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师德与职业认知
师德与职业认知,有: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考试前,先过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言语理解与表达之片段阅读,要注意中心理解题、标题填入题、词句理解题、细节判断题,最全面的片段阅读基础知识点,做题前,没掌握知识点无异于缘木求鱼。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正面管教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资:教育目的
儿童文学的编创
学前课程
教育综合:认知发展教育中的感觉和知觉
儿童发展心理学思维导图
遵循教育规律下的教育创新
教育与教育学思维导图
综合应用能力
师德与职业认知
教育观
素质教育观
素质教育
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
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
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
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
素质教育的内涵
1、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要避免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出现以下误区
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尖子生”
素质教育就是要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
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学生刻苦学习,“减负”就是不给或少给学生留课后作业
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教师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
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
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特别是不要百分制考试
素质教育会影响升学率
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宏观--国家政策保障
中观--新课程改革的推进
新课改的具体目标
实施课程功能的转变(核心目标)
提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
探究学习
合作学习
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评价内容的综合化
评价过程的动态化
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观
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一学习者为中心”
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微观--学校体质改革措施
学科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但并不是唯一的途径
学生观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学生是独特的人
学生是完整的人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实现目标
全面发展的内涵
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不矛盾,人的全面发展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
人的全面发展不等同于各方面平均发展、同步发展
全面发展的实施途径
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灵魂与统帅作用
智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前提和支持作用
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物质基础
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动力作用
劳动技术教育可以综合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作用
教育公正--“以人为本”的实现准则
所谓教育机会均等
入学机会均等
教育过程中机会均等
教师观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
教师角色的转变
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改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教师行为的转变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教师育人--教师天职
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