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育学第四章
教招教育学第四章,整理了教师及其职业素养、师生关系、学生的知识,可以直接下载,有助于知识点记忆。
这是一个关于教综第八章的思维导图。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的精髓,从班级组织、学生管理到家校沟通,全方位指导班主任高效开展工作。
这是一个关于教育综合第七章德育思维导图,包含德育原则、 德育过程、德育的途径与方法,必备复习资料分享,提高复习效率,希望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
教宗中教学部分是重要知识点,跟朋友们分享。如需其他部分,后续将再分享,欢迎点赞收藏!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正面管教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资:教育目的
儿童文学的编创
学前课程
教育综合:认知发展教育中的感觉和知觉
儿童发展心理学思维导图
遵循教育规律下的教育创新
教育与教育学思维导图
教师与学生
教师及其职业素养
概念和作用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作用:文化传播者、灵魂的工程师、潜能的开发者、教育过程主导者
职业性质
专门职业、专业人员
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职业形象
教师的道德形象--最基本的形象(为人师表)
文化形象--核心形象(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人格形象--学生亲近或疏远教师的首要因素
职业的发展史
非职业化阶段:兼职教师
职业化阶段:教师职业产生
专门化阶段:师范院校出现
世界最早:1681年法国
我国最早:清末南洋公学师范院
专业化阶段:“教师教育大学化”
教师职业特点
最大特点: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传道者
授业解惑者
示范者
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管理者
强硬专断型
仁慈专断型
放任自流型
民主管理型
家长代理人、父母、朋友、知己
研究者、学习者、学者:新时期的要求
教师劳动的特点
复杂性和创造性
复杂性
性质、对象、人物、过程、手段
创造性
因材施教
方法不断更新
教育机智
连续性和广延性
连续:时间
广延性:空间
长期性和间接性
长期性:人才培养周期长
间接性:间接创造财富
主体性和示范性
主体性:教师可做榜样
示范性:教师需以身作则
个体性和群体性
个体性:劳动方式
群体性:劳动成果
教师的职业素养
道德素养
对于事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前提)
对待学生:热爱学生(核心)
对待集体:团结协作
对待自己:为人师表
知识素养
政治理论修养
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本体性知识、核心)
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条件性知识)
丰富的实践知识
能力素养
语言表达能力
准确、简练、具有科学性
清晰流畅,具有逻辑性
生动、形象,具有启发性
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的巧妙结合
组织管理能力
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
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的能力(较高的教育机智)
职业心理健康
高尚的师德
愉悦的情感
良好的人际关系
健康的人格
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
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教师职业的专业化
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由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核心和最终体现)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专业理想的建立(巨大的动力)
专业态度和动机的完善
专业知识的拓展与深化
本体性知识
条件性知识
实践性知识
一般文化知识
专业能力的提高(最突出的外在表现,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
教师的专业人格
专业自我的形成
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非关注”阶段
“虚拟关注”阶段
“生存关注”阶段
关注生存
“任务关注”阶段
关注情境
“自我更新关注”阶段
关注学生
教师专业发展的取向
理智取向
实践-反思取向
文化生态取向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师范教育(起始和奠基阶段)
入职培训
在职培训
自我教育(最直接、最普遍的途径)
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
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
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先进的教育理念
新的教育观
新的学生观
新的教育活动观
良好的教育能力(特殊要求)
一定的研究能力
教师的人格特征
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的内涵
师生关系的概念及表现形式
教育过程中人与人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
表现形式
说法一:社会关系、工作关系、人际关系、组织关系、心理关系、非正式关系
说法二:社会关系、教育关系:基本关系、心理关系、伦理关系:最高层次
两种对立观点
教师中心论:赫尔巴特
儿童中心论:卢梭、杜威
内容
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结成授受关系
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关系
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互相促进关系
作用
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是衡量教师和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
基本类型
专制型
放任型
民主型
影响因素
教师的素养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因素
教师方面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
教师的领导方式
教师的智慧
教师的人格因素
学生方面
学生对教师的认识
环境方面
学校的人际关系环境
课堂的组织环境
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途径与方法
了解和研究学生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发扬教育民主(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要求)
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提高法治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
正确认识自己
正确认识教师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加强学风教育
学生
学生的特点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客体):可塑性、依赖性、向师性
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表现
自觉性
独立性
创造性(最高表现)
培养措施
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重视培养学生主体参与课堂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具有和成人不同的身心发展的特点
具有发展的巨大潜在可能性
具有发展的需要
具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
现代的学生观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学生是独特的人
学生是完整的人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立性
学生和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是责权主体
学生的社会地位
世界:《儿童权力公约》
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
无歧视原则
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
生存的权力
受教育的权力
受尊重的权力
安全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