制化的否认,是教育机会均等)、现代化(最高目的实现人的现代化)、终身化(保罗.朗格朗最早提出)
发展阶段
非形式化:原始社会,没有固定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
形式化:奴隶制和封建制时期,从不定形到定形
制度化教育:1.学校化 2.制度化 3.封闭化 4.标准化
未来教育: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与制度化教育共存
教育机会均等:1.入学机会均等 2.教育过程享有资源机会均等 3.教育结果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