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二章 疾病概论
疾病是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内稳态调节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思维导图使复习更加清晰简单!
这是一个关于第二讲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的思维导图,帮你理清思路的同时标注重难点,让你事半功倍,学习更高效!
这是一个关于第六章 群体遗传的思维导图,群体遗传学(Population Genetics):研究群体的遗传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即研究群体中基因分布、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维持和变化规律。
这是一个关于第五章医疗人际关系伦理的思维导图,主要涉及医患关系和医际关系等方面,医际关系主要指的是医务人员之间的关系,包括医生与医生、医生与护士、护士与护士等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同样需要建立在互相尊重、平等协作的基础上,共同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第二章 疾病概论
第一节 疾病的相关概念
一、疾病
疾病是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内稳态调节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疾病是对应与健康的一种异常生命状态,在疾病与健康之间还存在一种亚健康状态
二、健康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衰弱现象,而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一种完好状态
三、亚健康
介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状态
主要表现形式
1.躯体性亚健康状态2.心理性亚健康状态3.社会性亚健康状态
四、不同医学模式对疾病与健康的认识
五、疾病谱
疾病谱是指根据特定地区特定疾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或危害程度对疾病进行的排序
第二节 病因学
一、疾病的常见病因
病因是指引起疾病必不可少的、赋予疾病特征或决定疾病特异性的致病因素
(二)内源性病因
1.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指染色体畸变和基因变异引起的疾病
2.先天因素
先天因素指那些损害胎儿发育的因素,而由先天因素引起的疾病被称为先天性疾病
3.免疫因素
免疫反应过强、免疫缺陷或自身免疫反应等免疫因素均可对机体造成影响
(一)外源性病因
1.生物因素
包括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
2.理化因素
主要包括高温或寒冷、高压(或突然减压)电流、辐射、机械力、噪声、强酸、强碱及毒物等其致病性zhuyao取决于理化因素本身的作用强度、部位及持续时间
3.环境生态因素
清洁的水源、洁净的空气、广袤的土地和茂密的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4.营养因素
各种营养素(如糖、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等)某些微量元素(如氟、硒、锌碘等)以及维生素是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摄入不足或过多时都可引起疾病
5.社会-心理因素
心理和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日益受到重视
二、疾病发生的条件
1.基本概念:疾病发生的条件是指能促进或减缓疾病发生的某种机体状态或自然环境或社会因素
2.诱因:指能加强病因的作用而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3.危险因素:指促进特定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第三节 发病学
一、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发病学主要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
(一)内稳态失衡
机体的内稳态平衡是保持正常生命活动和健康的先决条件,内稳态平衡是生物体内各种自我调节的结果
(二)损伤和抗损伤并存
对损伤做出抗损伤反应是生物体的重要特征,也是生物体维持生存的必要条件
损伤和抗损伤之间无严格界限,可相互转化
(三)因果交替
因果交替指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由原始病因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结果又可作为病因,引起新的后果
(四)局部与整体关联
疾病可表现为局部变化或全身变化或两者兼有
通过神经体液途径的调节,局部病变可影响整体,而机体的全身功能状态也可影响局部病变的发生发展
有些局部改变是全身性疾病的表现
二、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
(一)神经机制
许多致病因素通过改变神经系统的功能而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
有些致病因子可直接损害神经系统
有些致病因子可通过神经反射引起相应器官系统的功能代谢改变
(二)体液机制
疾病中的体液机制指致病因素通过改变体液因子的数量或活性,引起内环境紊乱而致病的过程
体液性因子作用方式
1)内分泌2)旁分泌3)自分泌4)神经分泌5)内在分泌
(三)细胞机制
细胞是生物体最基本的结构、功能单位,致病因素可损伤细胞的代谢、功能和结构,从而引起细胞的自稳调节紊乱
(四)分子机制
分子病是由遗传物质或基因(包括DNA和RNA)的变异引起的一类以蛋白质异常为特征的疾病
在无需基因变异的条件下,蛋白质分子本身的翻译后异常修饰或折叠也可致病
三、老化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
(一)老化或衰老的概念:老化(生理)和衰老(病理)均是机体在增龄过程中由于形态改变、功能减退、代谢失调而导致机体对外部环境适应力下降的综合状态
(二)老龄人的代谢特点及其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
1.储备减少2.内稳态调控能力减弱3.反应迟钝
第四节 疾病的转归
一、康复
完全康复:完全康复是指疾病所致的损伤完全消失,机体的功能、代谢及形态完全恢复正常
不完全康复:不完全康复是指疾病所致的损伤得到控制,主要症状消失,机体通过代偿机制维持相对正常的生命活动
二、死亡
生理性:生理性死亡是由于机体各器官的自然老化所致,又称衰老死亡
病理性:病理性死亡是指由疾病以及各种严重伤害导致的死亡
脑死亡
脑死亡是指全脑功能(包括大脑、间脑和脑干)不可逆的永久性丧失以及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的永久性停止
1.脑死亡的判断标准
1.自主呼吸停止(首要指标)
2.不可逆性深度昏迷
3.脑干神经反射消失(如瞳孔散大或固定,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咳嗽反射吞咽反射消失
4.脑电波消失
5.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
2.确定脑死亡的意义
1.可协助医务人员判断患者的死亡时间、适时终止复苏抢救 2.有利于器官移植
3.脑死亡与“植物状态”
最根本的区别是植物状态患者仍保持自主呼吸功能
第五节 疾病研究的基本方法
一、流行病学研究
二、临床研究
三、基础研究
(一)整体动物模型(二)离体器官模型(三)细胞模型
四、医学研究的局限性和发展趋势
(一)传统医学(二)循证医学(三)精准医学(四)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