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六章学校教育制度
教师招聘考试教宗思维导图,分享给大家,一起备考,努力上岸
教育综合知识教育心理学,第五章,问题解决与学习迁移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正面管教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资:教育目的
儿童文学的编创
学前课程
教育综合:认知发展教育中的感觉和知觉
儿童发展心理学思维导图
遵循教育规律下的教育创新
教育与教育学思维导图
学校教育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概述
概念
定义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规定着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地位
①教育体系中最严密最有效的基本制度 ②教育制度的核心组成部分 ③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制度保证
影响因素
经济、政治、文化、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原有学制及国外学制
政经文人在国外
发展特征
重视学前教育注重早期的智力开发
初等教育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限延长
义务教育的代表性国家日本 西德12年 英国 美国11年 苏联 法国十年 中国 日本九年 意大利 巴西 印度八年
改革中等教育发展职业教育
中心问题:处理好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
高等教育大众化,结构层次与类型多样化
15%以下为精英教育、15%到50%为大众化教育、50%以上为普及教育 高等教育机构多样化 学生成分发生变化
终身教育迅速发展
首次提出:保罗朗格朗 普及:联合国教科文《学会生存》
学制类型与发展
欧美
双轨
国家:英国法国前西德
优点:学术水平较高,有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 缺点:加剧了社会矛盾,不利于教育的普及
单轨
国家:美国
优点:民主性,社会公平和教育机会均等,有利于教育的普及 缺点:教育水平参差不齐,效益低下,发展失衡
分支型
国家:苏联、中国
优点:学术水平较高,有利于教育的普及 缺点:学生负担过重,教学计划统得过死
我国
旧中国
1902年壬寅学制
钦俩人,仍颁布
《钦定学堂章程》 张百熙 日本
地位:①第一个颁布未实施②旧中国近代学制的开端
1904年癸卯学制
奏死鬼,癸实施
《奏定学堂章程》张百熙、张之洞、荣庆 日本 第一个实施,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保留了科举制残余 学校分为三段七级 修业年限最长
地位:①标志着封建传统学校的结束②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始③我国从封建教育向近代教育迈出的第一步
1912年壬子癸丑学制
丑女要爱美
蔡元培《对于教育方针的意见》 日本 教育期限分为三段四级 初等义务教育为四年 女子教育正式列入学制系统 废除毕业生奖励出身制度 取消读经可与尊忠君尊孔内容,增加自然科学与每日课程 重视生产技能训练和实业学校 办学全线上取消期末种种限制
地位:①与资本主义学制相仿②与科举制度相区别③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又迈出了一步
1922年壬戌学制
戌美国
六三三学制、新学制 美国 初级义务教育四年 课程无男女校区别 缩短小学修业年限,大学取消预科 与中学平行的有师范学校职业学校 职业教育代替了实业教育
地位:①使用时间最长、影响最大②教育脱离了社会封建教育③走上了现代化的发展轨道
新中国
51学制改工农
速成教育、业余教育 三类学校: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
58同城找工作
三结合、六并举 三类学校:全日制学校、、半工半读学校、业余学校
85教体改校长
校长负责制
93纲要全基重
两基: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两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两重:重点学校、重点学科
95教育定制度
01基础改评价
现在的学制系统
纵向: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横向: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
终身教育
概述
含义:①人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 ②人一生中所受不同教育的综合
特点
终身性、全民性、多样性、灵活性、自主性、实用性
观点
从胎儿到坟墓的人生全程教育 翻越学校围墙的教育 学习方式:自我导向学习 学习内容:无所不包 目标:完善的人与和谐的社会
意义
使教育获得全新的诠释,引发教育思想、观念变革 促进教育社会化和学习型社会的建立 引发教育内容与师生关系革新 为学习者指出了一条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崭新之路
义务教育
概念: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基础教育
强制性(最本质特征) 普遍性 基础性 免费性(国际特征)
免强普基
起源
起源:德国16世纪 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国民教育之父) 开端:1619年德意志魏玛邦公布学校法令 大规模实施: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以后工业革命后 普及: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各资本主义国家
最先出现: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中的《学务纲要》第一道正式法令:1906年《强迫章程》 正式试办:1911年《试办义务教育章程案》 1912年《壬子癸丑学制》初等小学四年为义务教育 1982年宪法首次以法律形式确定
古代学制
萌芽于西周
形成于西汉
完备于唐宋
清末开始建立现代学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