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教育学原理第一章第三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编辑于2020-03-05 01:59:29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主要事件
国内
孔子《论语》
韩愈《师说》
朱熹《语录》
颜元《存学篇》
儒家思孟学派《学记》
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国外
柏拉图《理想国》
只是在他的哲学著作中有体现,并不是教育学著作
昆体良《论演说家的培养/教育》(《雄辩术原理》)
国外最早提到教育学
特点
有些很符合教育和人发展的规律
停留在经验的描述和总结阶段,缺乏科学理论分析,没有完整体系
以论文的形式散见在哲学与政治学著作中,没有独立
教育学的独立形态
主要事件(七个第一)
英国培根《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近代最早教育学著作,是教育学从哲学著作中分化出来的标志
英国洛克《教育漫话》,提出“绅士教育”理论、白板说,第一次将教育分为体育、智育与德育三部分,把德育放首位
法国卢梭《爱弥儿》,阐述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德国康德1776年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教育学开始列入大学课程
瑞士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提出“要素教育”
德国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提出三中心,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特点
成为独立的学科
产生一些专门著作
进入大学课程
与自然现象进行类比,或与思辨式的演绎和推理,未科学化
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阶段(七大门派)
实证主义教育学
19世纪中后期
斯宾塞
《教育论》
基本观点
用实证的方法研究知识的价值问题
强调实科教育的重要性,特别强调体育教育,反对古典语言和文学的教育
主张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评价
重视实科教育的思想
反映19世纪大工业生产对教育的要求
具有功利色彩
实用主义教育学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
批判脱离儿童,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育
杜威、克伯屈
《民主主义与教育》
杜威
基本观点
教育即生活
教育即生长
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和改组
学校即社会
教育方法上注意从做中学
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中心
评价
深刻批判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理念,推动教育学发展
忽略系统知识的学习,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实验教育学
20世纪初
梅尹曼、拉伊
拉伊《实验教育学》
基本观点
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思辨教育学
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应用于教育研究
基本原则是活动和表现,每单元有三个过程,即刺激——联想——反应
采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特点及智力水平,用实验数据作为依据
评价
提倡定量的研究方法,推进教育科学的发展
把科学的定量方法作为教育科学的唯一有效方法,走上了“唯科学主义”的极端
文化教育学(精神科学教育学)
20世纪初德国
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等
斯普朗格《教育与文化》狄尔泰《关于普通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利特《职业陶冶、专业教育、人的陶冶》
基本观点
人类历史是一种文化的历史
教育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
教育研究必须采取理解与解释的方法
教育的目的就是促使社会历史的客观文化向个体的主观文化转变
教育通过“陶冶”与“唤醒”,培养个体完整的人格
评价
深刻影响了德国乃至世界20世纪的教育学发展,在教育的本质等问题上给人以许多启发
思辨气息太浓,在解决实际的教育问题上很难给出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建议,理解作为唯一教育研究方法有很大片面性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19世纪末
加里宁、凯洛夫、杨贤江
凯洛夫《教育学》杨贤江《新教育大纲》
基本观点
教育是社会历史现象,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教育受政治、经济、文化的制约,同时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反作用于它们
坚持运用马克思方法论研究教育问题
评价
奠定了科学方法论饿哦基础
是社会主义国家制订教育目的和方针政策的指导思想
是社会主义教育科学的理论基础
批判教育学
20世纪70年代后期
鲍尔斯和金蒂斯《资本主义美国的学校教育》阿普尔《教育中的文化和经济再生产》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
基本观点
当代资本主义学校教育是维护现实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公正的工具,是造成社会差别、歧视和对立的根源
学校教育的功能就是再生产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文化关系和经济结构
社会大众已经对这种事实上的不平等不公正丧失了“意识”,将其作为一种自然的事
教育的目的就是揭示看似自然事实背后的利益关系,帮助教师和学生“启蒙”,以达到意识“解放”的目的
教育理论研究不能采取唯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而要采用实践批判的态度和方法
评价
通过霸权意识批判、培育意识化、建立民主对话,以实现从被压迫者的非人性化到自由的解放,把人类从压迫、异化与贬抑中解放,建立一个确保人的解放的社会
缺乏可能的意义,缺乏可操作性,缺乏差异共享,忽视生态正义,忽视实践取向等理论局限
制度教育学
乌里,瓦斯凯等
基本观点
首先研究教育制度
教育中的官僚主义、师生与行政人员间的隔离是教育制度造成的
教育的目的是实现社会变迁,学校教育要帮助教育者与学习者把学校中“给定的”看成“建立中的制度”
既要分析显在的制度,又要分析隐性的制度
评价
重视教育外部环境特别是制度问题对教育的影响,促进教育社会学谔谔发展
制度教育学过分依赖精神分析理论与个体行为之间的关系,有很大片面性
元教育学
对教育学进行元研究的学科
特征
以教育学自身为对象
关于教育学理论的理论
对教育学历史与逻辑的形式化研究
通过语言来分析、检验和判断教育学
不再重建传统教育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