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一章 公共财政思想
财政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活动,同时亦是一个历史范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形成,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公共财政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运行模式。
这是一个关于ch 13 商业银行的财务分析报表和绩效评估的思维导图,包含绩效评估体系与评价方法 、 监管当局对商业银行的评估等。
这是一个关于ch 12 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的思维导图,包含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 银行内部控制的内容、 内部控制的评价与监督体系等。
这是一个关于ch 11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思维导图,总结了风险的类型与风险管理模式、风险管理的流程、全面风险管理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公共财政思想
公共财政概述
财政
财政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活动。
财政的起源:财政活动及其行为是一种历史现象,自国家产生起就产生了财政,所以财政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现实社会生活中,财政是以政府为主体参与国民收入分配所形成的特殊分配关系,具体表现为政府一系列的收支活动。
财政就是国家为了维护并依靠它所拥有的公共权力,强制地占有一部分社会产品,从而整个社会产品的分配中独立出来的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活动。 国家是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具有政治、社会、经济和公共管理等项职能,而财政是国家为实施并实现其只职能能提供财力的。财政是国家的经济行为或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活动。 财政是政府的一种经济行为。
财政的概念:财政既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伴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又是一个经济范畴,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分配活动,是国家(政府)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通过多种收入形式,集中一部分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实现其职能需要的收支活动。
公共财政与国家财政
公共财政的含义
一般属性:公共财政具备财政所有的共性和构成要件,遵循着一般的运行规律。一切公共财政都是以国家为主体,为履行国家(政府)的职能和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公众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凭借国家强制地政治权力,参与社会产品与国民收入分配而形成的分配关系。
特殊属性:公共财政是与市场经济体制相匹配,而绝非与 非市场经济体制相兼容的财政模式。 公共财政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为基础,在划分公共需要和私人需要的前提下,为弥补市场缺陷和为公众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而采取的一种财政类型和财政模式
公共财政与国家财政的关系
公共财政是国家财政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和运行方式
公共财政是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普遍采用的财政模式,具有国家阶级属性
公共财政与国家财政的关系可被描述为“被包容”与“包容”、“个性”与“共性”、“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财政
人民性与公共性相统一的财政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财政
与国家治理相适应的民主法治财政
是开放包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财政
西方经济学中的财政思想
古典经济学派的财政思想
近代西方国家的财政思想
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思想和政策
后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财政思想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财政思想
先扣后分
用来补偿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部分
用来扩大生产的追加部分
用来应付不幸事故、自然灾害等的后备基金或保险基金
同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一般管理费用
用来满足共同需要的部分,如学校、保健设施等
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等等设立的基金
列宁的财政思想
毛泽东的财政思想
财政基础、财源建设、财政收支、财政平衡、财政政策等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财政思想演进
计划经济时期的财政思想
国家分配论
国家资金运动论
财政不只是分配关系,而是包括国家资金的形成、分配、周转、使用一系列过程中所形成的种种经济关系。“国家资金的筹集、分配、使用、周转,都是国家资金的运动……都体现了国家同各方面的经济关系。因此……社会主义财政就是社会主义国家资金所体现的经济关系。”财政作为分配范畴,应当从社会再生产出发加以研究。
价值分配论
财政分配以价值形式进行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分配而形成的分配关系。财政分配是国家对价值的分配,财政同商品货币经济由本质联系。价值和分配是财政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
剩余产品(价值)决定论
财政分配是由剩余产品形成各种社会基金的一个经济过程,也是剩余产品价值(社会纯收入)的一种运动过程,体现的是国家、集体、个人之间对剩余产品(价值)的分配关系
社会共同需要论
突出满足社会的共同需要,强调财政的分配是为满足社会的共同需要而对人力、财力、物力进行分配的活动。
改革开放后的公共财政思想
建立社会主义公共财政体系的基本理论
探索公共财政运行规律和新特点
公共财政制度建设和政策体系改进
新时代的公共财政思想
财政职能界定和作用定位
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核心:建立现代财政制度重在完善财政体制机制 目标:建立责权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在优化资源配置、提供公共服务、调节收入分配、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国家安全等方面的职能作用。
全球治理中的大国财政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