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医学免疫学:抗体和补体
医学免疫学,抗体补体两章节较为详细的重点内容思维导图,欢迎大家掌握学习!
这是一篇关于抗原呈递细胞与抗原加工及提呈的思维导图
B淋巴细胞介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知识梳理,包括分化发育、B细胞的表面分子及其作用、B细胞分类、免疫应答规律、B细胞对TI抗原的免疫应答等等。
主要介绍了非营养物质的代谢,如肝的生物转化功能,胆色素代谢,胆汁的功能,血红素的生物合成等,整理较为详细,欢迎大家克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免疫学10.5 抗体补体
名词解释
抗体
互补决定区
ADCC
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杀伤细胞参与,针对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
单克隆抗体
调理作用
针对细菌的抗体,发挥的吞噬作用
免疫球蛋白
结构
两条重链
重链恒定区差异分为Ig A、Ig D、Ig E、Ig G、Ig M
两条轻链
κ:λ=2:1
铰链区
Ig E、Ig M无
生物学功能
1.结合抗原
2.激活补体
Ig M、Ig G激活经典途径
Ig E、Ig A激活旁路途径
3.穿过胎盘
木瓜蛋白酶水解抗体
Fc段(可结晶段)
Fab段抗原结合段,单价
抗体重点
Ig G ,最多,半衰期最长,CH2与C1q结合
Ig E,最少,半衰期最短
Ig M,分子量最大,人体最早产生,CH3与C1q结合
Ig G、Ig E、Ig D多为单体,无J链
J链由浆细胞产生,分泌片由黏膜细胞产生
Ig M作用
膜型
mIg M=BCR
分泌型
五聚体,成为巨球蛋白,一般不通过血管壁,存在于血液中,激活经典途径
CH3上有C1q的结合位点
生物学意义
细胞毒作用
C3b、C4b、iC3b可与中性粒细胞或巨噬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结合,促进吞噬细胞吞噬及杀伤
炎症介质作用
C5a、C3a、C4a介导炎症作用,结合于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表面相应抗体,释放脱颗粒,释放组胺。C5a对中心粒细胞有很强的趋化作用,刺激其产生氧自由基,花生四烯酸
清除免疫复合物
C3b
补体调节
经典途径前端调节机制
可溶性调节蛋白
C1抑制物(C1INH)
C4结合蛋白(C4bp)
I因子(If)
膜型结合蛋白
衰变加速因子(DAF)
膜辅蛋白(MCP)
补体受体1(CR1)
旁路途径前端调节
可溶性调节蛋白(二者灭活C3bBb)
H因子(Hf)
膜型调节蛋白
MAC调节机制
可溶性
S蛋白(SP)
群聚素
膜型(MIRL/CD59)
凝集素途径
血液中的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或纤维胶原凝集素(FCN)等直接识别病原体表面含有的甘露糖、岩藻糖残基,依次激活MBL相关丝氨酸蛋白酶(MASP)、C4、C2、C3形成的级联酶促反应
激活物:病原体表面的糖结构(甘露糖等)
过程:MASP2发挥丝氨酸蛋白酶活性,裂解C4、C2形成C4b2a转化酶和C4b2a3b转化酶
MASP2:可直接将C3裂解为C3b和C3a,使其直接参与旁路途径,对经典途径和旁路途径有交叉促进作用
旁路途径
不依赖于抗体,有微生物或外源性异物直接激活C3,在B因子、D因子和备解素作用下,形成C3bBbp(C3转化酶)和C3bnBb(C5转化酶)的级联酶促反应
激活物:内毒素,酵母多糖
过程:C3b在C3受蛋白酶作用下可自然持久的低水平的产生,结合于激活物表面,与B因子结合,B因子刺激D因子将B因子裂解,形成C3bBb。备解素与C3转化酶结合可稳定防降解
存在正反馈放大效应
经典途径
激活物与C1q结合,依次激活C1r、C1s、C4、C2、C3,形成C3转化酶与C5转化酶的级联酶促反应过程
激活物:主要是与抗原结合的Ig M(CH3)和Ig G(CH2)分子,此外LPS也可
过程:C1r激活C1s的丝氨酸蛋白活性,催化C4形成C4b,继续催化C2,形成C4b2a(C3转化酶),催化C3形成C4b2a3b(C5转化酶)
C5转化酶使C5变为C5a游离于液相,介导炎症反应
补体系统
膜攻击复合物
C5b与C6结合,再自发与C7结合,暴露膜结合位点,结合于膜表面聚集C8,促进C9结合形成C5b6789n的攻膜复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