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育知识与能力-德育
教育知识与能力思维导图-第七章-德育-2020-高中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八章-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2020-高中
教育知识与能力思维导图-第六章-心理辅导-2020-高中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正面管教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资:教育目的
儿童文学的编创
学前课程
教育综合:认知发展教育中的感觉和知觉
儿童发展心理学思维导图
遵循教育规律下的教育创新
教育与教育学思维导图
德育
品德结构与道德发展理论
品德结构
道德认识--品德形成基础
道德情感
直觉性道德情感体验
形象性道德情感体验
伦理性道德情感体验(爱国主义感,事业感,责任感)
道德意志
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关键
道德行为
稳定,无条件--道德习惯(关键)
不稳定,有条件
道德的认识和道德行为的关系
道德发展理论
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
自我中心阶段(2-5)
权威阶段(5-8)
可逆阶段(8-10)
公正阶段(10-12)
柯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
前习俗水平(9岁以下)
惩罚与服从阶段
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习俗水平(多数青少成人)
“好孩子”取向
遵守法规取向
后习俗水平(20岁后,少数人)
社会契约取向
原则或良心取向
中学生态度和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
态度和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
依从(表面)
从众
服从
认同(对榜样的模仿)
内化(融为一体,构建完整价值系统)
影响因素
外部:家庭教育,社会风气,学校教育(主导),同伴群体
内部:认知失调(先决),态度定势(前提),道德认知
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态度和品德的方法
有效的说服
树立良好的榜样
利用群体的约定
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价值辨析
中学德育的目标和内容
德育的概念
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
德育目标
德育内容
学校德育基本内容
道德
政治
思想
主要内容
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和国际主义教育
理想教育和传统教育
集体主义教育
劳动教育
纪律和法制教育
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中学德育过程
德育过程的内涵
概念:德育过程事教育者按德育目标对学生在品德发展上所提出的要求,借助相应的德育内容和方法,对其政治意识,思想观点,道德品质等方面施加影响,并引导其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的过程。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的关系
联系
教育与发展
区别
品德形成是学生个体品德自我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事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教育过程,是双边活动过程。
品德形成过程中学生受各种因素影响,包括自身和环境;德育过程中,学生主要是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
品德形成结果可能和社会要求一致也可能不一致,但德育过程是与社会要求一致的
德育过程基本规律
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学生的思想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因素构成
德育过程的顺序(多种开端)
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进行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学生思想品德的任何变化,都必须依赖学生个体的心理活动
德育过程中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实质上都是对外界教育因素的分析综合过程
青少年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他们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
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中学德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原则
导向性原则
疏导原则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知行统一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依靠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长善救失原则)
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途径
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基本)
社会实践活动
课外校外活动
共青团组织活动
校会班会周会晨会与时事政策的学习
班主任工作
方法
说服教育法
榜样示范法
情感陶冶法
实践锻炼法
个人修养法
品德评价法(奖励处分)
新时期德育发展的新主题
生存教育
生命教育
生活教育
安全教育
升学指导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