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五章学生与教师
中小学教师职业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笔记思维导图来了!第五章知识完整总结。第五章从学生、教师与师生关系进行讲述。学生的特点、权利、义务有哪些;教师职业如何产生、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有哪些;师生关系有哪些类型……答案都在本章节,快来学习吧。
老师怎么备课质量高速度快呢?考试知识点总结来啦!教育学的第六章课程,分节详细框架整理知识点。一张思维导图1. 课程概述2. 课程设计3. 课程实施与评价4. 课程资源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分为五大板块,一图在手,效率UP,一次通过考试!
教育学第四章教育制度知识总结思维导图分享,教育制度是指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与它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生存和运行的整套规则,如各种各样的教育法律、规则、条例等。分为两节,重点是我国教育制度的发展。赶快收藏学起来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正面管教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资:教育目的
儿童文学的编创
学前课程
教育综合:认知发展教育中的感觉和知觉
儿童发展心理学思维导图
遵循教育规律下的教育创新
教育与教育学思维导图
第五章学生与教师
1. 学生
1. 学生的特点
1. 教育的对象-特点
1. 可塑性
2. 依赖性
3. 向师性
2. 自我教育的主体-表现
1. 自觉性
2. 独立性
3. 创造性
3. 发展中的人
1. 与成人不同
2. 有巨大的潜能
3. 发展的需要
2. 学生的权利
1. 受教育权
2. 人身权
1. 身心健康权
2. 人身自由权
搜身,关禁闭
3. 人格尊严权
体罚,变相体罚,起外号
4. 隐私权
3. 财产权
1. 财产所有权
2. 知识产权
1. 著作权
2. 专利权
3. 学生的义务
1. 遵守法律法规
2. 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3. 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4. 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三遵守一努力
2. 教师
1. 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1. 非专门化
1. 非职业
以僧为师,以吏为师-兼职老师
2. 职业
中国
西周时期-师保傅
西方
四学出现-柏拉图
2. 专门化
师范教育诞生
世界最早-法国
中国最早-南洋公学-盛宣怀创建-1897年
1. 师范院-中国最早的师范教育
2. 外院(小学)
3. 中院
4. 上院
3. 专业化
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2. 教师职业的性质
1. 《教师法》
1. 专业人员
2. 三大任务
1. 教书育人-根本任务
2. 培养社会专业建设人才
3. 提高国民素质
2. 《国际标准职业分类》
1. 专家
2. 技术人员
3. 有关工作者
3. 教师的职业角色
1. 传道者
2. 授业解惑者
3. 示范者
4. 设计组织管理
5. 朋友和研究者
6. 班集体领导者
7. 心理辅导者
4. 教师劳动的特点
1. 子主题
复杂性
1. 教育目的的全面性
2. 教育任务的多样性
3. 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创造性
因材施教
教学方法更新
教育机智
2. 子主题
个体性
群体性
3. 子主题
连续性
时间
广延性
空间
4. 子主题
长期性
间接性
5. 子主题
主体性
示范性
5. 教师威信
实质
良好的师生关系
类型
1. 权利威信
2. 信服威信
学识
情感
人格
建立途径
1. 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人格威信
2. 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
3. 注重良好的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
4. 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5. 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
情感威信
6. 教师的专业素养
1. 专业知识
1. 普通文化知识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2. 所教学科知识
本体知识
3. 教育学科知识
条件性知识
4. 实践性知识
舒尔曼提出学科教学
学科
学科教学
2. 专业能力
1. 认知能力
了解学生,教材
2. 设计能力
方案设计
3. 操作能力
实施方案的能力
4. 监控能力
最高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专业态度
1. 教育理念
2. 专业情意
1. 专业理想
向往,追求
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性支点和精神内核
2. 专业情操
情感,光荣,责任
3. 专业性向
人格,气质
4. 专业自我
独树一帜的教学风格
3. 职业道德
7. 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1. 教育教学权
2. 科学研究权
3. 指导评价权
4. 获取报酬权
5. 民主管理权
6. 进修培训权
一教二学三指导,管理报酬加培训
3. 师生关系
1. 概述
指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1. 社会关系
2. 教育关系
教与学
最基本的师生关系
3. 心理关系
人际关系
4. 伦理关系
道德关系
5. 教师中心论VS学生中心论
2. 类型
1. 专制型
强硬专制
仁慈专制
2. 放任型
3. 民主型
3. 内容
1. 教学上的授受关系
2. 人格上的平等关系
3. 社会道德上的促进关系
4. 作用
1. 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
2. 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
3. 实现教学相长的催化剂
4. 满足学生的多种需要
5. 影响因素
1. 教师
1. 态度
2. 领导方式
3. 智慧
4. 人格
师态领导人智
2. 学生
对教师的认识
3. 环境
6. 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版本一
1. 尊师爱生
2. 民主平等
3. 教学相长
4. 心理相容
版本二
2. 相互配合
3. 民主平等
4. 和谐亲密
5. 共享共利
6. 教学相长
7. 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途径与方法
1. 了解和研究学生
2.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3. 提高自身素质
4. 发扬教学民主
5. 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6. 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7. 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8. 提保护学生权利高法治意识,
一观二师五学生
1. 正确认识自己
2. 正确认识老师
1.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2. 加强学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