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党史时间线梳理
党史时间线梳理的思维导图,整理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进入近代,到1992年1月18日-2月21日,开展南方谈话,10月召开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编辑于2023-08-20 23:31:19党史时间线
1840年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进入近代
1840年-1919年期间
1、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重大战争爆发。
2、不同阶级发动不同的起义: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洋务运动,资产阶级改良派——戊戌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
3、此期间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19年
发动辛亥革命,革命失败,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五四运动爆发,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1921年
1、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召开,分别在上海、嘉兴南湖举办相关会议
2、确定党纲,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实现共产主义
3、红船精神:首创、奋斗、奉献
4、参会人员:上海小组——李达、李汉俊;武汉小组——董必武、陈潭秋;长沙小组——毛泽东、何叔衡;济南小组——王尽美、邓恩铭;北京小组——张国焘、刘仁静;广州小组——陈公博;旅日小组——周佛海;受陈独秀委托的武汉小组——包惠僧;共产国际派马林(荷兰人)和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尼克尔斯基
1922年
1、1922年7月,召开二大
2、确定高低纲领,最高纲领为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为反帝反封。
1923年
召开三大,提出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进行党内合作的战略方针,共同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
1924年
1、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正式建立
2、新三民主义取代旧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突出“反帝”内容
民权主义强调民主权利应为“一切平民所有”
民生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
3、新三民主义为国共合作的基础
1925年
1925年1月,中共四大召开,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 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
1927年
大革命进入高潮,北伐军解决大半个中国,为了窃取胜利果实,蒋介石、汪精卫先后背叛革命,发动“四一二”(上海)和“七一五”(武汉)反革命政变,同时也标志着国民大革命结束,国共第一次合作以失败告终
1927年4月27日-5月9日,召开中共五大
1、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实际上未解决任何问题
2、大会成立了我党历史上第一个中央的纪律检查机构——中央监察委员会
3、正式提出党内实行民主集中制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发动,以失败告终
1927年8月7日,召开八七会议
1、坚决的纠正和结束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2、确定实施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
3、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思想
4、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党的主要任务
1927年9月,秋收起义发动,失败。
1、失败后,在文家市提出战略重心转移,城市转向农村
2、秋收起义部队在到达江西三湾时进行了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党支部建立在连队之上)
1927年10月,达到井冈山,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927年12月11日,广州起义发动,失败
1928年
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开,第一次在国外召 开会议
1929年
1、召开古田会议,去除非无产阶级思想提出建设新型人民军队,铸造军魂。
1931年
1、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建立
2、蒋介石开始不断围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开始战略性转移,开始长征
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红军长征:江西瑞金→突破敌人四道防线→湘江战役(长征途中最惨烈的战役)→占领遵义→四渡赤水(毛思想)→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镇会是(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10月,长征终点)(红一、红二、红四会师,其中红一军红四蒋介石终点围剿军队)
1935年1月,召开遵义会议
1、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结束“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共中央的统治
2、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的绝对领导权
3、第一次独立自主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问题
4、在极端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召开,决定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7年
1937年8月,召开洛川会议,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土地革命战争结束,结束了国共长达十年的对峙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
1937年8月,延安桥儿沟召开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作了《论新阶段》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1942年
发起延安整风运动
1、反对主观主义整顿学风
2、反对宗派主义整顿党风
3、反对党八股文主义整顿文风
意义:确立起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1944年
1944年5月,召开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标志着历史三年八个月的延安整风运动的结束,为中共七大召开作出了重要贡献
1937年-1945年
全面抗战时期
1945年
1945年4月23日-1945年6月11日,在延安召开七大会议。(会期最长)
1、毛泽东提交《论联合政府》,提出三大优良作风(批理密)。
2、刘少奇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第一次独立修改党章
3、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领导思想
4、七大是“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为抗日战争和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基础。
1945年-1949年
解放战争时期
1949
1949年3月,召开七届二中全会。是最后一次在农村召开的会议。
1、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由农村转到城市
2、首次提出执政党建设
3、提出两个务必。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共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
1949年-1956年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进入新三民主义社会
1950年-1953年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
1953年7月,抗美援朝胜利
战役:长津湖战役(在朝第二次战役)、 上甘岭战役(最惨烈的战役)
1956年
1956年9月召开八大,同年年底完成三大改造
1978年
1978年12月,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政治上: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至经济建设上
组织上:确立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1981年
6月27日-29日,召开十一届六中全会
科学评价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
标志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
提出当时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982年
9月,召开党的十二大。邓小平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崭新命题
1987年
10月,召开党的十三大。
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两个基本点:改革开放、四项原则
确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1992年
1月18日-2月21日,开展南方谈话
10月召开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