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3 哲学其他问题导图
认识与实践导图,分享了认识和实践、社会规律和 人的活动、阶级和国家、社会基本矛盾 和社会形态、人民群众和 个人作用、社会变革与 社会革命,一起来看吧!
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及五对范畴问题导图, 具体是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可能与现实、偶然与必然、现象和本质、原因和结果、内容和形式,快来学习。
哲学基础,分享了 一元论、二元论、思维和存在 或精神和物质同一性问题、庸俗唯物主义的内容,一起来看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哲学其他问题
认识和实践
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起决定作用。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表现为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认识的两次飞跃
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感性认识(感觉、知觉、表象)向理性认识的飞跃。 具有直接性和具体性的特点。
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理性认识(概念、判断、推理)向实践的飞跃。 具有抽象性、间接性、普遍性的特点。
认识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无限发展过程。 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每一循环的内容都发展到一个更高的阶段。
真理
真理是同客观实际相符合的主观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获得真理的根本途径: 社会实践(主观之于客观的物质活动)。
真理的一元性。
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对同一事物的正确认识只有一个。
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确定性
就是它的绝对性和唯一性。 任何认识是否正确只能靠实践检验。
不确定性
就是它的相对性和条件性。 任何实践活动总是具体的和历史的,实践对真理的检验是一个历史过程。
绝对性的相对性
绝对性(绝对真理)
真理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包含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任何真理的获得都是向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相对性(相对真理)
真理是有条件的 ,有限的 。 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世界的某些部分、某些方面的认识,认识有待扩展。 任何真理都是对世界某些方面在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近似认识,认识有待深化。
价值属性
价值由事物所具有的属性和人们对事物的需要两个因素构成。前者是客观基础,后者是主观条件。
真理与谬误
①真理和谬误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②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③是同一个真理的两个不同的方面(属性)。
社会规律和 人的活动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社会存在 和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
是指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主要)、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社会意识
是指人们的社会精神生活过程,主要包括社会心理和各种社会意识形态。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精神力量可以变成物质力量,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的表现。
片面扩大社会规律的作用会导致宿命论。 片面扩大人的活动的作用会导致唯意志论和英雄史观 。 庸俗进化论,承认量变否认质变,在社会领域则认为人类社会是逐渐进化的历史,属于唯物史观的范畴。
阶级和国家
阶级
是生产力有了一定发展而又不足的产物。实质上是个经济范畴。体现了不同集团在社会经济结构中的经济地位。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国家
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是统治阶级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工具。
国体和政体
国家本质,即国体 ,表明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国家形式,即政体 ,是指国家政权的组成形式。
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影响国体。
社会基本矛盾 和社会形态
生产力和 生产关系
生产力
是人们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的能力。(人与自然的关系)
包括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
生产关系
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社 会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和产品的分配形式等。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起促进或阻碍作用。
经济基础和 上层建筑
经济 基础
是一定社会形态中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 占统治地位 的 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 建筑
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产生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制度和设施的总和。 由政治上层建筑(相互政治关系,如军队、警察、监狱等)和思想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哲学、宗教等。)组成。 在阶级社会中,政治上层建筑居于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上层建筑的核心。
子主题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并为其服务。
社会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方式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和 个人作用
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杰出人物是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伟大人物。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社会变革与 社会革命
社会革命
是社会制度的质变,是用新的社 会形态代替旧的社会形态。
社会改革
是同一社会制度总的量变过程中 的部分质变。
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是社会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
人的价值是贡献与满足的统一,即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