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机械运动(初中物理知识考点)
初中物理 第一章 机械运动,分享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运动的描述、运动的快慢、测量平均速度的知识,一起来看。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曹刿论战思维导图
机械运动 (初中物理考点知识框架)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长度测量
长度的国际单位:米(m)
单位换算
常用长度测量工具: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仪、卷尺、皮尺等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会看:一看量程;二看分度值;三看零刻度线
2.会放:让零刻度线或者某一整刻度线对齐被测物的一边,将有刻度的一边紧靠被测物,且与被测边平行
3.会读:视线要正对刻度线,且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整刻度估读时“0”不可省略
4.会写:测量值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几种特殊测量方法
累积法、平移法、滚动法、替代法
时间测量
时间的国际单位:秒(s)
单位换算:1h=60min;1min=60s
常用时间测量工具:钟、表、秒表(运动和实验室常用)
秒表的读数
先读小盘再读大盘
小盘读分(min),大盘读秒(s),当小盘的指针超过最后一个分度值一半的时候读取大盘里的大数,反之读大盘里的小数
·误差是始终存在的, 只能减小误差, 不能避免误差 ·错误可以避免
运动的描述
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参照物:当我们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的时候,总会选择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参考标准的物体就叫做参照物
物体运动和静止的判断:
①确定研究物体和参照物;
②判断研究物体和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③若相对位置变化,则研究物体相对参照物是运动的, 若相对位置不变化,则研究物体相对参照物是静止的
因此运动是相对的,一个物体在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时,它的运动状态可能是运动,也可能是静止 【注】参照物可任选,但是不能选择被研究的物体本身
运动的快慢
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
①在相同时时间内比较物体运动的路程
②运动相同的路程比较物体分别花费的时间
速度:在物理学中,把物体运动的路程与运动所花费的时间的比值叫做速度
公式:v=s/t ---------- 变形:s=vt t=s/v(求路程和时间)
单位换算:1m/s=3.6km/h
速度的物理意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物体在某一段路程或者某一段时间内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可粗略用公式v=s/t计算
测量平均速度
斜面小车 下滑实验
①斜面应该陡一些,以方便记录时间
②如果越过某点才停止计时,则计算出的平均速度偏小;如果未到某点才停止计时,则计算出的平均速度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