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导论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相关知识,考幼师教资的小可爱们可以看看,这是第一章,接下来会有更新
考幼师教资的小可爱可以关注一下哦,每周一更新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正面管教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资:教育目的
儿童文学的编创
学前课程
教育综合:认知发展教育中的感觉和知觉
儿童发展心理学思维导图
遵循教育规律下的教育创新
教育与教育学思维导图
儿童发展心理学导论
学前心理学概述
研究对象
学前儿童(0-6岁)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特点及其应用的学科。
研究内容
个体高级心理活动的发生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变化过程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含义: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心理发展的每个不同年龄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内容:一是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语语言,想象等 二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兴趣、动机、情绪、能力、自我意识、性格、人格等。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方向性和顺序性 连续性和阶段性 不均衡性 个体差异性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是指不同个体在心理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里状况、速度和水平方面的差别。
影响因素大致分为两类:遗传和环境(家庭、幼儿园、社区)
研究任务
揭示儿童心理变化的基本规律
解释从出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变化
意义
培养学前儿童的兴趣,树立专业思想
掌握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知识
掌握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方法
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原则
客观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
教育性原则
伦理性原则
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方法
观察法
为什么说观察法是研究学前儿童心里最基本的方法? 1.采用观察法,可弥补幼儿理解能力和反应方式等的局限,能观测许多用其他方法无法测量的行为 2.幼儿一般不像成人那样把测试看做一件严肃的事,他们还很不理解在测量中需要认真做出反应的重要性,这种特点可避免“最高水平”局限,观察出幼儿的典型行为 3.与成人和年龄较大的儿童比较,幼儿更少受到观察过程的影响,一般在稍经熟识的观察着面前仍能表现自然行为,显得旁若无人,我行我素。幼儿年龄越小这种现象越明显,因而观察所得的资料也就越真实 运用观察法研究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中有关行为的问题,不仅较适宜,而且较有效。在学前儿童研究领域内,观察法是最基本的研究方法
在自然的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记录儿童的语言和行为表现,从而判断儿童心理活动特点和规律的方法。
实验法
根据研究目的,改变或控制儿童的活动条件,以引起其某种心理活动的恒定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心理活动之间的关系
调查法
问卷法
访谈法
测验法
用编制好的心理测验作为工具测量儿童的某一行为表现,然后将测得的数据与心理测验提供的平均水平相比较,可以看出被试的个别差异
作品分析法
这是了解儿童心里的辅助方法。儿童的作品有作业,绘画,手工,日记等 通过对儿童作品的分析,可以了解分析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理解力,兴趣,能力和性格等。
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
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
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
探究不同的环境对儿童的影响
提出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
学前儿童发展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特点:是定向发展中的顺序性
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是一个不断从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积极的、有次序的变化过程
发展的方向
发展的趋势
从简单到复杂
从具体到抽象
从被动到主动
从零乱到成体系
发展的速度
发展的高速度
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
发展的不均衡性
有关儿童心理发展的几个关键词
转折期、危机期
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会出现心理发展在短时期内突然急剧的变化的情况,成为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
在转折期出现的各种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和反抗成人的行为。危机往往是由于儿童心理发展迅速而导致心理发展的不适应
关键期
儿童心理发展某种特征的形成,或者某种能力的发展,在某一时期容易出现,过了这一时期很难出现
敏感期
也叫最佳期,事半功倍和事倍功半
最近发展区
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会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的大小,是儿童心理发展潜能的重要标志,也是儿童可接受教育程度的标志。
生物因素
遗传因素
提供了人类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
奠定了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生理成熟
指身体生长发育的程度或水平,也称生理发展
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
双生子爬梯实验
社会因素
环境和教育
环境决定论——华生
社会环境的作用
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是制约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和方向的重要因素
培根:人之所以成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
儿童的主动活动
儿童心理是在活动中产生,发展并表现出来
儿童的心里内部矛盾是在活动中产生并转化的
游戏是最合适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活动
游戏是学前儿童最喜欢的活动
游戏可以解决学前儿童发展过程中的矛盾、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遗传与环境的争论
绝对决定论
环境决定论
代表人物:华生
最终决定人发展结果和水平的因素只有环境一个,人类通过遗传获得的素质大同小异,对人发展的影响几乎不起作用
遗传决定论
代表人物:高尔顿
环境对人的影响只起到加速或者延缓的作用,对人最终的发展结果和水平的影响微乎甚微。
共同决定论
遗传与环境幅合论
代表人物:斯腾
个人的发展=遗传×环境 或 发展=遗传+环境
成熟势力说
代表人物:格赛尔
支配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成熟与学习
相互作用论
代表人物:皮亚杰、阿纳斯塔西、沃纳、瓦龙和前苏联的维列鲁学派的心理学家
互相制约互相依存
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对发展的作用是动态的
关于婴幼儿的发展
早期婴幼儿心理发展的思想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世界图解》
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
白板说
法国思想家—卢梭
《爱弥儿》
德国心理学家—普莱尔
科学心理学的产生,以1882年《儿童的心理》一书的出版为标志
美国心理学家—霍尔
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派别
成熟努力说
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
行为主义
华生 刺激—反应说 环境、教育是儿童行为发展的唯一条件
斯金纳 强化理论 刺激→反应→强化
班杜拉 社会学习理论 刺激→机体的内部过程→反应
精神分析理论
奥地利—弗洛伊德 第一次从精神动力学或精神分析的角度对幼儿的发展和行为进行描述
德国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 八个心理社会发展阶段
影响
1.重视对潜意识的开发和利用 2.重视健康人格的形成 3.使心理健康教育成为现代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 4.重视儿童早期经验的作用 5.使学生的性教育得到重视和正视 6.主张创设活泼、轻松、安全的氛围,有利于幼儿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
认知发展理论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
文化历史理论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 提出“最近发展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