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三章:效用论
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第三章:效用论知识总结,“效用论”也叫“消费者选择”,是现代西方经济学家用来说明消费者对个别商品需求的一种理论。该导图适合考研或者期末复习使用。
编辑于2020-12-04 09:36:43Chapter 4 Slected Financial Reporting and Disclosure Issues in the Global Contex,价格变动会计、商誉会计、无形资产的核算、地理和业务分部报告等。
Chapter 3 Accounting for Currency Exchange Rate Changes,包含概述-术语、 外汇风险、汇率波动会计、在美国的外币折算等。
Chapter 2 Harmonization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 Globally第二章全球统一财务报告准则、包含定义、压力、 障碍、参与的组织、场景、现有证据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Chapter 4 Slected Financial Reporting and Disclosure Issues in the Global Contex,价格变动会计、商誉会计、无形资产的核算、地理和业务分部报告等。
Chapter 3 Accounting for Currency Exchange Rate Changes,包含概述-术语、 外汇风险、汇率波动会计、在美国的外币折算等。
Chapter 2 Harmonization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 Globally第二章全球统一财务报告准则、包含定义、压力、 障碍、参与的组织、场景、现有证据等。
消费者选择
基数效用论概述
基数效用论和边际效用分析法概述
边际效用分析法
总效用、边际效用概念和函数
总效用(Total Utility)
消费者从消费某一数量的商品中,所获得的效用总量,用TU表示
TU=f(Q)
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
消费者从每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增加的满足程度,用MU表示
边际效用和总效用关系表
直观表格
关系表
TU
MU
MU是TU的一阶导数 TU是MU的积分
当MU>0时,TU递增
当MU=0时,TU最大
当MU<0时,TU下降
启示
消费者不能把所有的收入放在一种商品的消费上,必须分散消费才能使总效用达到尽可能大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Law of Di)
又称戈森第一定理
分类
商品的边际效用
定义
表述
在一定时期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连续消费某一特定商品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随消费量的增加而减少
数学表达
MU' = f ''(x)<0
原因
生理或心理的原因
商品本身用途本身的多样性
货币的边际效用
定义
消费者用货币购买商品,就是用货币的效用去交换商品的效用。从理论上讲,随着货币收入的增加,货币边际效用也递减。但一般情况下,单位商品的消费支出占收入的很小部分,所以支出货币的边际效用变化非常小,可以看作常数。
表示
货币的边际效用设定为常数λ
公式
消费者得到消费品的效用正好等于他所失去的货币的效用
MU = λ×P 或 λ = MU/P 或 P = MU/λ
基数效用论
基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
含义
又称为“最佳购买”、“最佳购买组合”、“效用最大化组合”和“最佳消费束”等
在商品价格和消费者收入既定的情况下,消费者通过选择,使既定收入合理地分类到各种商品的消费上,达到满足程度的最大化。
这时消费者就不会改变其消费组合,从而处于静止或相对静止状态
研究消费者均衡的假设前提
消费者的偏好不变
消费者的收入既定
商品的价格既定
消费者均衡条件
定义
消费者对若干种消费品的选择,在达到每一种消费品的单位货币支付所得的边际效用相等时,实现最大的总效用。
即要达到效用最大化,消费者的主观评价和市场的客观评价应一致。
公式
必要条件
必要条件为戈森第二定理(Law of Equal Marginal Utility),即边际效用均等原理
花在任意商品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带来的效用的增加量都是相等的
消费者消费商品的目标是追求效用最大化,这一过程必须满足必要条件。而在外在条件变化时,例如,当商品x的价格下降时,消费商品x效用大于商品y的,理性的消费者将会减少商品y消费量,增加商品x消费量——消费者不断在根据外部环境调整消费以达到效用最大化。
约束条件
TU=Qₓ·Qᵧ
结论
效用函数的总效用达到极大值的必要条件是: MUₓ/Pₓ = MUᵧ/Pᵧ = λ
MUₓ=Qᵧ
MUᵧ=Qₓ
求偏导
求最大效用的方程组
M = PₓQₓ + PᵧQᵧ
Qᵧ/Pₓ = Qₓ/Pᵧ
基数效用论需求曲线的推导
需求价格
定义
指在一定时期内对一定量的某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
消费者依据效用的大小支付价格。
应用
戈森第一定理
消费量越大,MU越小
根据MU = λ×P,MU越小,消费者愿意支付的P越小
案例
亚当·斯密
水和钻石
消费者剩余
定义
消费者购买一定数量商品愿意支付货币量与实际支付货币量之间存在的差额称为消费者剩余。
成因
存在消费者剩余,是因为需求曲线向下倾斜,意味着消费者购买的第一单位商品比最后一单位商品对他具有更大效用和价值,他本来愿意为第一和比较靠前的那些商品支付更多的钱,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至少有一部分会高于市场价格。
产生条件
单一定价
厂商应对方式
价格歧视
垄断情况下
举例
第二杯半价
图表表示
解释
梯形面积
消费者愿意购买的价格
三角形面积
消费者剩余
矩形面积
实际支付价格
举例
实际计算
若苹果市场价格1.5元/千克,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为5千克,愿意支付总价格为9.4元,实际支付价格为7.5元,消费者剩余为1.9元。
若苹果市场价格2元/千克,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为2千克,愿意支付总价格为4.5元,实际支付价格为4元,消费者剩余为0.5元。
……
结论
消费者剩余永远不可能从他购买的最后一单位商品中获得。
实质
消费者剩余并不是实际货币收入的增加,仅仅是一种心理上满足的感觉。
无差异曲线
序数效用论
关于偏好的假设
偏好(consumer' s preference)
定义
偏好是消费者的一种特别喜爱的心理,通过消费的商品组合排列显示,用无差异曲线表达。
分类
严格偏好(Strong Preference)
>
弱偏好(Weak Preference)
≥
无差异(Indifference)
~
假设
完备性(Completeness)
对任意两组商品的消费组合,消费者总能表达出自身的偏好。
传递性(Transitivity)
若A>B,B>C,则A>C
非饱和性
对消费组合多的偏好高于消费组合少的。
分析工具
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s)
预算线(Budget Constraint)
消费者均衡(Consumer Equilibrium)
名词解释
定义
在偏好既定条件下,能够使消费者得到同样满足程度的两种物品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点的轨迹。
或取得相同效用的两种商品的所有消费组合所形成的轨迹,亦称等效用曲线。
特征
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
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体现了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背后的函数
效用函数
TU = Qₓ·Qᵧ
用于反映消费者偏好
图像表示
使总效用TU为常数
使Qₓ与Qᵧ形成反比关系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边际替代率
定义
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条件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公式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定义
在维持消费者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
图示
边际替代率与边际效用的关系
表述
任意两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该两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
公式
算法一
算法二
子主题
解释
任一条无差异曲线U(X₁,X₂)=c,c为常数,表示既定的效用水平
证明:当消费者所消费的X₁和X₂商品发生变动后(dX₁,dX₂),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即可使得效用增量dU=0
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均衡条件
无差异曲线的特殊形状
完全替代品(Perfect Substitutes)
性质
特点
替代比例固定不变
边际替代率为常数
计算
图像
形式
直线
完全互补品(Perfect Complements)
性质
特点
两种商品必须按照固定不变的比例同时使用
水平线的边际替代率为0,垂直线的边际替代率为∞
计算
图像
形式
直角
中性商品
即某一坐标轴代表的商品对消费者的选择无影响
使得无差异曲线平行于某一坐标轴,垂直于另一坐标轴
厌恶品
无差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边际替代率不是递减的
从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到市场需求曲线
定义
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不同的价格下,市场中所有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数量
公式
图像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名词解释
商品价格变化产生两种影响
实际收入变化
收入效应
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化
替代效应
价格变化的总效应=收入效应+替代效应
定义
替代效应(Substitution Effect)
由商品价格变化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引起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收入效应(Income Effect)
由商品价格变化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动,进而导致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正常商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解释
工具
补偿预算线
用来表示以假设的货币收入的增减来维持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不变的一种分析工具
与新的预算线平行
与旧的无差异曲线相切
图像
a点与c点在同一个无差异曲线上
效用相同
实际收入水平相同
a点与c点的的消费对比成替代效应
c点与b点所在的预算线平行
从c到b,代表商品价格不变,收入增加
c点与b点的消费对比成收入效应
a点与b点的消费对比成价格效应
特殊商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低档商品
解释
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
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
替代效应的作用大于收入效应
总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
低档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吉芬商品
解释
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
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
替代效应的作用小于收入效应
总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
吉芬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延伸
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价格变化:价格-消费曲线
定义
在消费者的偏好、收入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某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称为价格-消费曲线。
图像
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定义
价格-消费曲线上每一个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都可以对应形成需求曲线上的一个点,连起来即为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图像
收入变化:收入-消费曲线
定义
在消费者偏好和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货币收入的变化产生了一系列新的商品组合均衡点,所有这些点的组合的轨迹,即收入消费曲线。
图像
正常品
劣等品
恩格尔曲线(Engel Curve)
定义
恩格尔曲线表示消费者在每一收入水平对某商品的需求量。
图像
正常品
劣等品
效用最大化与消费者选择
预算线(Budget Line)
定义
内涵
又称消费可能性线
在商品价格既定条件下,消费者花费其全部货币收入后所能购买的商品的集合。
方程式
PₓX + PᵧY = M
几何表达
预算线
|-Pₓ/Pᵧ|= Pₓ/Pᵧ 为商品相对价格(斜率的绝对值)
预算空间
预算线变化影响因素
商品相对价格
收入
消费者名义收入
消费者实际收入
名义收入与实际收入的购买力可能相同,效用也可能相同
预算线的变动
平行移动
商品价格不变,收入变动
收入不变,价格同比例变化
转动
收入和Pᵧ不变,Pₓ变化
收入和Pₓ不变,Pᵧ变化
消费者均衡(Consumer Eqiulibrium)
定义
在货币收入允许的范围内,理性的消费者选择一种最佳的商品数量组合,以获得尽可能大的消费满足。
最优购买条件
必须是能够给消费者带来最大效用的组合。
必须位于给定的预算线上。
消费者均衡图示
结论
预算线均衡点以上的点
MRSₓᵧ > Pₓ/Pᵧ
增购X,减少Y
预算线均衡点以下的点
MRSₓᵧ < Pₓ/Pᵧ
增购Y,减少X
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的关系
相离
在预算线既定收入条件下不可能达到,只能放弃
相交
在相交情况下,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相交于C、D两点。
在预算线内,表明现有收入条件下是可以达到该效用水平的,但收入未花完。
在预算线外面,则表明现有条件下不能达到。
相切
现有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最大效用水平
效用
效用的定义
定义
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心理满足程度。
形成条件
消费者有需求欲望
商品具有满足需求欲望的能力
特点
主观性
同一种商品因消费主体、消费时间和消费地点的不同,效用不同
中性的
在伦理概念上
有正负之分,感觉好为正效用,感觉痛苦为负效用
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
基数效用
观点
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如同长度、重量等可以用基数具体衡量和加总,具体的效用量之间的比较是有意义的。
表示
表示效用大小的计量单位被称作效用单位。
形成
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
序数效用
观点
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是一个类似于香、臭、美、丑等,是一种心理现象,只有程度的区别,不可以用基数来贴切的表达,只能根据偏好的程度排列第一、第二等序数来表达。
表示效用的大小只与偏好的排列顺序有关,而与效用绝对值的大小无关。
形成
20世纪30年代,为大多数经济学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