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zzh植物学及绿规
zzh植物学及绿规,如生态适宜度是指在规划区内,确定的土地利用方式对生态因素的影响程度,是土地开发利用适宜程度的依据。
编辑于2023-08-07 21:16:24 黑龙江省植物学&绿规
植物双名法
两个拉丁字或拉丁化的字 属+种,n.+adj. 第一个字母大写 __+__+Dawn+2022
骨干树种 (point、bigger、special、20~30)
各类园林绿地重点使用,数量较大,能形成城市园林绿化特色的树种,20~30种为宜
基调树种 (universal、biggest、uniform、1~4)
各类园林绿地普遍使用,数量最大,能形成城市绿化统一基调的树种,1~4种为宜
古树名木
概念
古树
树龄达到100年即可成为古树
名木
具有历史意义、文化科学意义、其他社会意义而闻名的树木。
姿态奇特、观赏价值极高而闻名eg:黄山迎客松、泰山卧龙松
意义
有一定历史意义
研究古自然史的重要资料
具有一定科学文化意义
树种规划
研究古树生理
保护
复壮措施
埋条法
梯形铺砖和草坪
换土
管理措施
松土施肥
支架支撑
堵树洞
树体喷水
防治病虫害
设置避雷针
植物景观规划特点
科学性
基础核心
符合自然规律
“师法自然”是正确途径
植物景观规划原则
满足绿化功能基础上,兼顾绿地类型和城市性质进行规划
适地适树,乡土树种
乔木为主,灌草为辅
快生+慢生、常绿+落叶
艺术性 (多一、协比、衡、奏)
多样性&统一性
协调性&对比性
与建筑协调
颜色对比
均衡性
稳定
韵律节奏性
文化性
场所精神
生画意境
实用性
生态、保健、社会、经济
草坪
定义
草本植物经人工栽植,形成具有美化观赏效果以及提供游览娱乐适度体育活动的场所
分类
交通安全草坪
陆路交通沿线,尤其是高速公路两侧、机场停机坪
观赏草坪
专供欣赏,游人禁止入内
植株低矮、叶片细小精美、叶色翠绿绿期长 eg:天鹅绒、早熟禾
游憩草坪(=体育草坪)
满足散步、休息、游戏等户外活动
耐修剪耐踩踏、适应性强 eg:结缕草、野牛草
护坡草坪
防止坡面水土冲刷、尘土飞扬、保土固土
耐性强、耐寒、根系发达 eg:结缕草、白三叶
其他草坪
干旱地区:狗牙根、野牛草
南方:狗牙根、结缕草
北方:早熟禾、高羊茅
水生植物种植设计
科学性
生态
特点、演替规律;水体类型
后期科学养护
艺术性
多样性与统一
协调与对比
均衡
韵律节奏
季相
地被
植物群落
自然植物群落的组成
组成成分
群落是由不同植物种类组成(最重要特征),是决定群落外貌及结构的基础条件
优势种
种在数量是不等同的,数量最多、占群落面积最大的植物种为优势种
影响群落发育和外貌特征
自然群落外貌
优势种
生活型
长期生长适应的生活环境,形成独特的外貌结构、内部形态、生态习性
生活型也可以被看做是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型
同科不同型、同型不同科
高度
群落中最高植物种类的高度
与自然环境中的海拔、温度、湿度有关
生长季节、温暖多湿。种群高度大
生长季节、寒冷干燥,种群高度小
季相
颜色变化影响外貌
自然群落结构
多度
每个种在群落中出现的个体数目,多度最大即为优势种
密度
群落中植物个体的疏密程度
垂直结构与分层现象
不同植物群落有不同的垂直结构层次,依据物种的高矮、生态要求形成的
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被层
群落之间植物的关系
寄生关系、附生关系、共生关系、生理关系、生物化学关系、机械关系
春播草花(一年生花卉)
春天播种,当年开花的种类 eg:鸡冠花、凤仙花、波斯菊、万寿菊
两年生花卉
秋天播种,第二年春天开花的种类 eg:金盏花、七里黄、花叶羽衣甘蓝
郁闭度
是指森林中乔木树冠在地下总投影面积与此林地总面积之比,反映林分的密度
水平郁闭度
垂直郁闭度
我国园林对世界的贡献
现状
资源丰富
举足轻重
问题
野生
种少退化
do
摸清家底
引种
保护&利用
乡土植物挖掘
特色
省钱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概念
中国画论
神、形、意境、布局、配合
古诗词
日常作诗
景题匾额
审美心理
崇尚自然、“天人合一”
如何在现代保持景观文化的延续性和文化多样性
注重植景观的营造
多元性(非杂乱无章的堆叠二是有设计)
立足当代汲取新内容
植物景观的效益
生态
air
moist
sound
water
diversity
保健
社会
beautiful
culture
52
经济
抗污染树种
SO2、HF、CL2 (测臭蜡构造)
侧柏、臭椿、白蜡、构树、皂荚
行道树
定义
延道路栽植,主要目的为遮阴,同时也能美化环境,多数采用两侧列植
选择注意事项
枝下高度
避免树冠相互搭接
树下不宜配植小乔木或灌木
株距考虑交通、两侧沟通、建筑采光
寒冷地区选落叶植物,冬季透光雪化
景观设计原则
苗木易成活来源丰富
根少不破坏铺地
适应城市环境,生长迅速而健壮
主干端直,分支点高
发叶早、落叶晚;花果无毒无臭味
树冠整齐,形态优美
管理粗放,抗逆性强,耐修剪
高速公路
功能
美化
保持水土,稳固路基
降低风速,防止风沙
减少污染,保护环境
设计原则
生态适应性
景观舒适性
交通安全性
经济适用性
寺观园林植物选择
概述
1.主要是指那些在寺庙和道观附近的园林, 2.同时包括寺观内部庭院和外围地段的园林环境, 3.也可泛指那些属于为宗教信仰和意识崇拜所服务的建筑群附属的园林
寺观与植物的关系
寺因木而古(意境沧桑,更显古意)
木因寺而神(保留下来的名木古树多于寺庙有关)
植物选择
与宗教文化相关的植物
与寺观园林环境相统一的植物
与当地气候相适应的植物
选择与经济发展同步的植物
景观规划设计
艺术性 (多一、协比、衡、奏)
多样性&统一性
协调性&对比性
与建筑协调
颜色对比
均衡性
稳定
韵律节奏性
植物种植形式
孤、对、列、丛、群、林、篱
疗养花园、墓园
概念
园林化的公墓,特殊形式的公园绿地,具有公园的性质,提供游览休闲功能
植物选择
长寿
常绿
寓意美好
人格化
宗教文化
色彩姿态
抑菌和芳香
草本植物
盲人花园
概念
为盲人设计的花园,视觉有障碍通过嗅觉触觉等进行游览体验
植物选择类型
无刺无毒,保证安全
触觉和嗅觉
触觉质感不同 香味不同的叶子花卉
层次分明、低矮植物
易于被感知
与环境协调
绿规
城市开敞空间规划
开敞空间open space to the air
绿地系统研究对象
城市开敞空间:是指城市边界范围内,非建设用地空间,主体是绿地系统
开放空间open space to the public
绿化覆盖率
城市一定区域范围内绿化覆盖面积占该区域总面积的百分比
绿化覆盖率=区域内绿化覆盖面积总和/区域总面积*100%
绿化覆盖面积
城市一定范围内,所有乔木、地被和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
三维绿量
指绿地中植物生长的茎叶所占据的空间体积的量m3
楔形绿地
从城市外围沿城市辐射线方向插入城市内的绿地,因其在城市平面图上呈楔形而得名
城市绿化
城市中栽种植物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景观的活动
城市绿地
城市用以改善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美化城市景观的城市绿化用地
城市绿地分类 (公1鼠XG防2御EG场3)
公园绿地G1
附属绿地XG
附属于各类城市建设用地(除绿地与广场用地)的绿化用地
单位附属绿地:是指城市中分散附属于各单位公共建筑庭院,以改善和美化人工建筑环境为主要功能,不对外开放的绿地
工矿企业单位附属绿地
首要:改善和净化环境
公用事业单位附属绿地
居住区用地
住宅用地
住宅的基地占有的土地+宅前后必要留出的空地,(包括通向住宅入口的小路、宅旁绿地、家务院落)
宅旁绿地:面积约占35%左右,面积不计入居住小区公共绿地指标中
构成
近宅空间
庭院空间
预留空间
配套设施用地(公共建筑和公共设施用地)
主要指公共建筑和公用设施所占有的土地及周围的专用土地
城市道路用地
城市道路红线为界,不属于以上两项的道路、停车场等
公共绿地
为居住区配套建设,可供居民游憩或开展体育活动的公园绿地
eg:居住用地、工业用地、物流仓储用地、公用设施用地
防护绿地G2
区域绿地EG (生自文健防保苗)
位于城市建设用地之外,具有城乡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文化资源保护、游憩健身、安全防护隔离、物种保护、园林苗木生产等功能的绿地
风景游憩绿地、生态保育绿地、生产绿地
广场用地G3
绿化比例>=35% 如果>=65%计入公园绿地
数据
新居住区不低于30%,旧居住区不低于25%
城市主干道不低于20%,次干道不低于15%
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低于40%
道路
道路红线大于50m的道路绿地不得小于30%
40~50m不得小于25%
小于40m不得小于20%
防护林带宽度不小于30m
单位附属绿地不低于不低于30%
工业企业、商业中心不低于20%
有害工厂不低于30%+不低于50m防护林
学校、医院、部队不低于35%
树带式:不小于1.5m种植带
定干高度:机动车干道>=3.5m;非机动车和人行道>=2.5m
株行距:以树种壮年期冠幅为准,最小枝株距应不小于4m
胸径规格:快长树>=5~6cm;慢长树>=6~8cm
铁路两旁绿化以降噪、防尘为主,转弯处留200m安全视距
街坊内集中绿地:是最接近居民的公共绿地,以街坊内居民为服务对象
新区建设不应低于0.5m2/人;30%
老区建设不应低于0.35m2/人;25%
宽度不应小于8m
在标准的日照阴影线范围之外的面积不少于1/3
居住区分级控制规模
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300m/5000~12000人
十分钟——500m/12000~25000
十五分钟——800~1000m/50000~100000
公共绿地控制指标
十五 十 五
2 5 80
1 1 50
1 0.4 30
道路大体占公园总面积10%~12%
动物园、植物园、小游园道路网络的密度可以稍大不宜超过25%
生态适宜度
是指在规划区内,确定的土地利用方式对生态因素的影响程度,是土地开发利用适宜程度的依据
绿地系统布局形式
点状、环状、放射状、放射环状、网状、楔状、带状、指状
我国绿地布局
块状、楔状、带状、环状、混合式绿地布局
最好就是绿网+绿心格局
建筑空间布局与城市生态关系
不宜将建筑布置在城市的上风方向
城市中心布置高楼,越靠近城市边缘建筑越低矮是较理想的模式
保护
保护的层次
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
物种多样性保护
基因多样性保护
保护措施
就地保护
迁地保护
停车视距
车辆在同一车道上,突然遇到前方障碍物必须及时刹车所需的安全停车距离
视距三角形
以最靠右的第一条直行车道与相交道路最靠中的一条车道所构成的三角形来确定
断面布置形式
一板二带式
最常见
2.3
3.4
4.5
奥姆斯特得原则 Olmsted原则
自然
保护自然景观,恢复或进一步强调自然景观
避规
除了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尽可能避免使用规则式
草坪
开阔的草坪要设置在中心地带
栽植
选用当地乔木和灌木打造浓郁边界栽植
园路
公园中所有园路应该设计成流畅曲线,设置循环系统
主要园路要贯穿整个庭院,并由主要道路将全园划分不同区域
城市公园
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有较完善的设施,兼具生态、美化等绿化作用的绿地
公园面积
各级各类公园、游园等开放公园的面积之和
公园面积率
指一定区域范围内公园面积占该区域总面积的百分比
人均公园面积
指市民平均可享的公园面积,即每个人可平均拥有的公园面积(m2)
公园服务半径
指公园为市民服务的距离,即公园入口到游人住地的距离
公园均布率/千米均布率
指城市中所有公园按公园服务半径所覆盖的居住区面积率,通常市级公园服务半径取1000m,也称千米均布率
公园游人容量
游览旺季高峰期时同时在公园内的游人数
C=A/Am
C公园游人容量(人)
A公园总面积(m2)
Am公园游人人均占有面积(m2/人)
3S技术
RS
遥感:用某种遥控器,不接触研究的目标,感测目标的特征信息(一般为电磁波的反射/发射辐射),经过传输、处理成人们所需要的信息的过程。可分为航空遥感,航空遥测
GPS
建立在无线电定位系统上的空间导航系统,利用卫星信号来精准测定待定点的位置
空间卫星、地面控制站、用户设备三部分组成
全球性、全天候的连续定时定位能力
GIS
计算机硬件软件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存储、查询、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3S技术的应用 (查分闺瓜)
查询
城市三大指标、三维绿量
分析
景观格局、生态效益、热岛效应
规划
城市生态网络规划、城市物种多样性规划
管理
绿地变化监测、绿地受损监测
RS和GPS为GIS提供高质量空间数据 GIS反过来提升RS/GPS获取信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