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肠杆菌科
医学微生物学--肠杆菌科,介绍了埃希菌属、志贺菌属(痢疾杆菌)、沙门菌属的内容,一起来看吧!
人感染禽流感重点内容,人感染禽流感属于呼吸道传染病,且临床表现会随感染亚型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轻症类似普通感冒,重症可出现肺出血、脓毒症、休克、瑞氏综合征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等严重症状。
牙拔除术重点内容,内容涵盖拔牙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拔牙创的愈合以及牙拔除术的常见并发症及防治。内容详实、条理清晰、易于理解,是你不可或缺的学习助手。
口腔卫生保健重点内容,内容涵盖口腔卫生和口腔保健两大部分,刷牙注意事项:刷牙顺序一从一侧、刷牙时间一至少2min、刷牙次数一最好在餐后和睡前各刷牙1次,每天至少刷牙2次,晚上睡前刷牙更重要。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马克思主义原理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数据结构
法理学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带你认识马克思主义原理
建筑光学基本知识
考研英语一写作
教育学考研:教育学原理第八章教学内容整理
考研三步翻译技巧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肠杆菌科
共同特性
相似的形态结构
G-小杆菌
多数有鞭毛,菌毛(志贺菌有菌毛,无鞭毛)
少数有荚膜
培养条件
营养要求低—普通培养基,常用选择鉴别培养基(SS平板)
生化反应
乳糖发酵实验—鉴别致病/非致病肠道杆菌
志贺菌,沙门菌(不发酵乳糖)
抗原结构
鞭毛抗原(H)
H-O变异
IgG
荚膜或包膜抗原(K/Vi)(大肠埃希菌/伤寒沙门菌)
菌体抗原(O)
S-R变异
IgM
埃希菌属
大肠埃希菌
特点
肠道中重要的正常菌群,为宿主提供一定营养
可成为机会致病菌
生物学性状
G-
有鞭毛,有菌毛,无芽胞
发酵多种糖,产酸产气
兼性厌氧
IMViC试验
++--
胆盐和煌绿抑制大肠埃希菌生长(用于选择培养)
致病物质
黏附素
特异性高
外毒素
志贺毒素I和II
耐热肠毒素a和b
不耐热肠毒素I和II
溶血素A
其他
内毒素
荚膜
载铁蛋白
III型分泌系统
所致疾病
肠道外感染(内源性感染)
异位感染,内源性感染为主
疾病
败血症
新生儿脑膜炎
泌尿道感染(最多见)
膀胱炎,肾炎,无症状菌尿症
女性常见,男性多见于45以上
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黏附素(各种菌毛),溶血素A
其他化脓性感染
肠道内感染(外源性感染)
肠产毒型大肠埃希菌(ETEC)
1株大肠埃希菌可同时产生LT和ST,也可只产生1种
LT(不耐热肠毒素)
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与霍乱毒素机制相同,症状较轻
ST(耐热肠毒素)
激活鸟苷酸环化酶,都是B亚单位与GM1(神经节苷脂)结合
作用于小肠
引起氯化物过量分泌,同时抑制氯化钠的吸收,最终导致体液的过量分泌
是儿童和旅行者腹泻的主要原因
人与人之间不传播
肠侵袭型大肠埃希菌(EIEC)
不产生肠毒素,表型和致病性类似志贺菌
发热,腹痛,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
侵入结肠粘膜上皮,杀死感染细胞并扩散到邻近细胞,引起类似细菌性痢疾的腹泻
肠致病型大肠埃希菌(EPEC)
不产生肠毒素,无侵袭性
机制
bfp(束形成菌毛)与黏膜疏松黏附
紧密素受体(Tir)插入肠粘膜
通过肌动蛋白重排破坏小肠黏膜,干扰小肠对液体重吸收
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原因,有高度传染性
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EHEC)
表达志贺毒素(溶原性噬菌体编码产生)
出血性结肠炎,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主要血清型
O157:H7
肠集聚型大肠杆菌(EAEC)
婴儿持续腹泻
志贺菌属(痢疾杆菌)
无芽孢,无鞭毛,无荚膜,有菌毛
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
除宋内菌迟缓发酵乳糖外,均不发酵乳糖
在肠道选择培养基(SS)上为无色半透明小菌落
抗原
O抗原和K抗原
我国流行株
福氏
侵袭力
通过菌毛黏附M细胞,侵入PP,分泌侵袭素抵抗吞噬
很少入血,在细胞内寄生或粘附在上皮生存
肠黏膜
通透性升高
吸收内毒素导致发热
破坏
溃疡,出血
肠壁自主神经
痉挛,腹痛腹泻
全身内毒素血症
外毒素/志贺毒素(ST)
EHEC也产生
干扰蛋白质合成,导致肠上皮细胞损伤
引起溶血性尿毒症
细菌性痢疾
免疫性
不长久不牢固(型别多,局部感染)
SlgA作用
微生物学检查法
标本
使用抗生素前,取新鲜便黏液脓血部分,立即送检
不能及时送检的保存在30%甘油缓冲盐水
检查
快速检测
肠道选择培养基24h,挑出无色半透明可疑菌落
玻片凝集试验
Sereny试验
沙门菌属
生物学特性
寄生于动物和人类肠道中(胞内寄生菌)
菌群菌型甚多
少数对人致病,有人畜共患病(动物无症状,人吃了有症状)
培养生化反应
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伤寒产酸不产气)
不发酵乳糖和蔗糖
抗原构造
菌体抗原O
机体产生lgM
周身鞭毛抗原H
刺激机体产生IgG
Vi荚膜抗原
伤寒、希氏沙门菌的重要表面抗原
抗原性弱,刺激机体产生短暂低效价抗体伴随活菌一起存在
有助于检出目前正在带菌的感染者(筛选伤寒带菌者)
致病
胃肠炎(人畜共患,引起食物中毒)
肠炎沙门菌
猪霍乱沙门菌
鼠伤害沙门菌
肠热症(伤寒沙门菌)
并发症
超敏反应
肠出血,肠穿孔
症状
白细胞总数下降
沙门菌的内毒素进入血液可引起发热和白细胞总数一直减少
皮疹,肝脾肿大
致病菌和肠胃炎一样,腹泻发展成败血症
致病过程
伤寒可产生牢固的免疫力,细胞免疫为主
无症状带菌者—伤寒玛丽
查病原体
取标本
一血二粪三尿液,一到三周骨髓液
分离培养
血液和骨髓
增菌后,在肠道选择培养基上培养
粪便和尿
直接在肠道选择培养基/SS培养基上培养
37℃,24h后鉴定
不用肥达试验—检测抗体
挑取不发酵乳糖的无色半透明菌落
双糖发酵
上红中黑下黄
查抗体—肥达试验
原理
利用已知伤寒O抗原和H抗原,与不同稀释度患者血清做定量凝集试验,根据抗体含量多少以及其动态变化来进行诊断
带菌者的检测
最可靠—分离到病原菌,但检出率不高
一般—先检测可疑者血清中Vi抗体的效价进行筛选(抗体效价>1:10),再分离培养(只能筛出希氏和伤寒沙门菌)
防治
伤寒Vi荚膜多糖疫苗
环丙沙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