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二章均衡价格(1-4)
微观经济学第二章均衡价格,包括需求曲线、供给曲线、供求均衡、经济模型四节。
微观经济学又称个体经济学,小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以单个经济单位(单个生产者、单个消费者、单个市场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的一门学科。本思维导图是微观经济学-引论,包括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内容,喜欢的小伙伴可以点个赞哦!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微观经济学
基本假设
市场出清:市场上供求均衡,无资源闲置
商品价格具有充分灵活性,能使需求和供给迅速达到均衡的市场
经济人假设:即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以利己为动机,最小代价追逐最大利益
完全理性:个体的最优化行为,有限度的理性
完全信息
能迅速获得各种信息
一、需求曲线
1.需求
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人们愿意(购买欲望)并且能够(支付能力)购买的商品量(必须是一定价格水平)
需求是购买欲望和支付能力的统一
2.需求表
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水平和与之对应的该商品的需求量之间的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3.需求曲线和需求定理
需求量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
4.影响需求的因素
商品本身的价格(价格下降-需求增加)
相关商品的价格(互补品价格降低-需求增加)
消费者的收入及社会分配的公平程度(消费者收入增加-需求增加)
消费者偏好(偏好程度增加-需求增加)
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预期某物品将来要提价-需求增加)
人口数量与结构的变动
政府的消费政策
5.需求函数
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因变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数学表达式D=f(a,b,c,d,n)
a,b,c,d,···n代表上述影响需求的因素
若仅分析价格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影响
Qd=f(P)
P为商品价格,Qd为商品需求量
简化分析(在不影响结论的前提下,大多使用线性函数)
Qd=α-β(P)
α、β为常数,α为截距,β为斜率倒数
6.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①需求量变动
其他因素不变
商品本身的价格变化
引起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
②需求的变动
商品本身价格不变
其他因素变化(收入)
收入减少,需求曲线左移,需求减少
引起需求曲线的移动
7.需求定理的特例
①吉芬物品-需求量与价格成同向变动的特殊商品(生活必需品)
②炫耀性物品
二、供给曲线
1.供给
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厂商愿意(供给欲望)并且能够(供给能力)供应的商品量
供给是供给欲望与供给能力的统一
2.供给表
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水平和与之对应的该商品的供给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3.供给曲线与供给定理
供给量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
4.影响供给的因素
商品本身的价格
相关商品的价格
生产要素的价格
生产技术的变动
价格预期
不可抗力因素(如气候)
5.供给函数
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因变量)和影响供给的各种因素(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数学表达式S=f(a,b,c,d,n)
a,b,c,d,···n代表上述影响供给的因素
若仅分析价格对该商品供给量的影响
Qs=-δ+γ(P)
6.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
①供给量的变动
引起供给曲线上点的移动
②供给的变动
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
其他因素变化(成本、技术)
成本上升,供给曲线左移,供给减少
引起供给曲线的移动
三、供求均衡
1.均衡
供需曲线都说明了价格对于消费者的需求和生产者的供给的决定
商品的价格决定
在商品的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的相互作用下形成
将供需曲线结合在一起,说明均衡价格的形成
均衡
经济事物中,有关变量在一定条件下互相作用,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2.均衡价格
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同一价格
是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时的价格
均衡价格的形成
供求双方在竞争过程中自发形成的,是一个价格自发决定的过程
供求不平衡,市场出现两种状态
过剩
供过于求(市场价格>均衡价格)
短缺
供不应求(市场价格<均衡价格)
均衡点
均衡点上的价格-均衡价格
均衡点上的供求量-均衡数量
3.供求定理
①如果供给不变
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右移-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增加
需求减少-需求曲线左移-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减少
②如果需求不变
供给增加-供给曲线右移-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
供给减少-供给曲线左移-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
③需求和供给同时变化
供求定理: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的变化
均衡价格随着需求的增加和供给的减少而上升
四、经济模型:静态、比较静态和动态分析
1.经济模型
用来描述所研究的经济事物的有关经济变量之间互相关系的理论结构
以供求为例:抽象出供给量、需求量、价格,用数字表达式概括其关系:
计算题
Qd=Qs P=P
2.变量
内生变量
在模型内所要决定的变化数值。(P、Qd、Qs)
外生变量
模型以外的其他因素决定的已知的变量,并作为参数(系数),假设既定的、或过去已确定的,或非经济力量决定的(α、β、δ、γ等)
外生变量发生变动将引起内生数值发生变化
3.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静态分析:分析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以及达到均衡状态所需的条件,并不涉及达到均衡状态的过程
比较静态分析
①原有条件发生变化,对新旧两种均衡状态进行对比分析
②只对既成状态加以比较,不涉及条件变化的调整过程
动态分析:考察变化而使经济均衡调整的路径或过程
加进时间因素(时间分析或序列分析)
更适合经济增长与发展、经济周期波动等宏观经济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