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宏观经济学 第10章 经济波动导论
宏观经济学 第10章 经济波动导论的思维导图,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扩张和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现象。通常变现为国民收入和就业的波动,一般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
这是一篇关于统计学原理 时间序列分析与预测的思维导图,包含时间序列的水平分析、 时间序列的速度分析、 时间序列的分解分析等。
一图带你贯穿《财务管理》全书,学习企业的融资、投资和决策,掌握企业的资本结构。
宏观经济学 第7章 失业率的思维导图,当一个经济体中不存在周期性失业,所有失业都是摩擦性和结构性的,则该经济体达到了充分就业。充分就业情况下的失业率被称为自然失业率。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Ch10 经济波动导论
10.1 关于经济周期
10.1.1 GDP及其构成
经济周期
定义: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扩张和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现象。通常变现为国民收入和就业的波动,一般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
原因
内生波动
固定的周期。因为经济有内在的不稳定性存货周期
政治经济周期
选举引起的政府支出和货币政策变化
混沌理论
经济是一组数学公式描述,对应的数据看起来是随机的,但实质上是有规律的
外生冲击
需求冲击、供给冲击,经济内在稳定但是受到外来冲击
10.1.2 失业与奥肯定律
失业率与实际GDP呈负相关。
失业率上升1%,实际GDP下降2%
10.1.3 领先经济指标
先于整体经济变动的变量,可以帮助经济学家预测短期经济波动。 领先指标的大幅度下降预示经济很可能会衰退,指标大幅度的上升很可能会繁荣。
例子:股票指数、M2、PMI指数(制造业经理采购指数)、消费者信心指数
10.2 宏观经济学的时间范围
10.2.1 短期和长期的不同
长期
价格弹性
货币供给变动时,价格能调整至总供给和总需求相等,古典二分法成立,名义变量不影响实际变量
短期
价格粘性
古典二分法不成立,名义变量会影响实际变量,无法达到均衡状态 (M改变,P不变,实际变量改变)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短期影响产出,长期影响价格
10.2.2 总供给和总需求模型
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共同决定了经济的价格水平与产出数量
目的
1.说明这些冲击如何引起经济波动。 2.评价宏观经济改策可以如何对这些冲击作出反应。
10.3 总需求 AD
定义: 总需求是产出需求量与价格总体水平之间的关系,是指整个经济社会在任何一个给定的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S=C+G+I+NX。
10.3.1 AD的数量方程
MV=PY,总需求曲线假定M和V不变
若M和V变动,则AD曲线移动
10.3.2 为什么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
Y上升,M/P上升,若M不变,P则下降
10.3.3 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假设夹行减少货币供给5%: a、总需求曲线会发生什么变动? b、短期和长期中产出与物价水平会发生什么变动?
10.4 总供给 AS
定义: 总供给是产品和服务的供给量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10.4.1 长期:垂直的总供给曲线
总供给是有生产要素和技术水平决定的
Y是完全就业的产出水平,不取决于物价(也独立与货币供给)
M增长的长期效应
10.4.2 短期:水平的总供给曲线
M增长的短期效应
10.4.3 从短期到长期
LRAS, SRAS, AD交于长期均衡点
总需求减少
10.5 稳定化政策
冲击
使曲线移动的外生事件称为对经济的冲击。 使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冲击称为需求冲击,使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冲击称为供给冲击。
需求冲击
例:M变动,V变动,消费意愿,etc
信用卡的持有~V提高,M/P减少~总需求Y上升
供给冲击
例:技术进步,自然灾害,使用价格上涨,工人工资提高,etc
改变生产成本,影响企业定价(也成为价格冲击)
短期SRAS曲线上移
稳定政策
定义:减少短期经济波动严重性、使产出和就业量尽量接近其自然水平的政策行为。一般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应对需求冲击的政策
扩展性或紧缩性货币政策
应对供给冲击的政策
通过改变总需求调节供给冲击
1. 若希望稳定价格 (石油价格上升,SPAS上移)
减少M,AD下移,长期达到P不变,产出下降
2. 若希望稳定产出和就业
增加M,AD上移,长期均衡时产出和就业不变,但维持了较高的物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