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含氮化合物1
关于含氮化合物1的思维导图,内容有硝基化合物、胺简介及命名、胺的碱性及烃基化、酰胺、重氮、偶氮化合物、胺与亚硝酸反应及苯环上的亲电取代、胺的酰基化和磺酰化,一起来看。
编辑于2023-04-24 15:25:39 广东10.含氮化合物
10.1硝基化合物
硝基化合物
烃分子中含一个或多个硝基(-NO2)
命名
硝基作为取代基出现,其优先顺序低于烷基和卤素
结构
硝基中两个氮氧双键是完全等同的
硝基中两个氧原子各提供一个电子,一个氮原子提供两个两个电子形成一个四电子三原子的p-π共轭体系
p
物理性质
密度一般大于1,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或浓硫酸
有毒,能够通过皮肤吸收
一些硝基化合物有特殊气味---苦或香
p
化学性质
酸性
硝基乙烷酸性强于苯酚
原因:
存在类似于酮式-烯醇式互变异构
硝基是强的吸电子基团
硝基还原
还原法:催化加氢,金属(FE、Sn、Zn)与盐酸体系还原
硝基使酚酸性增强
吸电子的硝基增加了羟基中氢解离成质子的能力
p
10.2胺简介及命名
胺简介
胺是氨气(NH3)分子中的氢原子或全部烃基取代后的化合物
胺的分类
根据与氮原子直接相连烃基分类:
伯胺:RNH2
仲胺:R2NH
叔胺:R3N
季铵:R4N+
p
以N来区分,而伯仲叔醇以羟基所连C来区分
根据与氮原子连接烃基种类分类:
脂肪胺:
芳香胺:
p
胺的命名
胺:表示母体
氨:表示各类氨基(-NR2)、氨气
铵:表示季铵(季铵盐、季铵碱)
简单胺的命名:胺作母体,在胺字前面加上烷基的名称和数目
p
当N有多个取代基时,可将简单的基团作为取代基对待,并指明取代基位置
复杂胺以烃作为母体,把氨基作为取代基
季铵盐(碱)的命名与铵盐类似
p
胺的物理性质
胺类沸点大于相应的烃和醚,小于醇和酸(形成氢键能力)
胺可形成氢键
O比N形成氢键能力强
碳原子数相同胺,沸点:
伯胺>仲胺>叔胺
N所连H多,形成氢键能力更强
低级的脂肪胺可溶于水:
与水形成氢键
胺的结构
结构(1)
p
氨和胺N不等性杂化,一个SP3杂化轨道被一对未共用电子对所占据
胺分子呈棱锥形,N在锥顶
结构(2)
N为SP3不等性杂化,当N连有三种不同取代基时,分子应有手性,但由于两种构型易互化而没有手性
季铵盐具有手性
p
10.3胺的碱性及烃基化
胺的碱性
胺N(SP3)上有孤对电子,可接受质子,呈碱性
碱性影响因素:
N上所连取代基的电性
N-所连烷基使碱性增加,质子进攻的空间阻力也增加
p
脂肪族仲胺>脂肪族伯胺>脂肪族叔胺>氨
N-连芳环使胺碱性减弱
N原子存在孤对电子,但与苯环形成P-π共轭,从而使孤对电子向苯环转移
脂肪族仲胺>脂肪族伯胺>脂肪族叔胺>氨>芳香族伯胺>芳香族仲胺>芳香族叔胺
季铵盐:
季铵碱和NaOH碱性类似,其制备方法是从季铵盐和氢氧化银得来
p
胺的烷基化
胺作为亲核试剂,可以和卤代烃发生亲核取代
NH3与卤代烃的取代通常得到伯、仲、叔胺和季铵盐的混合物
亲核取代:
p
p
p
10.7酰胺
酰胺水解成酸和胺
可以用于氨基(胺)的保护
p
酰亚胺的酸性:
受氧原子吸电子影响,N-H含有酸性
p
霍夫曼降解:
用卤素的碱溶液处理含伯氨基的酰胺时,酰胺失去羰基,生成比酰胺少一个碳原子的伯胺
p
由CH3CH2CN合成CH3CH2NH2
p
p
二缩脲反应:
分子含两个酰胺键的化合物都可与铜离子显紫色(络合物)
蛋白质多肽多还有二缩脲结构
10.6重氮、偶氮化合物
分子中都含N2基团,根据结构不同,分为:
重氮:只有一端和C相连,是盐类,氮氮三键
偶氮:两端均和C相连,不是盐。氮氮双键
p
重氮盐的反应:
p
偶氮化合物(染料)的制备:
形成大的共轭体系,能量降低,可以吸收可见光,呈现有色
10.5胺与亚硝酸反应及苯环上的亲电取代
与亚硝酸反应
伯胺反应
脂肪属伯胺
p
芳香族伯胺
共轭作用使芳基重氮盐水溶液相对稳定,有合成意义
p
仲胺反应
脂肪族仲胺
p
芳香族仲胺(有毒)
p
叔胺反应
脂肪族叔胺
p
芳香族叔胺
p
苯环上的亲电取代
卤代
苯胺(供电子基团)和溴水反应立即生成白色三溴苯胺沉淀
p
酰苯胺和溴水反应(酰基为吸电子但N原子与苯环直接相连给电子能力减弱)
p
硝化
苯胺不宜直接硝化,若先转变成硫酸氢盐再硝化,则在间位硝化
胺类化合物容易被氧化,需要先进行保护
形成铵盐后,铵盐是吸电子基团所以在间位
磺化
苯胺和浓硫酸反应,先得到硫酸氢盐,加热脱水生成对氨基苯磺酸
p
10.4胺的酰基化和磺酰化
胺的酰基化
胺可以与酰基试剂反应,生成酰胺
酰胺特点:
酰胺水解成酸和胺
酰胺可以用于氨基(胺)的保护
胺的磺酰化
碱存在下,伯、仲胺和(对甲)苯磺酰氯反应得到磺酰胺,也称兴斯堡反应
氢离子会存在酸性(磺酰基为比较强的吸电子基团)
氮原子存在氢原子则可以溶于氢氧化钠溶液
关键在于N上是否有氢原子(无氢不反应)
胺类为油状
鉴别:
10.含氮化合物
10.1硝基化合物
硝基化合物
烃分子中含一个或多个硝基(-NO2)
命名
硝基作为取代基出现,其优先顺序低于烷基和卤素
结构
硝基中两个氮氧双键是完全等同的
硝基中两个氧原子各提供一个电子,一个氮原子提供两个两个电子形成一个四电子三原子的p-π共轭体系
p
物理性质
密度一般大于1,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或浓硫酸
有毒,能够通过皮肤吸收
一些硝基化合物有特殊气味---苦或香
p
化学性质
酸性
硝基乙烷酸性强于苯酚
原因:
存在类似于酮式-烯醇式互变异构
硝基是强的吸电子基团
硝基还原
还原法:催化加氢,金属(FE、Sn、Zn)与盐酸体系还原
硝基使酚酸性增强
吸电子的硝基增加了羟基中氢解离成质子的能力
p
10.2胺简介及命名
胺简介
胺是氨气(NH3)分子中的氢原子或全部烃基取代后的化合物
胺的分类
根据与氮原子直接相连烃基分类:
伯胺:RNH2
仲胺:R2NH
叔胺:R3N
季铵:R4N+
p
以N来区分,而伯仲叔醇以羟基所连C来区分
根据与氮原子连接烃基种类分类:
脂肪胺:
芳香胺:
p
胺的命名
胺:表示母体
氨:表示各类氨基(-NR2)、氨气
铵:表示季铵(季铵盐、季铵碱)
简单胺的命名:胺作母体,在胺字前面加上烷基的名称和数目
p
当N有多个取代基时,可将简单的基团作为取代基对待,并指明取代基位置
复杂胺以烃作为母体,把氨基作为取代基
季铵盐(碱)的命名与铵盐类似
p
胺的物理性质
胺类沸点大于相应的烃和醚,小于醇和酸(形成氢键能力)
胺可形成氢键
O比N形成氢键能力强
碳原子数相同胺,沸点:
伯胺>仲胺>叔胺
N所连H多,形成氢键能力更强
低级的脂肪胺可溶于水:
与水形成氢键
胺的结构
结构(1)
p
氨和胺N不等性杂化,一个SP3杂化轨道被一对未共用电子对所占据
胺分子呈棱锥形,N在锥顶
结构(2)
N为SP3不等性杂化,当N连有三种不同取代基时,分子应有手性,但由于两种构型易互化而没有手性
季铵盐具有手性
p
10.3胺的碱性及烃基化
胺的碱性
胺N(SP3)上有孤对电子,可接受质子,呈碱性
碱性影响因素:
N上所连取代基的电性
N-所连烷基使碱性增加,质子进攻的空间阻力也增加
p
脂肪族仲胺>脂肪族伯胺>脂肪族叔胺>氨
N-连芳环使胺碱性减弱
N原子存在孤对电子,但与苯环形成P-π共轭,从而使孤对电子向苯环转移
脂肪族仲胺>脂肪族伯胺>脂肪族叔胺>氨>芳香族伯胺>芳香族仲胺>芳香族叔胺
季铵盐:
季铵碱和NaOH碱性类似,其制备方法是从季铵盐和氢氧化银得来
p
胺的烷基化
胺作为亲核试剂,可以和卤代烃发生亲核取代
NH3与卤代烃的取代通常得到伯、仲、叔胺和季铵盐的混合物
亲核取代:
p
p
p
10.7酰胺
酰胺水解成酸和胺
可以用于氨基(胺)的保护
p
酰亚胺的酸性:
受氧原子吸电子影响,N-H含有酸性
p
霍夫曼降解:
用卤素的碱溶液处理含伯氨基的酰胺时,酰胺失去羰基,生成比酰胺少一个碳原子的伯胺
p
由CH3CH2CN合成CH3CH2NH2
p
p
二缩脲反应:
分子含两个酰胺键的化合物都可与铜离子显紫色(络合物)
蛋白质多肽多还有二缩脲结构
10.6重氮、偶氮化合物
分子中都含N2基团,根据结构不同,分为:
重氮:只有一端和C相连,是盐类,氮氮三键
偶氮:两端均和C相连,不是盐。氮氮双键
p
重氮盐的反应:
p
偶氮化合物(染料)的制备:
形成大的共轭体系,能量降低,可以吸收可见光,呈现有色
10.5胺与亚硝酸反应及苯环上的亲电取代
与亚硝酸反应
伯胺反应
脂肪属伯胺
p
芳香族伯胺
共轭作用使芳基重氮盐水溶液相对稳定,有合成意义
p
仲胺反应
脂肪族仲胺
p
芳香族仲胺(有毒)
p
叔胺反应
脂肪族叔胺
p
芳香族叔胺
p
苯环上的亲电取代
卤代
苯胺(供电子基团)和溴水反应立即生成白色三溴苯胺沉淀
p
酰苯胺和溴水反应(酰基为吸电子但N原子与苯环直接相连给电子能力减弱)
p
硝化
苯胺不宜直接硝化,若先转变成硫酸氢盐再硝化,则在间位硝化
胺类化合物容易被氧化,需要先进行保护
形成铵盐后,铵盐是吸电子基团所以在间位
磺化
苯胺和浓硫酸反应,先得到硫酸氢盐,加热脱水生成对氨基苯磺酸
p
10.4胺的酰基化和磺酰化
胺的酰基化
胺可以与酰基试剂反应,生成酰胺
酰胺特点:
酰胺水解成酸和胺
酰胺可以用于氨基(胺)的保护
胺的磺酰化
碱存在下,伯、仲胺和(对甲)苯磺酰氯反应得到磺酰胺,也称兴斯堡反应
氢离子会存在酸性(磺酰基为比较强的吸电子基团)
氮原子存在氢原子则可以溶于氢氧化钠溶液
关键在于N上是否有氢原子(无氢不反应)
胺类为油状
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