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五、学习的人本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态斯。
编辑于2023-06-08 16:27:29 湖南从广义上说,知识理解是个体逐步认识事物的联系、本质和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 从狭义上说,知识理解是指利用已有的知识去认识新事物,或把某个具体的事物纳入相应的概念和法则中去。 总之,知识理解主要指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知识去理解事物之间的种种联系,指导掌握其本质、规律的一种逐步加深的思维活动
概念转变就是认知冲突的引发和解决的过程,是个体原有的知识经验由于受到与此不一致的新经验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 错误概念的转变是新、旧知识经验相互作用的集中体现,是新经验对已有经验的影响和改造
四、知识的整合与应用,广义的知识应用,是指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有关的问题。 狭义的知识应用,是指学生在领会教材的基础上,依据所获得的知识去解决同类课题的过程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从广义上说,知识理解是个体逐步认识事物的联系、本质和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 从狭义上说,知识理解是指利用已有的知识去认识新事物,或把某个具体的事物纳入相应的概念和法则中去。 总之,知识理解主要指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知识去理解事物之间的种种联系,指导掌握其本质、规律的一种逐步加深的思维活动
概念转变就是认知冲突的引发和解决的过程,是个体原有的知识经验由于受到与此不一致的新经验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 错误概念的转变是新、旧知识经验相互作用的集中体现,是新经验对已有经验的影响和改造
四、知识的整合与应用,广义的知识应用,是指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有关的问题。 狭义的知识应用,是指学生在领会教材的基础上,依据所获得的知识去解决同类课题的过程
学习的人本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态斯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深刻地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 是与程序教学运动、学科结构运动齐名的 20 世纪三大教学运动之一
罗杰斯的人格与治疗观
罗杰斯的自我实现人格论
罗杰斯认为,人的成长源于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驱动力。 人格发展的关键在于形成和发展正确的自我概念。 而自我概念的正常发展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无条件的尊重和自尊。 其中,无条件的尊重是自尊产生的基础。如果“自我”正常发展的基本条件得以满足,就能真正成为自我实现者。 一个人的自我概念对他的行为影响极大。心理不健康者或心理变态者要获得心理健康,就必须改变被歪曲的、消极的自我概念。 因此,心理治疗的目的就在于帮助患者建构正确的自我概念,帮助或引导他实现自己的港能,成为自我实现者
患者中心疔法
罗杰斯认为,为了促进心理成长,只需做到使一个受到伤害或焦虑患者与一位能够对她真诚相待的治疗者接近, 使患者能够看到存在着一种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或认可,一种设身处地替他着想的气氛,就能产生治疗效果。 因此,下列条件必须是充分的:第一,患者必须能与这样一位医生有联系;第二,患者必领感知到治疗者身上所具备的这种品质;第三,患者与治疗者的联系必须持续一段时间
要有效地运用“患者中心疗法",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
真诚一致
要做到真诚一致就要真实或诚恩,要全心全意和表里一致。 治疗者不是一个热情的待客主人,而是一个充满快乐、愤恨、挫伤、矛盾等感情的完整的活生生的人
无条件积极关注
当一个治疗者不管患者是什么人,都抱有一种热忱的、积极的和接纳的态度时,他对患者就表现出无条件积极关注。 这种态度没有私欲、没有评价、没有保留。不管患者有什么行为,治疗者总是继续尊重他
设身处地地理解或通情达理或共情
治疗者正确地体验到患者的感情而且能够把这些感受和患者交流, 使患者知道有另外一个人不带成见、偏见和评价地进入到他的感情世界
罗杰斯的学习与教学观
罗杰斯的学习观:有意义的自由学习
由于人本主义强调教学的目标在于促进学习,因此学习并非教师以填鸭式严格强迫学生无助地、顺从地学习枯燥乏味、琐碎呆板、现学现忘的教材,而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去吸收任何他自觉有趣和需要的知识。罗杰斯认为,学生学习主要有两种类型:认知学习和经验学习。其学习方式也主要有两种:无意义学习和有意义学习。并且他认为认知学习和无意义学习、经验学习和有意义学习是完全一致的。因为认知学习的很大一部分内容对学生自己是没有个人意义的,它只涉及心智,而不涉及感情或个人意义,是一种“在颈部以上发生的学习",因而与完人无关,是一种无意义学习。而经验学习以学生的经验生长为中心,以学生的自发性和主动性为学习动力,把学习与学生的愿望、兴趣和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因而经验学习必然是有意义的学习,能有效地促进个体的发展
所谓有意义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是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在这里,我们必须注意罗杰斯的有意义学习和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的区别。前者关注的是学习内容与个人之问的关系;而后者则强调新回知识之间的联系,它只涉及理智,而不法及个人意义。因此,按照罗态斯的观点,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 只是一种“在颈部以上发生的学习”,并不是罗杰斯所指的有意义学习
对于有意义学习,罗杰斯认为主要具有四个特征:① 全神其注。整个人的认知和情感均投人到学习活动之中。② 白动白发。学习者由于内在的愿望主动去探索、发现和了解事件的意义。③ 全面发展。学习者的行为、态度、人格等得全面发展。◎ 自我评估。学习者自己评估自己的学习需求、学习目标是否完成。因此,学习能对学习者产生意义,并能纳入学习者的经验系统之中。总之,“有意义的学习结合了逻辑和直觉、理智和情感、概念和经验、观念和意义。若我们以这种方式来学习,便会变成统整的人。”
罗杰斯的教学观:学生中心的教学观-非指导性教学
人本主义的教学观是建立在其学习观的基础之上的。罗杰斯从人本主义的学习观出发,认为凡是可以教给别人的知识,相对来说都是无用的,能够彩响个体行为的知识,只能是他自三发现并加以同化的知识。因此,教学的结果,如果不是毫无意义的,那就可能是有害的。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学习知识(这是行为主义者所强调的),也不是教学生如何学习(这是认知主义者所重视的),而是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的资源,提供一种促进学河的气系,让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可。为此,罗态斯对传统数有进行了點烈的批判。他认为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币可以通过讲演、考试 甚至嘲弄等方式来支配学生的学习,而学生无所适从;教师是权力的拥有者,而学生只是服从者。“因此,罗态斯主张废除“教师”这一角色,代之以"学习的促进者”。
罗杰斯以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关健不在于教师的教学技巧、专业知识、课程计划、视听辅导材料、演示和讲解、丰富的书籍等 (虽然这中间的每一个因素有时候均可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料),而在于特定的心理气氛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促进者”与“学习者”的人际关系之中。 那么,促进学习的心理气氛因素有哪些呢?罗杰斯认为,这和心理治疗领域中咨询者对咨客(患者)的心理气氛因素是一致的, 这就是:① 真实或真诚。学习的促进者表现真我,没有任何矫饰、虚份和防御② 尊重、关注和接纳。学习的促进者尊重学习者的情感和意见,关心学习者的方方面面,接纳作为一个个体的学习者的价值观念和情感表现。③ 移情性理解。学习的促进者能了解学习者的内在反应,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这样一种心理气氛下进行的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只是学习的促进者、协作者或者说伙伴、朋友,“学生〞才是学习的关键,学习的过程就是学习的目的之所在
总之,罗杰斯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从他们的自然人性论、白我实现论及其“患者中心”出发,在教育实际中信导以学生经验为中心的“有意义的自由学习”,对传统的教育理论造成了沖击,推动了教育改革运动的发展。 这种冲击和促进主要表现在:① 突出情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形成了一种以知情协调活动为主线、以情感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动力的新的教学模式。②以学生的“自 我”完善为核心,强调人际关系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认为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都维系于课堂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③把教学活动的重心从教师引1向学生,把学生的思想、情感、体验和行为看作教学的主体,从而促进了个别化教学运动的发展。不过,罗杰斯对教师作用的否定言过其实,是不正确的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倡导以学生经验为中心的“有意义的自由学习”,对教育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重视学习者的内心世界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反对把人降低到“一只较大的白鼠或一架较慢的计算机水平”,关注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的认知、情感、兴趣、动机、潜在智能等心理活动,主张设身处地为学习者着想,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激动,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对学习者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反对强制学习者适应学校、不重视整个人全面发展的传统教育目标,提倡教育目标应该是指向学习者的创造性、目的和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应当充分地尊重、了解与理解学生,创设自由的、宽松的、快乐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与成长
对教师的态度定势与教学风格的重视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重视师生关系、课堂气氛及群体动力的作用,特别是促使教师更加重视与研究涉及人际关系与人际感情, 诸如自我概念与自我尊重等问题;促使教师从学生的外部行为理解其内在的动因;促使教师在讲授知识中正确地理解自己
重视意义学习与过程学习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主张的“做”中学和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如何学习的观点有利于在教育教学中消除老师与学生、学和做、目的和手段之间的对立,使学习成为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