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育科学研究
教育学原理第十章--教育科学研究,常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法、调查法、行动研究、叙事研究、案例研究。
编辑于2023-05-16 20:53:53 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
第一节:教师与教育科研
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意义。
回应新时代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
提升教师的自我价值和工作满意度。
促进学生和学校的发展。
促进教育科学的发展。
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类型。
根据研究目的
探索性研究。(先导性研究):指在初步探究上未被研究过的问题,获得对其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描述性研究:旨在对研究对象的状况作出全面的描述,回答“是什么”或“怎么样”的问题。
解释性研究:旨在对研究对象作出解释和说明,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预测性研究:旨在探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回答“将会怎样”的问题。
根据研究内容
基础研究:指认识教育现象和解释教育规律,从而产生关于教育活动的性知识和新方法的研究。
应用研究:是为解决实际问题而进行的研究,多为探索教育科学基础研究成果在教育实践中可能的用途,或者是探寻运用基础研究成果,在教育实践中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和新途径。
根据研究方法和策略
文献研究:主要通过对文献资料的研究,来形成对教育现象的科学认识。(搜集整理鉴别相关文献资料通过教育科学的分析研究来认识教育现象)
历史研究:运用有关教育现象的历史资料,通过对教育形象发展的历史过程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新的科学认识。
调查研究;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进入教育现场,搜集整理和分析有关书籍资料,从而得到对教育影响的新认识。
实验研究:以一定的理论为基础,在实验性的教育过程中有目的的控制某些教育因素或条件,观察和分析教育措施和教育效果之间的联系,从而揭示教育规律的研究。
理论研究:以一定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施为基础和依据,通过理论论证来证明好获得关于教育现象的科学认识。
根据研究数据的性质
定量研究(量化研究):以数量为表示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这些数量进行整理和分析,从而以教育现象在数量上的规定性为基本依据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研究。
定性研究:旨在自然的教育情景,而非人为公之心的教育实验情景中进行的科学研究。
根据研究范围和视角
宏观研究:指对国家社会层面上的重大教育问题进行综合性系统性研究。
中观研究:介于宏观和微观之间,是在特定范围内的综合性教育研究。
微观研究:是对某个教育问题进行细微的研究。
根据时间跨度
横向研究:(横断研究):指研究者对研究对象在某一时间点的横截面研究。
纵向研究(追踪研究):指研究者对研究对象在不同时间点重复进行研究。
就具体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类型中小学教师常用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指实践者为了改进自己的实践而在自己的行动中亲自开展的研究。
叙事研究:通过叙事进行研究或是对叙事的研究。
案例研究:对被称为个案的特定现象进行深入的研究。
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导向。
以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为导向。
以解决学校的实际问题为导向。
以促进学校的持续发展为导向。
以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导向。
第二节:教育科研过程
选择研究课题(选题)
含义:指经过选择来确定研究主题和问题。
过程:研究者首先选择一个研究主题然后再折以主题领域内储蓄行计划出具体的研究问题。
选择研究课题的途径
通过分析现有文献确定选题。
从现有的理论推导出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
重复或拓展前人的研究。
通过参加集体研究项目而确定选题。
研究设计
明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选择研究类型与研究方法。
决定分析单位和研究内容。
选择代表性的研究对象制定抽样方案。
开发和设计研究工具。
确定调查的场所和时间计划。
计划和安排研究经费和物质手段。
资料搜集与数据采集
调查研究中的资料搜集。
实验研究中的数据采集。
实地研究中的资料收集。
文献研究中的资料搜集。
资料与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定量资料分析
定量资料的整理和录入
定量资料的分析
定性资料分析
定性资料的整理
定型资料的分析
论文撰写和成果发表
教育调查报告
含义:是用来展示教育调查研究成果的方式
内容:包括题目、前言、正文、结论与建议、附录。
教育实验报告
含义:是对整个教育实验过程和结果的总结和分析
结构:包括题目、前言、方法、结果、讨论、参考文献、附录。
教育学术论文
含义:是展现教育科研成果的一种重要形式
形式:包括不限于学位论文、学期论文、期刊文章。
规范的结构:标题、内容、摘要、序言、正文、结论与讨论、引文注释、参考文献等。
第三节:常用的研究方法
文献法
内容分析法
类型
定量内容分析法
质性内容分析法
步骤
1.阅读文献确定与研究目的相关的待分析的文本
2.提出研究问题、研究假设或研究目标
3.确定研究对象总体,抽取样本
4.形成类目编码程序
5.进行内容分析
6.诠释研究结果
二次分析
含义:只对那些有其他人之前收集和分析过的资料,所进行的新分析。
步骤
1.选择研究方法主题
2.寻找合适的资料
3.对资料的再创造
4.分析资料
调查法
问卷调查
步骤:确定研究目标,选择调查对象,设计问卷,预先测试问卷,提前与调查对象联系,发放问卷,跟踪调查不回复问卷者,分析问卷的数据资料。
核心环节:问卷设计,问卷的发放,问卷的回收
访问调查
当面访问
电话访问
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的类型
根据行动研究的理论基础
批判性行动研究
实践性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参与者的角度
个体老师行动研究
合作式行动研究
学校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的过程
美国家勒温:计划、执行、勘查
凯米斯:计划、行动、观察、反思。
行动研究方法质量评估
质量标准
研究是否有利于发展和改善目前的社会现实,是否有利于解决实际的问题?
研究是否达到了解放实践者的目的,使他们不再受传统科学研究权威的压迫。
研究设计和资料搜集的方式与实践的要求是否相符。
研究是否增长了实践者的专业知识,加深了他们对世界的理解,提高了他们的工作能力和社会声望。
研究是否符合伦理道德方面的要求。
叙事研究
教育叙事的特点
第一聚焦于个体在教育情境中的亲身经历和体验,旨在形成对个体经验积极意义的深入理解。
第二,按照时间顺序重构个体的教育经验。
第三,详尽的了解研究对象,获得相关经验的情景或背景。
第四,以故事为载体和核心,通过收集和重组研究对象的故事,挖掘潜藏在日常经验中的教育意义,并以故事的形式加以呈现。
第五,重视并依赖于研究对象的合作,取得研究对象的信任,是研究者获得高质量巡视的前提。
教育叙事研究的类型
叙事的教育行动研究:以中小学教师为主
叙事的人类学研究:高校的研究者以中小学为研究对象。
教育叙事研究方法过程。
1找到一个有意义的研究问题、2.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研究对象。3.从研究对象那里搜集故事。4.整理和分析所收集的资料。5.撰写教育叙事研究报告。6.评估教育叙事研究报告的效度。
案例研究
案例研究的特点
聚焦于具体的事例。
对案例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分析。
在自然情境中进行研究。
兼顾研究者和被研究者的双重事件。
案例研究的分类
探索性案例研究。
描述性案例研究。
解释性案例研究。
评价性案例研究。
案例研究的过程
明确研究目的,提出研究问题。
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来选择案例。
收集案例资料。
分析案例资料。
撰写案例研究报告。
案例研究的优缺点。
优点:案例研究可以通过详细的描述,让读者获得有关案例的丰富信息。案例研究在研究设计方面比较灵活,允许研究者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根据新的情况调整研究的重点和资料收集方法,甚至提出新的研究问题。
缺点:1.研究成果的推广受到限制。2.在报告以案例研究时,有时难以将被研究者或组织完全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