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运动生理学
运动生理学第一章肌肉活动,人体肌肉包含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三种类型,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是维系人体肌肉紧张、维持身体姿势和完成各种身体活动的基本动力。
编辑于2023-09-22 16:31:04 湖南运动生理学
第一章:肌肉活动
人体肌肉包含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三种类型,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是维系人体肌肉紧张、维持身体姿势和完成各种身体活动的基本动力。
第一节:生物电现象
由细胞或组织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主要表现为安静时的静息电位和收到刺激时产生的动作电位,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
一、刺激、反应与兴奋
(一)刺激和反应
1.刺激
物理性刺激
化学性刺激
生物性刺激
2反应
兴奋:相对静止→活动
抑制:活动→相对静止
3.刺激引起反应的条件
一定的强度
一定的持续时间
一定的强度变化率
阈值(阈强度)
(二)兴奋和兴奋性
二、细胞生物电活动
(一)静息电位(跨膜电位、膜电位、K⁺平衡电位)
概念
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内负外正”,极化,去极化,复极化
机制
K⁺外流
(二)动作电位(锋电位)
细胞兴奋的标志
概念
细胞受到刺激而兴奋时,细胞膜在原来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迅速、短暂、可向周围扩布的电位波动。
超射,上升支,下降支
机制
①上升支:细胞外Na⁺快速内流造成的。
②下降支:细胞内K⁺外流造成的。
③复极化:钠泵激活,膜内Na⁺泵出细胞,膜外K⁺泵入细胞。
特点
①有“全或无现象”。
②有绝对不应期。
传导
沿着整个细胞膜扩布。
动作电位呈脉冲式的锋电位,称神经冲动。
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动作电位,通常具有的特征
①生理完整性。
②双向传导。
③不衰减和相对不疲劳性。
④绝缘性。
第二节:肌肉收缩原理
一、肌肉的微细结构
(一)肌原纤维
明带(I)
长度可变,中央有一条Z线
暗带(A)
中间透明H区,H区中间有暗线M线
肌小节
粗肌丝
组成:肌球蛋白分子,两条相同重链和四条轻链。
构成:一个双球状头部和与之相连的一个双股螺旋长链尾部
特殊结构:横桥
细肌丝
组成:肌动蛋白(60%主体),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调节蛋白)
(二)肌管系统
横管系统
构成:肌细胞向细胞膜内凹入形成
作用:将肌细胞兴奋时出现在细胞膜上的电位变化传入细胞内。
纵管系统
纵管和终池是Ca⁺的贮存库,实现Ca⁺的贮存、释放和再积聚。
三联管
一横管和两侧的终池构成
是把肌细胞的电变化和肌细胞的收缩过程耦联起来的关键部位。
二、肌肉收缩与舒张过程
(一)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的传递
过程:
①运动神经元兴奋→轴突末梢→突触前膜→钙通道开放→轴浆中囊泡向突触前膜的内侧面靠近; ②囊泡与突触前膜融合→ACh被释放进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ACh受体结合→突触后膜去极化,形成终板电位→邻近细胞膜产生动作电位→肌肉; ③突触间隙和终板膜上有大量胆碱酯酶使乙酰胆碱水解失活,维持下一次神经-肌肉接头的正常传递。
特点:
①化学传递 ②兴奋佳递节律是1对1的 ③单向传递 ④时间延搁 ⑤高敏感性
(二)肌肉的兴奋-收缩耦联
步骤:
①电兴奋通过横管系统传向肌细胞深处; ②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信递; ③肌浆网中Ca²⁺释放入胞质以及Ca²⁺由质向肌浆网的再聚积。
(三)肌肉的收缩与舒张过程
肌肉收缩的滑行理论
第三节:肌肉收缩的形式与力学特征
一、肌肉收缩的形式
(一)缩短收缩(向心收缩)
非等动收缩(等张收缩):关节力量最弱点得到最大锻炼。例:前臂弯举、高抬腿跑。
等动收缩:肌肉在关节整个运动范围都得到最大程度的锻炼。例:自由泳的手臂划水动作。
(二)拉长收缩(离心收缩)
例:跑步时支撑腿屈髋屈膝,使臀大肌、股四头肌被预先拉长,为后蹬时伸髋伸膝发挥更大的肌肉力量创造条件。
牵张-缩短环节
即在肌肉缩短前先进行拉长收缩,使肌肉被拉长,在缩短收缩时便可产生更大的力量或输出功率。
(三)等长收缩
肌肉静力性工作的基础,在人体运动中对运动环节的固定、支持和保持身体某种姿势起重要作用。
二、肌肉收缩的力学特征
第四节:肌肉类型和运动能力
一、不同类型骨骼肌纤维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特征
二、肌纤维类型和运动能力
第五节:肌电图
第二章:能量代谢
运动生理学
第一章:肌肉活动
人体肌肉包含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三种类型,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是维系人体肌肉紧张、维持身体姿势和完成各种身体活动的基本动力。
第一节:生物电现象
由细胞或组织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主要表现为安静时的静息电位和收到刺激时产生的动作电位,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
一、刺激、反应与兴奋
(一)刺激和反应
1.刺激
物理性刺激
化学性刺激
生物性刺激
2反应
兴奋:相对静止→活动
抑制:活动→相对静止
3.刺激引起反应的条件
一定的强度
一定的持续时间
一定的强度变化率
阈值(阈强度)
(二)兴奋和兴奋性
二、细胞生物电活动
(一)静息电位(跨膜电位、膜电位、K⁺平衡电位)
概念
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内负外正”,极化,去极化,复极化
机制
K⁺外流
(二)动作电位(锋电位)
细胞兴奋的标志
概念
细胞受到刺激而兴奋时,细胞膜在原来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迅速、短暂、可向周围扩布的电位波动。
超射,上升支,下降支
机制
①上升支:细胞外Na⁺快速内流造成的。
②下降支:细胞内K⁺外流造成的。
③复极化:钠泵激活,膜内Na⁺泵出细胞,膜外K⁺泵入细胞。
特点
①有“全或无现象”。
②有绝对不应期。
传导
沿着整个细胞膜扩布。
动作电位呈脉冲式的锋电位,称神经冲动。
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动作电位,通常具有的特征
①生理完整性。
②双向传导。
③不衰减和相对不疲劳性。
④绝缘性。
第二节:肌肉收缩原理
一、肌肉的微细结构
(一)肌原纤维
明带(I)
长度可变,中央有一条Z线
暗带(A)
中间透明H区,H区中间有暗线M线
肌小节
粗肌丝
组成:肌球蛋白分子,两条相同重链和四条轻链。
构成:一个双球状头部和与之相连的一个双股螺旋长链尾部
特殊结构:横桥
细肌丝
组成:肌动蛋白(60%主体),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调节蛋白)
(二)肌管系统
横管系统
构成:肌细胞向细胞膜内凹入形成
作用:将肌细胞兴奋时出现在细胞膜上的电位变化传入细胞内。
纵管系统
纵管和终池是Ca⁺的贮存库,实现Ca⁺的贮存、释放和再积聚。
三联管
一横管和两侧的终池构成
是把肌细胞的电变化和肌细胞的收缩过程耦联起来的关键部位。
二、肌肉收缩与舒张过程
(一)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的传递
过程:
①运动神经元兴奋→轴突末梢→突触前膜→钙通道开放→轴浆中囊泡向突触前膜的内侧面靠近; ②囊泡与突触前膜融合→ACh被释放进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ACh受体结合→突触后膜去极化,形成终板电位→邻近细胞膜产生动作电位→肌肉; ③突触间隙和终板膜上有大量胆碱酯酶使乙酰胆碱水解失活,维持下一次神经-肌肉接头的正常传递。
特点:
①化学传递 ②兴奋佳递节律是1对1的 ③单向传递 ④时间延搁 ⑤高敏感性
(二)肌肉的兴奋-收缩耦联
步骤:
①电兴奋通过横管系统传向肌细胞深处; ②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信递; ③肌浆网中Ca²⁺释放入胞质以及Ca²⁺由质向肌浆网的再聚积。
(三)肌肉的收缩与舒张过程
肌肉收缩的滑行理论
第三节:肌肉收缩的形式与力学特征
一、肌肉收缩的形式
(一)缩短收缩(向心收缩)
非等动收缩(等张收缩):关节力量最弱点得到最大锻炼。例:前臂弯举、高抬腿跑。
等动收缩:肌肉在关节整个运动范围都得到最大程度的锻炼。例:自由泳的手臂划水动作。
(二)拉长收缩(离心收缩)
例:跑步时支撑腿屈髋屈膝,使臀大肌、股四头肌被预先拉长,为后蹬时伸髋伸膝发挥更大的肌肉力量创造条件。
牵张-缩短环节
即在肌肉缩短前先进行拉长收缩,使肌肉被拉长,在缩短收缩时便可产生更大的力量或输出功率。
(三)等长收缩
肌肉静力性工作的基础,在人体运动中对运动环节的固定、支持和保持身体某种姿势起重要作用。
二、肌肉收缩的力学特征
第四节:肌肉类型和运动能力
一、不同类型骨骼肌纤维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特征
二、肌纤维类型和运动能力
第五节:肌电图
第二章:能量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