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外科学肿瘤1 乳腺癌 肺癌
根据第九版人卫外科学结合考研辅导课整理知识点
编辑于2020-03-22 13:17:30肿瘤
乳腺癌
病理分型
①非浸润性癌:导管内癌(未突破导管壁基底膜)、小叶原位癌、乳头湿疹样乳腺癌。 ②浸润性特殊癌:乳头状癌、髓样癌(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小管癌(高分化腺癌)、腺样囊性癌、黏液腺癌、大汗腺样癌、鳞状细胞癌 ③浸润性非特殊癌:浸润性小叶癌、浸润性导管癌(占80%,最常见,预后差)、硬癌、髓样癌(无大量淋巴细胞浸润)
转移途径
1、局部扩展:侵及Cooper韧带(乳房悬韧带,受侵而缩短,皮肤表面凹陷,呈现“酒窝征”) 2、淋巴转移:①腋窝淋巴结→锁骨下→锁骨上 ②胸骨旁→锁骨上 3、血运转移:早期。依次为骨、肺、肝
临床表现
①酒窝征 ②邻近乳头或乳晕的癌肿因侵入乳管使之缩短,可把乳头牵向癌肿的一侧,进而可使乳头扁平、回缩、凹陷 ③皮下淋巴管被癌细胞堵塞,引起淋巴回流障碍,出现真皮水肿,皮肤呈“橘皮样改变” ④无痛性乳房肿物(质硬、不光滑、与周围界限不清) ⑤有时皮肤溃疡,常有恶臭,容易出血 ⑥淋巴结最初多见于腋窝。肿大淋巴结质硬、无痛、可被推动+锁骨上
炎性乳腺癌:特点:哺乳期多见。发展迅速、预后差。局部皮肤可呈炎症样表现,包括发红、水肿、增厚、粗糙、表面温度升高。放化疗为主。
乳头湿疹样乳腺癌(paget病):恶性程度低、发展慢。乳头有瘙痒、烧灼感,乳头和乳晕的皮肤变粗糙、糜烂如湿疹样,进而形成溃疡,有时覆盖黄褐色鳞屑样痂皮。
分期
T₀ Tis:原位癌 T₁:癌瘤长径≤2cm T₂:癌瘤长径>2cm,≤5cm T₃:癌瘤长径>5cm T₄:癌瘤大小不计,但侵及皮肤或胸壁(肋骨、肋间肌、前锯肌,不包括胸大肌),炎性乳腺癌亦属之。
N₀ N₁:腋窝肿大淋巴结,尚可推动 N₂:腋窝淋巴结彼此融合,或与周围组织粘连。 N₃:同侧胸骨旁淋巴结转移,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M₀: M₁:有远处转移
Ⅰ期:T₁N₀M₀ Ⅱ期:T+N=2~3 Ⅲ期:T+N=4~5 Ⅳ期:包括M₁的任何TN
治疗
手术
乳腺癌根治术:切除乳房、胸大小肌、腋窝Ⅰ .Ⅱ .Ⅲ组淋巴结
乳腺癌扩大根治术:根治术+胸廓血管、胸骨旁淋巴结清扫。 适应症:胸骨旁淋巴结转移者
改良根治术:保留胸大肌或胸大、小肌 适应症:Ⅰ .Ⅱ .期病人
全乳房切除术:全乳房 适应症:原位癌、微小癌、高龄患者
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前哨淋巴结活检:肿瘤+肿瘤周围1-2cm组织,术后必须放疗。 适应症:Ⅰ .Ⅱ .期
化疗
药物:肿瘤分化差、分期晚:EC(表柔比星、环磷酰胺)-T(多西他赛或紫杉醇方案) 分化好、分期早:TC方案 适应症:1、浸润性乳腺癌伴淋巴结转移(脉管内有癌栓) 2、淋巴结阴性但有高危因素(>2cm、分化差、ER、PR阴性,HER-2过度表达)
内分泌
三苯氧胺(他莫昔芬);芳香化酶抑制剂(绝经后使用) 适应症:ER、PR阳性者
放疗
保乳术后、全乳切除术后、预防性辅助、姑息
生物治疗
her-2阳性者
肺癌
病因
①:长期大量吸烟(最重要) ②:大气污染 ③:职业接触(砷、镍、石棉、煤炼焦过程、电离辐射等) ④:内部因素:饮食、遗传易感性、肺部慢性感染、基因变异(如P53…)
分型
右肺多于左肺,上肺多于下肺。 位置靠近于肺门的称为中心型肺癌。位于肺周围部分的称为周围型肺癌。
①鳞状细胞癌:与吸烟关系密切,男性占多数。常为中心型肺癌。常先经淋巴转移,血行转移发生相对较晚。 ②腺癌:最常见。年龄普遍低、女性相对多。多为周围型,一般生长缓慢,早期即发生血行转移 ③小细胞癌:老年男性、中心型多见。为神经内分泌起源,恶性程度高,生长快,很早出现淋巴和血行转移。对放疗和化疗虽较敏感,但可迅速耐药,预后差。
扩散和转移
1、直接扩散:①侵入相邻肺叶 ②突破脏层胸膜,造成胸膜腔种植转移(血性胸腔积液) ③直接侵犯胸壁、纵隔内其他组织和器官 2、淋巴转移:跳跃转移 ①邻近的肺段或肺叶支气管周围淋巴结 → ②肺门或隆突下淋巴结 → ③锁骨上前斜角肌淋巴结和颈部淋巴结 3、血行转移:小细胞癌和腺癌的血行转移较常见。肺、骨、脑、肝、肾上腺
临床表现
早期
往往无任何症状,胸片或CT检查时才发现。咳嗽、血痰、胸痛、发热、气促。 ①刺激性咳嗽 ②脓性痰液 ③血痰常见于中心型肺癌,通常为痰中带血点、血丝、少量咯血
晚期
①压迫或侵犯膈神经,引起同侧膈肌麻痹。 ②压迫或侵犯喉返神经,引起声带麻痹,声音嘶哑。 ③压迫上腔静脉,引起上腔静脉梗阻综合征,表现为面部、颈部、上肢和上胸部静脉怒张,皮下组织水肿。 ④胸膜腔种植(血性积液)。 ⑤压迫食管,吞咽困难。 ⑥肺上沟瘤,亦称pancoast瘤:侵入纵隔和压迫位于胸廓入口的器官和组织,产生剧烈胸肩痛、上肢静脉怒张、水肿、臂痛和上肢运动障碍。其中压迫颈交感神经引起honor综合征,同侧上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面部无汗
胸腹反常运动:膈肌极度衰弱或麻痹时,吸气依赖肋间肌与各副肌收缩,胸腔负压经薄弱的膈肌传至腹腔,使吸气时腹壁内移,与正常相反!
远处转移表现
脑转移:头痛、恶心或其他
骨转移:骨痛、血液碱性磷酸酶或血钙升高
皮下转移:皮下触及结节(硬、边界不清)
副瘤综合征
肿瘤产生的内分泌物质,临床上呈现非转移性的全身症状,如骨关节病综合征(杵状指、骨关节痛常见)、cushing综合征、男性乳腺增生
诊断
①胸部正侧位片:中心型肺癌早期无异常征象。支气管官腔被癌肿阻塞可产生相应的肺叶或一侧全肺不张。不张的上叶肺与肺门肿块联合可形成“反S征”影像。 ②CT:低剂量CT是目前肺癌筛查最有效的手段!同时评价纵隔情况。早期肺腺癌可表现为磨玻璃样病灶!中心型肺癌表现为肺门肿块,还可表现支气管内占位、官腔狭窄、阻塞,同时伴有肺门增大。 ③PET:恶性肿瘤的糖代谢高于正常细胞,表现为局部放射性浓聚。用于肺结节的 ④骨扫描:肺癌骨转移的重要筛查手段
明确病理的检查方法
中央型:①痰细胞学检查:怀疑肺癌者,应连续送检痰液3次或3次以上 ②支气管镜检查:常规进行支气管镜检查。一、观察并取得病理证据。二、病灶准确定位。三、发现可能同时存在的气管内原发癌。
周围型:①经胸壁针吸细胞学或组织学检查:有引起气胸、出血的可能。针道种植转移,只用于无手术指征的肺癌病人病理取材。 ②胸腔镜检查:未能取得病理诊断但高度怀疑肺癌时,全面探查胸腔内情况,活检、明确病理诊断及分期,并可同时完成治疗性手术!
纵膈:支气管镜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支气管镜在超声引导下对纵膈和肺门淋巴结进行细针穿刺针吸活检,用于病理获取和淋巴结分期。与纵膈镜相比,它具有更加微创的优势。
分期
T2:3cm T3:3-7cm T4:>7cm或侵犯纵膈与胸壁
N1:同侧肺叶、肺门 N2:纵膈 N3:锁骨上
治疗
小细胞肺癌:远处转移早,除早期(T1-2N0M0)的病人适于手术治疗外,其他应以非手术治疗为主。 非小细胞肺癌:依据确诊时的TNM分期治疗
手术治疗
适应症:Ⅰ. Ⅱ. 期和部分经过选择的ⅢA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无胸膜腔和纵膈内侵犯,无纵膈内淋巴结转移,无远处转移)。 术式:解剖性肺叶切除和淋巴结清扫
放射治疗
有纵膈淋巴结转移的肺癌,全剂量放射治疗联合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模式。 对有远处转移的肺癌,放射治疗一般用于对症治疗,是姑息性疗法。
化学治疗
包涵铂类药的两药联合方案 铂类+(长春瑞宾、紫杉醇、吉西他滨、多西他赛、培美曲塞)之一
靶向治疗
靶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肺腺癌病人群中最重要的治疗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