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二、知识的理解
从广义上说,知识理解是个体逐步认识事物的联系、本质和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 从狭义上说,知识理解是指利用已有的知识去认识新事物,或把某个具体的事物纳入相应的概念和法则中去。 总之,知识理解主要指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知识去理解事物之间的种种联系,指导掌握其本质、规律的一种逐步加深的思维活动
概念转变就是认知冲突的引发和解决的过程,是个体原有的知识经验由于受到与此不一致的新经验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 错误概念的转变是新、旧知识经验相互作用的集中体现,是新经验对已有经验的影响和改造
四、知识的整合与应用,广义的知识应用,是指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有关的问题。 狭义的知识应用,是指学生在领会教材的基础上,依据所获得的知识去解决同类课题的过程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知识的理解
知识理解的类型
知识理解的内涵
知识理解可以分为四类
①对言语、符号、概念、科学原理(公理、定理、公式、法则等)的理解,即陈述性知识的理解
②对按一定的步骤和程序进行的操作活动的理解,即程序性知识的理解
③ 对认知策略、解决问题的的思想和方法的理解,即策略性知识的理解
④ 从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简单的、基本的图形, 由基本图形寻找出基本元素及其关系等的理解,即图形知识的理解
知识理解的过程
理解的生成过程
美国加州大学的维特罗克提出的生成学习理论对理解的这一生成过程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解释。 他认为,学习的生成过程是指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已经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事件和脑的信息加工策略, 与从环境中接受的感觉信息相互作用,主动地选择和注意信息,以及建构信息的意义
理解生成过程大致经历了如下环节:
长时记忆中存在着影响个体知觉和注意的各方面内容,和以特殊方式加工信息的倾向进入短时记忆
以上内容和倾向构成学习者的动机,使他注意外来的有兴趣的信息,主动地对感觉经验进行选择性注意,具有持续的兴趣从事选择性知觉
经过选择性知觉得到的信息,需要和长时记忆中存在的有关信息建立某种联系,即主动地理解新信息的意义
在与长时记忆进行试验性检验、建构意义时, 通过与感觉经验的对照,与长时记忆中已有的信息建立某种联系
如果检验不成功,应该回到感觉信息,检查感觉信息与长时记忆试验性联系的策略,如是否采用了没有事实根据的假设,从长时记忆中提取的建立联系的信息是否适宜,从感觉信息中选用的信息是否合用
如果构建意义成功,即达到意义的理解
新信息达到意义的理解后,可从短时记忆归属到长时记忆中, 同化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或导致长时记忆中原有认知结构的重组
理解的水平
理解有三种水平
① 对客观事物进行“是什么”的揭示,属于初级水平的理解,又称知觉水平的理解
②揭示客观事物“为什么”的问题,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属于中级水平的理解
③ 在揭示客观事物“为什么”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具体化、分类化和系统化,把有关事物归入已获得的概念中的过程,属于高级水平的理解
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
客观因素
学习材料的内容
主要指学习材料的意义性,学习内容的具体程度,学习材料的相对复杂性和难度等都会影响学习者的理解
学校材料的形式
学习材料在表达形式上的直观性会影响到学习者的理解。直观的方式包括实物、模型和言语
教师言语的提示和指导
主观因素
原有的知识经验背景
知识背景既包括直接的基础性知识,也包括相关领域的知识以及更一般的经验背景; 既包括学习者在学校学习的正规知识,也包括日常直觉经验; 既包括与新知识相一致的、相容的知识经验,也包括沖突的经验; 既包括具体领域的知识,也涉及学习者的基本信念; 既包括直接以现实的表征方式存在于长时记忆中的知识经验,也包括潜在的观念
认知结构的特征
认知结构中有没有适当的、可以与新知识挂起钩的观念; 新学习材料与原有观念之间的可辦别性; 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的观念是否稳定、清晰
主动理解的意识与方法
主动理解的意识倾向,即学习者有意识地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知识间的联系上。 主动理解的策略与方法主要有:加题目、列小标题、提问题、说明目的、总结或摘要、画关系图或列表
学生的能力水平
主要包括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学生的语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