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马工程《管理学原理》12控制的类型与过程
马工程《管理学原理》12控制的类型与过程 知识导图,控制是 对组织内部管理活动及其效果进行衡量和矫正,以确保组织的目标及为此而拟定的计划得以实现。
马工程《管理学原理》16组织创新 知识导图,介绍了组织变革与创新、组织结构创新、创新与学习型组织的知识,一起来看。
马工程《管理学原理》13控制的方法与技术 知识导图,质量管理(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通过质量体系中的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来实现管理职能的全部活动)
马工程《管理学原理》15创新原理 知识导图,管理创新活动是相对于维持活动的另一类管理活动,它是在探究人类创新活动规律的基础上,对管理活动改变的过程,是一种产生新的管理思想和新的管理行为的过程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控制的类型与过程
控制的内涵与原则
内涵
对组织内部管理活动及其效果进行衡量和矫正,以确保组织的目标及为此而拟定的计划得以实现
目的性
整体性
以系统理论为指导
覆盖组织活动的各个方面
管理控制工作应作为全体组织成员的职责
通过监督和纠偏来实现
是一个过程
系统
控制论
含义:一个人与人之间、机器同机器之间、人同机器之间,将社会作为一种时间实践序列的通信理论
通常序列存在偶然性,这种偶然性是一种熵增的自然倾向
研究耦合运行系统的控制和调节
组成
控制主体
以股东为主体的高层控制主体eg股东会、监事会、董事会、经理人、党委、工会组织
以经营者和管理者为主体的中层控制主体[各职能管理层控制主体、控制责任来源于总经理授权】
以普通员工为主体的低层控制主体【岗位层次控制主体、控制需求来源于完成岗位责任】
控制客体(即评价的对象范围)
【决定风险高低】具体控制对象:财产【组织享有的,能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包括精神财富】、交易【直接目的保证交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股东意愿和企业制度,间接目的是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与完整】、信息
影响控制有效性的因素:控制系统和人
控制目标【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而非达到既定的“有序”)、经济且有效地利用组织资源、确保信息质量】
手段与工具体系
控制机构:由组织中不同控制层次和各个不同性质的专业控制部门组成
控制工具:主为凭以获取信息的计算机和网络等
控制运作制度:控制的任务与职责、控制的程序与规划等
eg内部控制
含义: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目标: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系统框架
其实施是一个系统、动态、持续改进过程(过程图和实施路线图ppt17页)
原则
有效标准
控制关键点
控制趋势原则【面向未来】
直接控制原则【与间接控制(在出现偏差后、造成损失后采取措施代价较大)相反,着眼于培养更好主管人员,使其书熟练应用管理概念、技术和原理,以系统的观点进行和改善工作,事先察觉偏差,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例外原则
其他:准确性、及时性、灵活性、经济性、客观性
控制类型
进程
事前/预先:前馈控制
优点
防患于未然,避免事后控制无能为力弊端
针对某项计划行动所依赖的条件进行控制,不针对具体人员,不会造成心理冲突,易被员工接受并扶助实施
适用范围广
缺点
需要即使准确信息,并要求管理人员充分了解前馈控制因素与计划工作影响关系,同时必须注意各种干扰因素,做到十分困难
同步/同期:现场控制(面对面领导,主有监督和指导两项职能)
重要性:破窗理论
易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避免更大偏差出现
提高工作人员工作能力和自我控制额能力
弊端
易受管理者时间、精力、业务水平制约,受管理者工作作风和领导方式影响
应用范围较窄(难以计量工作难以进行现场控制)
易在控制者与被控制者之间形成对立情绪,挫伤被控制着工作积极性
事后:反馈控制
特点
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
尽管不是最好控制,但仍被广泛地使用着,因为受主客观条件限制,人们往往会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失误
面向未来(防止偏差在今后活动再度发生)
弊端:冲突已经产生;有时滞问题 作用1在周期性重复活动中,可以避免下一次活动发生类似问题2可以消除偏差对后续活动过程的影响3可以总结经验教训,了解工作失误原因4可以提供员工奖惩依据
职能
战略控制
财务控制(比率分析、预算分析、经济附加值、市场附加值)
营销控制(年度计划控制、盈利控制、效率控制、战略控制)
内容
制度控制(制度制定、执行和考核)
风险防范控制(风险的预警、辨识、评估、预防)
预算控制(通过量化标准使管理者和员工明确自身目标,实现企业总体目标与个人目标紧密衔接)
激励控制(通过激励调动管理者及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绩效考评控制(考评指标和程序的制定、考评方法的选择、考评结果分析和纠正偏差、奖励措施等关键环节)
控制过程
1确定目标
流程
1选择控制对象——控制什么
基于资源等限制,重点控制对实现组织目标成果有重大影响因素【1环境特点及其发展趋势2资源投入3活动过程】
2选择关键控制点
考虑因素(影响整个工作运行过程的重要操作与事项、能在重大损失出现前显示出差异的事项、若干能反映组织主要绩效水平的时间与空间分布均衡的控制点)
3确定控制标准
确定方法
统计计算法、经验估计法、工程方法
类型
定量标准,便于度量和比较,是控制标准的主要表现形式eg实物标准、价值标准、时间标准)
定性标准,有关服务质量组织形象等方面,一般难以定量
基本要求(简明性、适用性、一致性、可行性【标准不过高也不过低】、可操作性【便于对实际工作绩效衡量、比较、考核和评价】、相对稳定性、前瞻性)
2衡量绩效
衡量主体(本人、同层级其他人员、上级主管、职能部门人员等)
衡量项目:实际工作中与已制定的标准相对应的要素
方法(亲自观察、利用报表和报告、抽样调查等)
频度(间隔多久?定期衡量or不定期衡量?——不同衡量项目有不同的适宜衡量频度)
3分析与纠偏
衡量结果与标准对比
分析偏差(分析确认偏差性质,抓住问题实质和重点——深入分析造成偏差原因【计划指标or工作标准制定不科学/外部环境发生意外变化/组织内部因素变化eg工作方法不当、组织不力、领导无方】
实施纠偏
修订标准
改善工作(应急纠偏措施【组织某些问题属于急性问题,多数应实施应急纠偏】、彻底纠偏措施【认真分析后花时间永久性地从根本上解决是非常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