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1.2卢瑟福模型的提出
原子物理第一章,内容有汤姆孙模型、卢瑟福模型的实验前提:α粒子轰击原子、卢瑟福模型的内容、卢瑟福模型与汤姆孙模型的主要区别,一起来看。
原子物理第一章,内容有卢瑟福模型的提出、卢瑟福散射公式、卢瑟福散射公式的实验验证,一起来看看。
热学 第一章第7节分子间作用力势能与真实气体物态方程,内容有:范德瓦耳斯方程、昂内斯方程、分子直径、分子相互作用曲线,一起来看看。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卢瑟福模型的提出
汤姆孙模型
内容
原子中正电荷均与分布在整个原子球体内,电子嵌入其中,电子有限的分布在同心圆环上
出现时间
1898年出现,1903,1907年被完善
可贵之处
汤姆孙模型在解释元素周期性方面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它虽然为以后的实验所否定,但它包含的“同心环”概念,以及“环上只能安置有限个电子”的概念,都是十分可贵的
卢瑟福模型的实验前提:α粒子轰击原子
在α粒子在轰击原子时有大约八千分之一的概率被反射回来
卢瑟福充分尊重实验的实验事实,经过严谨的理论推理之后,与1911年提出了‘核式结构模型’
卢瑟福模型的内容
原子内的正电荷集中于原子中心,带负电荷的电子则均匀分布在绕正电球旋转的圆环上。
卢瑟福模型与汤姆孙模型的主要区别
后者认为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体积内,前者认为正电荷集中在占原子大小万分之一的小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