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实验诊断学-白细胞良性疾病1
实验诊断学-白细胞良性疾病,白细胞有中性粒细胞NEU(40-75%)、嗜酸性粒细胞EOS(0.4-8%)、嗜碱性粒细胞BAS(0-1%)、淋巴细胞LYM(20-50%)、单核细胞MON(3-10%)。
实验诊断学-血液系统疾病的实验诊断——贫血的思维导图,主要贫血的实验诊断有: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
实验诊断学-血液系统的实验诊断——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简称血液肿瘤,本专业和有兴趣的朋友们不要错过,可以下载做复习。
实验诊断学-泌尿系统的实验诊断3的思维导图,如肾小球疾病的实验诊断 多种原因所致的、主要累及双肾肾小球的一组疾病。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白细胞良性疾病
白细胞分类
中性粒细胞NEU(40-75%)
分类
杆状核嗜中性粒细胞
分叶嗜中性粒细胞
临床意义
增多
生理性
特点:无器质性病变,白细胞短暂增高,多由于边缘池的白细胞进入循环池,待诱因去除后可恢复正常
年龄因素:新生儿高于成人
时间差异:下午高于早晨
生理周期
月经期
妊娠
分娩后
其他情况
激动
饱餐
运动
高温
严寒
病理性
急性感染或炎症:化脓性球菌感染最常见
组织损伤和坏死
急性失血1-2h,WBC迅速上升,尤以内出血最明显,可能与内出血的一过性缺氧有关
急性溶血
急性中毒
非造血系统恶性肿瘤
患者外周血主要表现分叶和杆状粒细胞增加(杆状粒细胞增多更显著)
血液病:多为造血干细胞病变
减少
主要原因:粒细胞缺乏症:机体抵抗力严重低下,极易出现严重感染的并发症,发热甚至败血
其他原因
某些血液病
理化损伤
单核-吞噬系统亢进
自身免疫病
感染性疾病
病毒感染是最主要的原因
G阴性杆菌感染
某些原虫感染
嗜酸性粒细胞EOS(0.4-8%)
作用:趋化作用,吞噬杀菌能力,抗寄生虫,过敏等免疫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过敏性疾病
寄生虫病
皮肤病
传染病
特发性高嗜酸性细胞综合征
传染病的急性期
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组织损伤(手术创伤,烧伤等)
嗜碱性粒细胞BAS(0-1%)
骨髓增值性疾病
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
淋巴细胞LYM(20-50%)
生理
儿童高于成人
日间变化:下午高于清晨
受体力活动影响,短期轻微运动时可增加,剧烈运动后下降
感染性疾病:病毒感染(如传单,风疹等)
淋巴细胞白血病
移植排斥反应
再障,粒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时
自身免疫性疾病
药物
长期接触射线
结核早期
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单核细胞MON(3-10%)
慢性感染性疾病
原虫感染:疟疾,黑热病
结核菌感染
链球菌感染:亚急性心内膜炎
布鲁氏菌感染
急性感染的恢复期
血液病
肠道炎症,恶性肿瘤等
白细胞检验项目
WBC参考区间,分类计数
中毒性变化:核固缩,溶解,碎裂
杜勒小体:见于严重感染,如肺炎,败血症,烧伤
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胞核形状特征,杆状>分叶,杆状粒细胞∶分叶粒细胞比值约1:13
血小板PLT