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育与教育学
安徽教师编 教育综合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表现形式)和教育问题(内在动力),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编辑于2023-05-20 14:26:48 四川省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及其产生和发展
教育的概念
一人
许慎:《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一书
《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教育的定义
广义: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狭义:学校教育(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更狭义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德育)
教育本质的主要观点
1.教育是上层建筑
2.教育是生产力
3.教育具有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双重属性
4.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5.教育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6.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属性
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根本特征)
社会属性
永恒性
历史性
继承性
长期性
相对独立性
民族性
阶级性
生产性
永历民生长相接济
教育的基本要素
还有一种说法:教育活动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四个要素构成。
教育者
教育影响(教育媒介)
内容上: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
形式上:教育手段、教育方法和教育组织形式
受教育者
教育的功能
作用对象
个体(本体)
社会(派生)
作用方向
正向
负向
呈现方式
显性
隐性
教育的起源
神话起源说
不老神话朱熹
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
人物:朱熹
生物起源说
本能生利息
第一个正式提出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人物:1.利托尔洛,2.沛西能
生存本能
心理起源说
心理仿孟禄
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人物:孟禄
劳动起源说
米凯爱劳动
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
人物:米丁斯基和凯洛夫
需要起源说
贤江多需要
人物:杨贤江
交往起源说
杨澜想交往
人物:杨澜
教育的历史发展
原始社会
教育具有非独立性,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
教育具有自发性、全民性(普及性)、广泛性、无等级性和无阶级性,是原始状态下的教育机会均等,只因年龄、性别和劳动分工的不同而不同。
教育具有原始性。内容简单,主要传递生产经验;教育方法单一,只限于动作示范与观察模仿。
简单劳动无阶级
古代社会
特点: 1.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的教育人员 2.教育对象有了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 3.教育内容逐渐丰富且与生产劳动相分离 4.教育方法多崇尚呆读死记和体罚 5.官学与私学并行 6.组织形式:个别和集体施教
古代中国
奴隶社会
夏代
庠(我国最早的学校形式)、序、校
商代
大学、小学、庠、序
最早的小学
有了比较正规的学校教育场所;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划分不同的教育阶段
西周
国学和乡学
形成了政教合一,“学在官府”“学术官守”的官学体系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学校教育的基本学科
春秋
私学兴起-促成了百家争鸣的社会盛事
封建社会
战国
稷下学宫
养士之风盛行
两汉
太学和鸿都门学(中央官学)
郡县学和郡国学(地方官学)
隋唐
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
二馆:崇文馆、弘文馆
选士制度-科举制;形成以六学二馆为主干的完备的官学教育系统
宋
书院:白鹿洞书院、石鼓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茅山书院
程朱理学; 主要教育内容: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明
社学
八股文
清
学堂
科举制废除(1905)
古代外国
古埃及
宫廷学校
法老教育皇子皇孙和贵族子弟的场所
职官学校
以吏为师、以法为教招收贵族和官员子弟,肩负文化训练和业务训练的任务。
文士学校
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古希腊
雅典
崇文
斯巴达
尚武
中世纪西欧
教会教育
七艺: 1.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 2.四学:算数、几何、天文、音乐
骑士教育
七技: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吟诗
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
人文主义教育
近代社会
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最早:德国)
现代社会
全民化
民主化
多元化
现代化
终身化
信息化
个性化
全球化
全民多现身,信个球
教育的价值
教育价值界定模式
实体说
属性说
关系说
意义说
教育价值观
社会性价值
政治价值
文化价值
经济价值
个体性价值
教育者层面
受教育者层面
教育性价值
教育学及其产生和发展
教育学概念:研究教育现象(表现形式)和教育问题(内在动力),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根本任务:揭示教育规律
教育学的发展概况
萌芽
中国
一本书
《学记》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教育著作
教学目的:“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君子如欲化名成俗,其必由学乎”。
教学原则
教学相长: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尊师重道: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藏息相辅: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豫时孙摩:不陵节而施之谓孙
启发诱导: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长善救失: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循序渐进: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
教师长时等七夕
一个人
孔子
学说核心:“仁”,“礼”
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子主题
教育内容:《诗》《书》《礼》《易》《乐》《春秋》
教学原则和方法: 1.启发诱导 2.因材施教 3.学思行相结合 4.温故知新
孟子
思想基础:性善论
富贵不能淫,平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荀子
思想基础:性恶论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
墨家
提倡“兼爱”“非攻”
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道家
主张遵循自然规律
教育目的:培养“上士”或“瘾君子”
学习方法:“怀疑”“辩证法”
西方
苏格拉底
西方最早的启发式教育
问答法/产婆术
柏拉图
柏拉图《理想国》、卢梭《爱弥儿》、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被称为三个里程碑
理想国(寓学习于游戏)
亚里士多德
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
《政治学》
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规律”
昆体良
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雄辩术原理》
《论演说家的教育》
古代西方的第一步教学法论著
创立阶段
独立派
培根
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培根首提出
夸美纽斯
教育学之父
大教学论
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世界图解
教育思想
1.“泛智教育”
2.教育适应自然
3.班级授课制
4.教学原则: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自觉性
级智夸大独立
康德
《康德论教育》
教育思想
1.教育的根本就是要对人的本性进行适当的控制
2.道德教育的最高目的是自由
3.最早将教育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
康德首讲授
赫尔巴特
康德哲学教席的继承者
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普通教育学》
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主要观点
1.一原则(教育性教学原则)
西方第一次提出教育性教学
2.二基础(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
3.三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
旧三中心
4.四阶段(明了、联合、系统、方法)
小明联系小方
巴特来规范
杜威
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
进步教育代表人
新三中心
1.儿童中心
2.活动中心
3.经验中心
儿童在活动中学经验
概要
《民主主义与教育》
教育的本质: 1.教育即生活,教育及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 2.学校及社会
教育的目的:无目的论
从做中学
五步教学法
1.创设情境
2.明确疑难
3.提出假设
4.推断假设
5.验证假设
杜威真现代
其他派
卢梭
《爱弥儿》
提倡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卢的爱儿很自然
洛克
白板说
《教育漫画》
主张绅士教育
绅士洛克在白板上画漫画
裴斯泰洛齐
慈爱的儿童之父
教育心理学化
《林哈德与葛笃德》
裴斯心理重劳动
斯宾塞
教育预备生活说
科学知识最有价值
斯宾塞准备学知识
发展阶段
20世纪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
实验教育学
梅伊曼、拉伊、比纳、霍尔、桑代克
文化教育学
狄尔泰、斯普兰格、利特
实用主义教育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克伯屈《经验与教育》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克鲁普斯卡娅
加里宁
《论共产主义教育》
马卡连柯
《教育诗》
凯洛夫
《教育学》
杨贤江
《新教育大纲》
中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观点的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批判教育学
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布厄迪尔
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想
蔡元培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大学精神就是“囊括大典,网罗大家”
学界泰斗,认识楷模
主张五育并举
第一个将美育列入教育方针
陈鹤琴
陈幼儿
中国幼教之父
提出活教育
陶行知
陶生活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提出生活教育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晏阳初
晏平民
平民教育
梁簌溟
梁乡村
乡村教育
黄炎培
黄职业
职业教育
现在教育理论
1.赞可夫
《教学与发展》
发展性教学理论(高难度、高速度、一般发展)
2.布鲁纳
《教育过程》
发现学习,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3.布鲁姆
《教学目标分类》
掌握学习理论
4.瓦根舍因
范例教学法
5.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建议》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6.巴班斯基
教学过程最优化
“姆有掌握目标,纳来发现结构,瓦根找范例,高度赞发展,巴班最优化,全面和谐好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