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网络舆论与网络文化
综合了《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网络传播教程》新闻传播学“老四本”的系列思维导图,希望打破传统的以教材整理框架的方式,更方便用于考研保研笔试面试!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乌合之众》
马克思主义原理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数据结构
法理学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带你认识马克思主义原理
建筑光学基本知识
考研英语一写作
教育学考研:教育学原理第八章教学内容整理
考研三步翻译技巧
网络舆论与 网络文化
舆论
定义
舆论即公共的意见,是公众对社会上有争议问题的几波大体一致的言论,属于一种社会思潮
历史渊源
行为科学认为,舆论是个人意见的简单相加,其中多数人的意见即舆论
社会有机体概念认为舆论是社会互动的有机整体而非简单相加,库利认为舆论不是100个人造100个小船,而是100个人合力造一条大船
卢梭为代表的政治学观点认为舆论是民主政治的基础,是共同体的最高意志
诺依曼认为,舆论是一种社会控制机制,它未必是多数人的意见,而是大众媒介营造而成的意见环境
分类
形成舆论
专业化媒介组织借助议程设置和沉默螺旋形成舆论;多元化传播者借助新媒介自发形成舆论
反映舆论
媒介有提供信息的功能,通过反映社会舆论,满足公民对舆论信息的需求
引导舆论
新闻报道是真实客观与新闻倾向性的统一,媒介的倾向性使得媒介得以引导舆论
议程设置
事实是可观的,但是媒介占有稀缺资源,不可能“有闻必录”,必然有所取舍,因此就有了引导舆论的可能性
议程属性设置
在报道中,不可能机械式地反映,而是在使用语言符号和图片以及结构中暗含了媒介的倾向性
作用
提供信息+改变态度
利用舆论信息的选择来影响群体和个人对主流舆论的重要性排序
议程属性设置-沉默螺旋-社会认同模式-宣传和说服-受众准感官统计/认知不和谐导致态度改变-涵化
社会控制+推动民主进程
从形成舆论、引导舆论来探讨舆论对民主进程影响力;从媒介受到政治经济控制,执行意识形态控制功能进行阐述
两个舆论场/ 三个舆论场
新华社前总编辑南振中提出,当下中国客观存在两个舆论场,二者传播基调和诉求表达长期分离,如何使其相互重叠,寻求共识成为传播研究的问题
官方舆论场
党报党刊党台、通讯社为主体的传统媒体舆论场
***同志提出,媒体应当凝心聚力、成风化人,使网上网下形成同心圆,共同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而奋斗
民间舆论场
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兴媒体舆论场
反映民意诉求,解决民众最关心的问题,同时存在自由主义倾向和一些糟粕
措施
宏观上
把握舆论引导的目标和根本方向
中观上
关注民间话题,理解民意诉求
微观上
走基层,转作风,使用民间喜闻乐见的话语符号
舆情
即是社情民意,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社会公众对社会现实的主观反映,是群体性的思想、心理、情绪、意志和要求的综合反映
关系
舆论是舆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舆情在某一方面的集中体现,舆情不仅包含公开的舆论,也包含一些隐含的公众态度与情绪
舆论是在一定舆情背景下产生的,但舆情并不一定通过舆论表现出来
舆情具有常态性表现,即是在日积月累中体现出一种民意倾向,同时又会有爆发性表现,即通过某些特定事件集中体现出一种舆论
网络舆情
通过互联网表达和传播的各种不同情绪、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
网络舆论
特征
匿名虚拟、即时开放、海量分散、多元互动、意见领袖
地域:网络社群
超时空与开放、自主与多中心
形态
圈式(社区)与链式(社交媒体)
过程
产生认同、定义边界、聚合利益、集体正义、寻求支持、成员互助
问题
解构性、极化激进化、情绪化、娱乐化
处理
媒体把关、政府强化、法律规制
舆论监督
监督主体多元化、反馈即时化
缺乏代表性、缺乏理性、缺乏信誉
应对
把握舆情、应对方案、政府沟通、预警体系、媒介素养
网络文化
内涵
是综合的社会现象,是网络平台中各种主体互动的过程与结果的总和
特质
开放性
数字技术使所有具备相关条件的人都可以参与网络传播和网络中的种种活动,网络文化也显现出前所未有的开放性
多元性
主体、形式、价值取向的多元
分权性
权力的分配布局呈现动态变化,不断地出现去中心化-再中心化-去中心化的过程
集群性
网络中的某些特定社区所形成的群体,如论坛、微信群等
网络中临时形成的人群集合
参与性
传播者与受众的界限模糊,某些个体的传播也可以获得大众传播的能量
亚文化
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接受的或为某一群体所特有的文化,可以分为民族、职业、越轨亚文化
类型
恶搞文化
反主流,以对主流文化的嘲讽、颠覆、解构为基本任务,以平民为主,因而是与精英文化对应的
评价
新技术刺激下非主流文化对主流文化的一种挑战
人们对自由表达权利的向往
娱乐化潮流推动下的一种文化走向
社会转型期社会情绪释放的一种通道
网络社区文化交流的一种依托
批评
对个人隐私权、名誉权、肖像权、作品版权的可能侵害
演化为网络集体暴力、带来新的文化趋同
粉丝文化
粉丝
某些明星、文化产品或品牌的崇拜者
一个个体或者群体由于对自己内心虚拟的对象或者是现实存在的一个对象的崇拜和追捧的心理造成的文化消费,并由此生发的为了自己喜爱的对象过度消费和付出无偿劳动时间的一种综合性的文化传媒以及社会文化现象的总和
个体组织化进程的加剧、粉丝团对话语权掌握加强、粉丝文化传播呈现狂欢话、粉丝文化语言鲜活生动
弊端
粉丝行为易于失当、文化失衡现象突出、媒体行为失范严重
网红
背景
人际与大众结合、互动性为大众赋权、群体归属与意见领袖
草根红人
草根性、娱乐性、碎片化
网络意见领袖
粉丝多、影响大、信息节点、公共发声、社会动员
商业网红
专业化、商业化、多媒体化、人格IP、缺乏公共性
传播策略
注意力经济、议程设置、资本介入、平台联动
粉丝心理
精准互动、碎片化阅读、群体认同投射、从众心理
批判方向
文化工业、媒介奇观、受众商品、后现代主义
网红奇观
技术化、模式化、震惊性
表情包
拼贴式的多媒体表达,采用的是一种套层机制,各种不同的元素层层套在一起,层与层之间不稳定,图像成为流动的,可以随意拆解的任意组合
表情包传播也是一个编码、解码的过程,一定程度上折射着社会热点,具有显著的代际区隔性,是“行走”的网络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