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所有的人物总结)教育学心理学人物
学教育学心理学的同学不要错过了,超全人物及知识点,还有之间的区分。不管是教资还是考研,或者是专升本都有帮助。
编辑于2023-07-20 08:47:11 河南人物及相关考点(相似考点有做区别、有口诀)
孔子
《论语》
教育思想
教育作用
社会功能
“庶、富、教”
最早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教育家
个体功能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教育对象
有教无类
培养目标
培养“贤人、君子”
教育内容
“仁”“礼”为核心
道德教育居于首要地位,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
教学纲领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教学原则与方法
启发诱导
世界第一位启发式教育家:(孔子)
西方第一位启发式教育家:苏格拉底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愤:心求通而未得之意
悱:口欲言而未能之冒
因材施教
巩固性原则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教学过程
“学—思—行”/“学—思—习—行”(孔子)
“闻—见—知—行”:荀子
“亲知”“闻知”“说知”:墨子
“讽刺、助产术、定义”:苏格拉底
“模仿—理论—练习”:昆体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以致用”
孟子
“性善论”
教育目的:“明人伦”
五对关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内发论(遗传决定论):“内蒙四儿懂得路拉”+“基督教的原罪说”
孟子
“性善论”
四儿
威尔逊
基因复制
高尔顿:“高鼻梁”
遗传决定论的鼻祖
伪“优生学”
霍尔
“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复演说”
格塞尔
双生子爬梯实验
成熟机制
董仲舒
“性三品说”
圣人之性
中民之性
斗筲之性
弗洛伊德
“性本能”
卢梭
“出自造物者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旦到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柏拉图
“学习即回忆”
“寓学习于游戏”
基督教
原罪说
个人本位论:“孟露露陪洛妈妈喝奶吃披萨”
教育目的确定的理论
社会本位论:“恐吓凯纳来寻图涂”
个人本位论:“孟露露陪洛妈妈喝奶吃披萨”
孟子
福禄贝尔:幼儿园之父
卢梭
裴斯泰洛齐
洛克
马斯洛
马利坦
赫钦斯
泰勒
萨特
荀子
“性恶论”
“化性起伪”
培养“贤能之士”,理想层次是培养“圣人”
学习过程:“闻—见—知—行”
强调尊师“天地君亲师”
外铄论(环境决定论):“外婆寻思落花生”
荀子:“性恶论”“化性起伪”
斯金纳:“行为矫正”
洛克:“白板说”
墨子(”人性素丝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华生:“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
社会本位论:“恐吓凯纳来寻图涂”+罗杰斯
孔德
赫尔巴特
凯兴斯泰纳
纳托普
巴格莱
荀子
涂尔干
教育使青少年社会化
柏拉图
墨子
“兼爱”“非攻”
人性素丝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重“科学技术教育和训练思维能力”的教育
学习过程:“亲知”“闻知”“说知”
外铄论/环境决定论
老子
道法自然论
人性复归论
绝圣弃智论
苏格拉底
希腊三贤
苏格拉底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知识即美德
问答法/产婆术
讽刺
助产术
定义
西方第一位启发式教学
柏拉图
西方教育思想上三个里程碑
柏拉图《理想国》
卢梭《爱弥儿》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理想国》
培养未来的统治者——哲学王
哲学:辩证法
“寓学习于游戏”
“学习即回忆”
社会本位论
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
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亚里士多德)
夸美纽斯:教育适应自然
对儿童分阶段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论灵魂》: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第一本书
《生理心理学原理》:冯特
心理学之父(冯特)
科学心理学创始人(冯特)
1879年创建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心理学独立宣言
《教育心理学》:桑代克
教育心理学之父(桑代克)
《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华生
《认知心理学》:奈塞尔
昆体良
昆体良《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教学法论著
《学记》世界最早的教育著作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近代最早的教育著作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现代最早的教育著作
学习过程:“模仿—理论—练习”
班级授课制的萌芽(昆体良)
夸美纽斯:论述班级授课制
赫尔巴特:教学四阶段论(班级授课制基本定型)
凯洛夫:班级授课制完整体系
我国最先使用班级授课制:1862年京师同文馆
我国最早的师范教育:1897年(清末)盛宣怀在上海开办的南洋公学
培根
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培根)
归纳法
《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
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昆体良首次提出)
夸美纽斯:开始形成
赫尔巴特:已经成为独立学科
夸美纽斯:“夸大泛值班(挺)自然”
近代教育学之父(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近代第一本教育学专著
泛智教育
《母育学校》
西方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
儿童百科全书式的启蒙教育大纲
《世界图解》
西方第一本看图识字的课本
班级授课制
教育适应自然(夸美纽斯)
亚里士多德:教育遵循自然
神学本位论:今生只是永生的准备
卢梭:“卢梭爱自然”
儿童中心论:卢梭、杜威
自然教育理论
儿童本位观
《爱弥儿》
性善论
个人本位论
第一个发现儿童
培养自然人
主张“自然后果”教育
遵循“消极教育”:不干预、不灌输……
康德
《康德论教育》
第一个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
“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
“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
裴斯泰洛齐“佩奇学心理”
现代初等学校各种教学法的奠基人
《林哈德与葛笃德》
第一个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裴斯泰洛齐)
“教材心理学化”杜威
‘教育性教学原则’赫尔巴特
要素教育论(杜威)
要素主义课程理论:巴格莱
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
洛克“绅士洛克话白板”
《教育漫话》
白板说
绅士教育
外铄论
赫尔巴特“一二三四五”
教师中心论:赫尔巴特+凯洛夫
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传统教育理论
《普通教育学》
现代第一本教育学专著
一原则:教育性教学原则
二理论基础:伦理学、心理学
三中心:“旧三中心”
教师、课堂、教材(教师在课堂上讲教材)
四段教学法
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小明联系小方)
五种道德观念
自由、仁慈、完善、正义、公平
教学过程
“统觉理论”(赫尔巴特)
四段教学法标志着教学过程理论的形成
夸美纽斯:“感觉论”
教育目的
可能的目的:职业
必要的目的:道德
杜威“一0三四五”
儿童中心论:杜威+卢梭
现代教育理论代表
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民主主义与教育》
一:“从做中学”
0:教育无目的论
三:“新三中心”
儿童、活动、经验
四:四即(杜威)
陶行知
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
教学做合一
教育即生活
教育即生长
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学校即社会
五:五步教学法
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
所有宗教、朱熹:神话起源说
神话最古老
利托尔诺、沛西▪能:生物起源说
本能生利息
孟禄:心理起源说
心理仿孟禄
米丁斯基、凯洛夫:劳动起源说
米凯爱劳动
凯洛夫
教师中心论:赫尔巴特+凯洛夫
劳动起源说
《教育学》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凯洛夫)
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克鲁普斯卡娅(马克思主义教育第一人)《国民教育和民主主义》
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识过程
提出课的类型、课的结构,使班级授课制形成一个完整体系
克伯屈
实用主义教育学:克伯屈+杜威
设计教学法之父
《设计教学法》
斯宾塞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西方最早“课程”一词的出现(斯宾塞)
我国“课程”最早出现在唐宋(孔颖达、朱熹)
博比特《课程》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的诞生
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视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石
《教育论》
生活本位论
“教育准备生活”:斯宾塞
“教育适应生活”:杜威
马卡连柯
平行教育原则
班级平行管理
“平行影响”的教育思想
梅伊曼、拉伊:实验教育学
梅伊曼首提出实验教育学
蔡元培
毛泽东评价蔡元培:“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思想核心:完全人格/养成健全之人格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
“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军国民教育
实利主义教育
公民道德教育
世界观教育
美感教育
教育独立思想
教育经费独立
教育行政独立
教育学术和内容独立
教育脱离宗教而独立
陈鹤琴
福禄贝尔:幼儿园之父
“活教育”
目的论
做人
做中国人
做现代中国人
课程论
教学论
做中教
做中学
做中求进步
在南京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园实验室:鼓楼幼稚园
“活教育”四个步骤:“实阅发研”
实验观察
阅读思考
创作发表
批评研讨
陶行知
毛泽东评价陶行知“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宋庆龄评价“万世师表”
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崇高的道德素养(职业素养)
教育思想的核心:生活教育理论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社会即学校
教学做合一
黄炎培
“黄职业”
职业教育
晏阳初
“晏平民”
世界平民教育运动之父
梁漱溟
“梁乡村”
乡村建设
布鲁纳“纳来发现结构”
发现学习、发现法
“结构教学论”
《教育过程》
认知结构理论
认知学习观
学校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获得、转化、评价三个过程
结构教学观
学科的基本结构
基本原理
基本方法
基本态度
布鲁纳的教学原则“动结成强”
动机原则
结构原则
程序原则
强化原则
“一实质、二理论、三过程、四原则”
一实质: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二理论
结构主义
发现学习
发现教学模式:以问题解决为中心
三过程
学习过程
获得
转化
评价
四原则
“动结成强”
动机原则
结构原则
程序原则
强化原则
布鲁纳
学习迁移
特殊迁移/具体迁移:如“木——林——森”
一般迁移/普遍迁移:如“一般原理、方法、策略、态度”
赞可夫“高度赞发展”
《教学与发展》
发展性教学理论
五条教学原则:“两高两理一差生”
高难度、高速度
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
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瓦▪根舍因“瓦根找范例”
范例教学法
符合范例的条件:基本型、基础性、范例性
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和谐好司机”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和谐教育
全面和谐发展
“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布卢姆“姆有掌握目标”
目标的分类系统
认知目标
情感目标
动作技能目标
掌握学习模式
只要提供足够的时间和帮助,所有学生都能学好
行为性目标取向
布卢姆:目标分类
泰勒:课程目标理论
课程目标的形式取向
行为性目标取向(具体目标)
生成性目标取向(根据实际调整目标)
表现性目标取向(结果开放):艾斯纳
普遍性目标取向(有指导价值、大范围):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保罗▪朗格朗
“终身教育之父”
《终身教育引论》
联合国
巴班斯基“巴班斯基最优化”
《教学过程最优化》
弗洛伊德
内发论:性本论
遗忘的原因:压抑说/动机说
遗忘的原因/遗忘的理论
消退说/衰退说
干扰说
前摄抑制
倒摄抑制
压抑说(动机说):弗洛伊德
提取失败说:“舌尖现象”
同化说(认知结构说):奥苏贝尔
积极的遗忘
简化过程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本我:遵循快乐原则最底层
自我:遵循现实原则中间层
超我:遵循道德原则最高层
精神分析心理学/流派(第二势力)
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构造主义心理学
冯特、铁钦纳
内省法
意识结构
感觉、意向、激情状态
机能主义心理学
詹姆士、杜威、安吉尔
意识作用(是有机体适应环境)
意识流
格式塔心理学
韦特海默、苛勒、考夫卡
完形、整体“Gestalt”
行为主义心理学(第一势力)
华生、斯金纳
实验法、研究行为、刺激—反应(S—R)
精神分析心理学(第二势力)
弗洛伊德
无意识心理、异常行为、性本能
人本主义心理学(第三势力)
马斯洛、罗杰斯
人格善良、自我实现的需要
认知心理学
奈塞尔、皮亚杰
信息加工观点
无意识
前意识
潜意识
异常行为
性本能
自我防御机制(依据精神分析学派,保持心理平衡的心理机制)
否认:拒绝承认
置换/移置/转移:“踢猫效应”
文饰/合理化
酸葡萄心理
甜柠檬心理
投射
代偿:弥补、掩盖缺陷
升华:积极的
退行:“老小孩”
压抑:选择性遗忘
投射测验“T”:建立在精神分析理论基础上的,投射是无意识层面
人格测试
自陈量表:“P”(测量人格的常用方法)
投射测验:“T”
舒尔茨
人力资本理论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重视教育投资
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的核心
教育不但是一种消费活动,也是一种投资活动
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为33%
舒茨
最基本的人际关系需要
包容需要
控制需要
感情需要
巴格莱
要素主义课程理论
“共同要素”
首先要考虑的是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赫钦斯
永恒主义课程理论
“永恒学科”
布拉梅尔德、弗莱雷
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社会中心课程理论
主要课程流派
学生中心课程理论
杜威“教材心理学化”
学科中心课程理论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布鲁纳
“发现式学习法”
要素主义课程理论
巴格莱
“共同要素”
永恒主义课程理论
赫钦斯
“永恒学科”
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社会中心课程理论)
布拉梅尔德、弗莱雷
课程的核心:社会改造
课程的核心问题:社会问题
泰勒
“课程评价之父”
目标评价模式
以目标为中心
确定目标是最为关键的一步
目标模式/泰勒的原理
课程评价模式
目标评价模式
泰勒
以目标为中心
确定目标是最关键的一步
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斯克里文(美)
“课程计划预期结果”——“课程计划实际结果”
CIPP评价模式“背书过成”
斯塔弗尔比姆
背景评价
输入评价
过程评价
成果评价
CSE评价模式
斯太克、古巴、林肯
针对于课程改革的评价模式
学校应当最求哪些目标?/学校应该追求的目标/目标
怎样选择和形成学习经验?/选择和形成学习经验/内容
怎样有效组织学习经验?/有效地组织学习经验/方法
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课程评价或评价结果/评价
斯腾豪斯(英)
“过程模式”(斯腾豪斯【英】)
斯克里文【美】:目标游离评价模式
教师即研究者
斯滕伯格
短时记忆的提取
平行扫描
自动停止系列扫描
完全系列扫描
实验表明,在短时记忆中项目的提取是完全系列扫描
智力三元理论(斯滕伯格)
智力三维结构论:吉尔福特
认知方式差异
辐合型
发散型
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皮亚杰
发生认识论
动作:感知的源泉和思维的基础
图式: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
团体图式(对团体认知)
自我图式(对自己认知)
适应
人类所有的心理反应归根结底都是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
同化
顺应
认识发展阶段理论“爱奇艺,感前具形”
感知运动阶段(0-2岁):客体永恒性
前运算阶段(2-7岁)
自我中心化:“三山实验”
思维不可逆
泛灵论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表象+符号)
去自我中心化
思维可逆性
守恒
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纯符号)
抽象逻辑思维
假设——演绎推理:“钟摆实验”
道德发展阶段论(德育模式)
对偶故事法(“皮偶戏”)
自我中心阶段(2-5岁):无律阶段、不受约束
权威阶段(5-8岁):规则不可变
可逆性阶段(8-10岁):规则可变
10岁:他律——自律
公正阶段(10-12岁):主持公正、公平等
科尔伯格
两难故事法(“科难”)
道德发展阶段论“三水平,六阶段”
前习俗水平(0-9岁)
避免惩罚的服从阶段
利己主义
习俗水平(9-15岁)
“好孩子”
“好公民”
后习俗水平(15岁之后)
法律可修改
生命至上,有独立的价值标准
维果斯基
最近发展区
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童年期/学龄初期(6、7-11、12岁)
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接受教育的最佳时期
学习开始成为儿童主导活动
四年级:开始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
学龄中期/少年期/青春期/心理断乳期/危险期(11、12-14、15岁)
抽象逻辑思维为主
充满矛盾
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飞跃期
青年初期/学龄晚期(14、15-17、18岁)
高中阶段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
价值观三种表现形式
理想
信念
兴趣
抽象逻辑思维的成熟期
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
连续性与阶段性
连续性:量变
阶段性:质变
定向性与顺序性
定向性:方向
顺序性:先后顺序
不平衡性
劳伦兹根据“印刻现象”提出关键期
口语发展的关键期:2岁
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岁
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4-5岁
个体差异性
因材施教
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阶段性
不能“一刀切”
年龄特征
……不平衡性(不平衡性)
关键期
新生儿
青春期
……互补性
长善救失
扬长避短
……个别差异性
有的人……有的人……
因材施教
……整体性
……稳定性与可变性
稳定性:比较后大体相同
可变性:比较后发展水平有差别
不能“一刀切”
年龄特征
“跳一跳,摘个桃”
最近发展区及其提出建议
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根据最近发展区的思想,维果斯基提出“良好的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的著名论断
其意义在于
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看到儿童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
教学必须弄清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考虑儿童学习的最佳年龄。
在此基础上,一是要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二是教学要创造最近发展区,提高教学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
埃里克森
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信任感对不信任感:婴儿前期(0-1.5岁)
自主感对羞怯和疑虑:婴儿后期(1.5-3岁)
主动感对内疚感:幼儿期(3-6岁)
勤奋感对自卑感:童年期(6-12岁)
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青春期(12-18岁)
友爱亲密对孤独:(18-25岁)
繁殖对停滞:(25-50岁)
完美无憾对悲观绝望:(50-死亡)
奥尔波特
人格特质
共同特质:大多数人/群体
个人特质
首要特质(只有一个)
中心特质(5-10个)
次要特质
卡特尔
人格特质
因素分析法
16PF
表面特质
根源特质
智力形态理论
流体智力
生理
20-30岁达到顶峰
晶体智力
学得的经验
一直发展,25岁后发展速度减出趋平缓
艾森克
人格特质
“大三”人格模型(艾森克)
塔佩斯“大五”人格理论
外倾性
神经质
精神质
人格双因素理论(二维度)
内外向
神经质倾向
人格维度(艾森克)
巴甫洛夫气质类型相对应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及高级神经活动过程
胆汁质
不可遏制型/兴奋型
强、不平衡
多血质
活泼型
强、平衡、灵活
粘液质
安静型
强、平衡、不灵活
抑郁质
抑郁型/弱型
弱
胆汁质:外倾不稳定
多血质:外倾稳定
粘液质:内倾稳定
抑郁质:内倾不稳定
荣格
性格类型差异
外倾型
内倾型
阿德勒
性格类型差异
独立型
顺从型
塔佩斯
“大五”人格理论(“外人开心神经”)
外倾性
宜人性
开放性
责任心
神经质
霍兰德
人格理论:人格特征与职业选择的关系
现实型
研究型
艺术型
社会型
企业型
常规型
斯普兰格
人格理论:人类社会活动
经济型
理论型
审美型
宗教型
权力型
社会型
奥苏贝尔
学习动机根据动力来源分类(奥苏贝尔)
学习动机
动机
成就动机
最初由麦克里兰、阿特金森提出
阿特金森
力求成功的动机
成功概率为50%的任务
避免失败的动机
非常容易/非常困难的任务
按性质分
原始驱动力
好奇心
探索
操作
成就动机与社会交往动机
按持续作动时间分
近景性动机:持续时间短
远景性动机:持续时间长
按动机在活动中所起的作用的大小分
主导性动机:起作用大
辅助性动机:起作用小
按动机来源分
内部动机:如 兴趣、求知欲……
外部动机:如 外界要求
按社会意义分
高尚的学习动机:利他
低级的学习动机:利己
按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
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唯一得到心理学家公认的分类
内部学习动机
认知内驱力(对学习本身感兴趣)
外部学习动机
自我提高内驱力(地位、威望)
附属内驱力(赞许、接纳)
儿童早期最为突出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奥苏贝尔)
学习迁移
沃尔夫
形式训练法:最早的关于迁移的理论
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
桑代克:共同要素说
贾德:“水下打靶”
一般原理
共同的原理或概括化的经验
苛勒:“小鸡觅食”
格式塔
迁移的实质是个体对事物间的关系的理解和顿悟
加涅
水平迁移/横向迁移:同一水平(例:锐角——钝角)
垂直迁移/纵向迁移
自上而下的迁移(例:三角形——锐角)
自下而上的迁移(例:锐角——三角形)
获得概念(奥苏贝尔)
概念形成
发现学习
概念同化(学生获得概念的最基本形式)
接受学习
下位学习/类属学习
从大到小
从大到小的有
演绎推理(一般到特殊)
自上而下加工/概念驱动加工
下位学习/类属学习
加涅学习迁移的“自上而下的迁移”
上位学习/总括学习
从小到大
从小到大的有
归纳推理(特殊到一般)
自下而上加工/数据驱动加工
上位学习/总括学习
加涅学习迁移的“自下而上的迁移”
并列结合学习/组合学习
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
有意义学习
根据是否理解材料与“有意义学习”相对的是“机械学习”
奥苏贝尔: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不涉及个人意义
罗杰斯:关注学习内容与个人(经验、兴趣)之间的关系
表征学习/符号学习(是概念学习的前提)
概念学习:是意义学习的核心(为命题学习奠定基础)
命题学习
奥苏贝尔提出“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先行组织者”:不是人,是引导性材料)
同化说/认知结构说(奥苏贝尔)
简化的过程
积极的遗忘
加里培林
心智技能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夸美纽斯: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彼得·麦克菲尔
体谅德育模式
勒温
行动研究
勒温将班主任的领导方式分为三种类型
家庭教养方式
权威型教养方式
放纵型教养方式
民主型教养方式
权威型(专制型)
民主型
放任型
埃拉斯莫斯
首次提出“班级”一词
罗杰斯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当代国外主要教学模式
程序教学模式
让学生按照一定程序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
斯金纳
基本原则:“小鸡自己低”
小步子
及时强调
自定步调
积极反馈
低错误率
发现教学模式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探究和思维能力为主
布鲁纳
掌握学习教学模式
只要提供足够的时间和帮助,所有学生都能学好
布卢姆
暗示教学模式
运动暗示手段
洛扎诺夫
最早用于外语教学中
范例教学模式
瓦·根舍因
符合范例的条件
基本性
基础性
范例性
自主学习模式
理论基础是信息加工理论
巴特勒
抛锚式教学/实例式教学/基于问题的教学/情境性教学
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
理论基础:建构主义
基本环节
创设情境
确定问题
自主学习
协作学习
效果评价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先通过教学视频学习,在课堂上答疑
以学生为中心、以情感为基调
目标是培养“完整的人”/自我实现
人本主义(第三势力)
人格善良、自我实现的需要
罗杰斯的学习理论
培养“全人”即知情融为一体的人
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罗杰斯认为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只是一种在“颈部以上发生的学习”
苛勒
格式塔心理学
猩猩摘香蕉实验
完形顿悟说
小鸡啄米实验
学习迁移
巴甫洛夫
狗摇铃铛进食实验(“巴甫洛夫的狗”)
经典性条件反射
反射
无条件反射:先天的,本能的,不需要学习
条件反射:后天学习引起的反射
第一信号系统:具体事物(人和动物共有)
第二信号系统:语言符号
规律
获得与消退
获得: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
消退:条件反应会变的越来越弱,并最终消失
刺激泛化和分化
泛化:分得清
分化:分得清
消退说(衰退说)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强度、均衡性、灵活性三种基本特性
巴甫洛夫气质类型相对应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及高级神经活动过程
胆汁质
不可遏制型/兴奋型
强、不平衡
多血质
活泼型
强、平衡、灵活
粘液质
安静型
强、平衡、不灵活
抑郁质
抑郁型/弱型
弱
桑代克
教育心理学之父(桑代克)
冯特:心理学之父
《教育心理学》
小猫迷箱实验(“桑代克的猫”)
尝试——错误说/试误说
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
学习过程是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
学习遵循的原则
准备律
练习律
应用律
失用律
效果律
共同要素
斯金纳
“斯金纳的鼠”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观点
应答性行为
操作性行为
规律
强化=奖励;正:给一个、负:去一个
强化
正强化:实施奖励
负强化:撤销惩罚
逃避:厌恶刺激出现
回避:厌恶刺激即将出现
消退:无强化(不理睬)
惩罚
施与式惩罚/正惩罚:给一个不愉快的刺激
剥夺式惩罚/负惩罚:去一个愉快的刺激
班杜拉
“班杜拉的宝宝”
社会学习
观点:观察学习(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是人类学习的最主要形式)
观察学习包括“注保复动”
注意过程
保持过程
复制过程
动机过程
规律:三种强化
直接强化
替代强化
自我强化
最早提出了自我效能感的概念
期待
结果期待:行为到结果
效能期待/效果期待:行为能力的推测
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替代言承旭”
替代经验
言语说服
成败经验
情绪的唤起
自我效能感的功能/自我效能感对学生行为的影响“选婿的艰难”
自我效能感决定人对活动的选择
自我效能感影响活动的情绪
自我效能感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已习得行为的表现
自我效能感影响人对活动的坚持性水平
自我效能感影响人在很困难面前的态度
德伟克
成就目标理论
能力增长观
随学习进行而提高
掌握目标
能力实体观
能力固定的,不随学习进行而提高
表现目标
证明/表现自己的能力
冯忠良
操作技能的形成“定模整熟”
操作的定向
操作的模仿
操作的整合
操作的熟练
心智技能的形成
原型定向
原型操作
原型内化
斯皮尔曼
二因素理论“二皮脸”
一般因素/G因素
特殊因素/S因素
瑟斯顿
群因素理论
“原始的心理能力”
吉尔福特
智力三维结构论
三维
内容
操作
成果
智力因素总共有150种
斯滕伯格
智力成分亚理论:元成分起核心作用
智力经验亚理论
智力情境亚理论
加德纳
多元智力理论“语数音体美,人际+自知、自然和存在”
言语智力
逻辑——数学智力
音乐智力
运动智力
视觉——空间智力
人际智力/社交智力
自知智力/内省智力
自然智力
存在智力(后提出的)
比纳、西蒙
比纳——西蒙智力量表
最早的智力测验
智龄代表智力水平
推孟
斯坦福——比纳量表
用智商代表智力水平
比率智商:智商(IQ)=智龄(MA)/实龄(CA)×100
韦克斯勒
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离差智商代表智力水平
同龄人
IQ=100+15Z,Z=(X-x̅)/SD
x̅:平均数;SD:标准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